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的佛教,我的看法,至少有六種不同的形式在這個社會上活動。
第一個,釋迦牟尼佛教育的佛教,沒有了,今天我們是僅僅走這條路的這一家,其他的沒聽說過。
第二種就是宗教的教育,宗教就是把釋迦牟尼佛、這些菩薩,不認作是老師,把他看作是神明,神佛不分,看他們是神明,這就變成宗教,沒有教育,變成宗教。現(xiàn)在連這種宗教好像也已經(jīng)沒有了,已經(jīng)衰落了。
第三種是,許多有歷史的這些道場,都變成觀光旅游的景點,觀光旅游必到的,變質了。
第四種是變成企業(yè)開連鎖店,分店、支店已經(jīng)走上國際化,許多國家都有它的分店、支店。
第五種的佛教稍微比較好一點,變成學術,許多大學用佛經(jīng)開課,稱為佛經(jīng)哲學,這也是一種形態(tài)。
末后的第六種,就是變成邪教,利用這塊招牌欺騙善男信女,這都是造業(yè)。
我們在沒有遇到方東美老師之前,根本就不知道佛教是什么,看到外面的形式確實是迷信。燒香拜拜真能求到福嗎?真能化解災難嗎?都會叫人產(chǎn)生許多疑問。到老師介紹給了我們,我們才知道過去的看法、想法全錯了,全是誤會。這個誤會不是沒有原因,我們沒有看到真正的佛教,所以才造成這些誤會。
方老師傳承佛教,雖然他不是佛教徒,你看他那個樣子不像是僧人,可是他是真的佛教。從我認識他之后,他的晚年幾乎全部都是在講佛經(jīng)。在臺灣大學他講了三個大單元,一個是“魏晉佛學”,第二個是“隋唐佛學”,第三個是“大乘佛學”。第四個單元,是他退休之后在輔仁大學博士班講的,“華嚴哲學”。那就跟釋迦牟尼佛當年講經(jīng)沒有兩樣。釋迦牟尼佛面對的是大眾,老師面對的是學生,是在課堂里面講佛經(jīng)哲學。我們才恍然大悟,這才叫做佛教。
(第二百八十四集)
【編者按:方東美先生,中國安徽桐城書香世家出身, 1924年二十五歲時通過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博士學位考試,是中國現(xiàn)代哲學史上學貫中西、自成體系、成就斐然的哲學大家。他改變了西方人對中國哲學的偏見,引起了西方學界對中國哲學的重視。英國牛津大學中國明代思想史研究專家麥克慕蘭教授說:“真未想到一位東方人,以英文著述,向西方介紹中國哲學思想,其英文之造詣如此優(yōu)美典雅,求之于當世之英美學者亦不多見?!比毡局U學大師鈴木大拙先生評價方先生著作“冠絕一時,允稱獨步”。美國夏威夷大學哲學系主任查理摩爾教授稱贊他為當代“中國最偉大的哲學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