正文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星星(1)

小爸爸的成長日記 作者:桑丹


作為一名“知道分子”,讀書是我的一種生活習慣。而“知道分子”要孩子之前,不看上十本八本的中外孕育類書籍,把自己搞成半個專家,就跟沒買票非要混進公交車一樣,必然是心里過不去、臉紅心跳,痛苦得還不如直接跳車尋死算了。

為了不臉紅心跳、直接跳車尋死,我看了將近20本育兒書。美國的、日本的、德國的、英國的、醫(yī)生的、心理專家的。蒙事兒醫(yī)生的、偽專家的。當然也包括什么七零后讀誰、八零后讀誰、九零后讀誰的那些個誰的。最終的結(jié)論是:各種恍惚、各種左右為難、前后維谷。

讀這類書多半不必動腦子,讀得少時會帶著應付考試、逢點必劃、重點記憶的恭敬,讀多了就多半云山霧罩,直接進入中國哲學智慧境界:有亦無來無亦有,真亦假來假亦真。大而化小,小而化無,難得糊涂吧。

最稀里糊涂的一次,是我參加某位作家的新書研討會。一群人正襟危坐,輪到我發(fā)言了,我從包里直接掏出了一本花里胡哨的育兒書,邊搖晃邊發(fā)表對該作家作品的評價,頓時令現(xiàn)場空氣窒息凝固。

育兒書籍的裝楨裝幀封面都有濃郁的特色風格。一類是醫(yī)生的科普類書籍,這類書籍往往不太注意配色裝飾,從封面到內(nèi)頁,多是花里胡哨加各種寶寶大頭照,作者的姓名旁多是某大醫(yī)院顯赫的名頭;一類是育兒體驗類書籍,這類書籍的封面則顯得更為個性、體面。國內(nèi)國外的這類書籍都很多,要么玩渾不吝風格、要么走小清新路線。前者海外譯本居多,外國人向來喜歡玩舉重若輕,在中國人看來多少帶著幾分傻大笨粗的氣質(zhì)。后者以臺灣作者居多,翻開封面就是各種心靈雞湯、人生感悟,作者多是帶著贖罪的心態(tài)面對子女和生活,不落淚不可活。也不交代作者之前到底如何作惡多端,于是,流干眼淚后但凡有點腦子的讀者不免心生好奇:是什么會讓作者養(yǎng)個孩子如此積郁良多、苦大仇深?

育兒科普書,良莠不齊,作為熟悉出版領域的新聞工作者,我只能說,市面上的這類書籍中不乏掛了某某專家的名頭,純屬攢書公司找了一幫單身男女東拼西湊出來的。作為非婦產(chǎn)醫(yī)學專業(yè)人士,我唯一的忠告是:這類書要關注口碑,認準一套就堅持下去。千萬不要東看西看,即便都是口碑較好的育兒書籍,也會存在諸多分歧。往往會讓我們這些非專業(yè)讀者陷入“知道越多、困惑越多”的迷局中。

你會發(fā)現(xiàn)為什么同樣的現(xiàn)象,卻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應對方式。有的強調(diào)立即送院就醫(yī),有的則強調(diào)不治自愈。就拿新生兒鼻涕影響呼吸來說,有的強調(diào)及時清理的必要性,有的則強調(diào)順其自然,橫加干預只會刺激鼻黏膜愈演愈烈。而現(xiàn)實的操作是——本能會告訴你取信于誰。本能會驅(qū)使你是選擇清理還是背過身去對寶貝無法吮吸乳頭高聲嚎啕視而不見、置若罔聞。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