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有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努力去做十年,你肯定就成功,自古以來沒有例外的?!秾W記》里面所說的“七年小成,九年大成”,無論是什么學術,你只是一門專攻,都能成為世界第一流的學者。外國這些科學家、哲學家也一樣,他也是一生一門專攻一樣,成為一家。如果學多了、學雜了,或者是對于五欲六塵的貪愛,你心不專,那你就一事無成,雖然學十年,皮毛,沒有東西出色的,就不能出人頭地。佛說“一門深入,長時熏修”,老祖宗說“教之道,貴以?!?。教學一定是要專,專精,尤其佛法中講得好,一門通,門門都通了,這是真的。
現(xiàn)在的教育麻煩就在此地,從幼兒園就是好多功課,都學雜了、學亂了,門門都知道一點常識,沒有一門精通。
2007年,劍橋大學的漢學系著名教授麥大維先生到香港來看我,我們長談了六個小時。他非常有誠意,邀請我到倫敦去辦一個大乘佛學書院,這個書院隸屬于劍橋大學。這劍橋大學可是在全世界排名第三的著名高等學府,我很感激他。
最后我告訴他,我不能去。他說,什么原因呢?我說,劍橋大學、倫敦大學、牛津大學我都去拜訪過,你們學校的制度框架、排課程這個方法,我就不贊成。排很多課程,這是不合理的。中國古時候教學,印度古時候教學,都重視一門深入、長時熏修。我就給他舉例,譬如學《論語》,就學這一門課,別的都不要學。他說怎么學法。我說,教學不是講學,我是教學生學,把方法交給你,教你去參考哪些書籍。上課時,學生你要講給我聽,一個小時學生講五十分鐘,最后老師十分鐘的講評,這叫教學。
你去看《禮禮.學記》,老師很輕松,學生要很努力,他要做五十分鐘報告,他要讀很多參考書,要在那里現(xiàn)在講寫論文。我說,你的報告你要有條有理,大綱列出來,綱要寫出來,你循序向大家報告,老師跟別的同學都聽你的。聽完之后講評。講評首先同學講,聽的同學出來講,最后老師做總結。
這樣的教學法,真正是教學相長,開智慧!學習最重要的,是要把所學習的這些精神如何落實到我們現(xiàn)前的生活上,活學活用,才真正得利益。你學了那個,與自己生活不相干,與工作不相干,那不叫白學了?那個東西學它干什么?學了真管用,那才真快樂。
所以我就告訴他,我說你回去跟學校談談看能不能接受我這個理念,如果能夠接受,就是我怎么樣招生、怎么樣教學,你統(tǒng)統(tǒng)不要管,我學生十年學成了,你們發(fā)畢業(yè)證書,我說我會去。
他還問我怎么教法。比如《論語》,他說《論語》的書這樣學習大概三四個月就學完了。沒錯,三四個月學完了,再學第二遍,二遍學完學第三遍,一年能學四遍,十年學四十遍。十年之后,學《論語》的他就變成現(xiàn)代孔子,學《孟子》的他就變成現(xiàn)代孟子,學道的他就變成老子、莊子,學佛的他就變成釋迦牟尼佛又來了,那叫成功的教育。
我說,你們現(xiàn)在的教育是學的知識,不是智慧,學生還是心浮氣躁,不過比一般學生好,這個素質要好多了。這是我在外國學校看得很多,在一般比較起來,他們的學生超過一般科系的,他們還是有點定功,我們上課一個小時,他還能專注在聽講。
現(xiàn)在在其他科系里面,專心聽老師講課的,大概十五分鐘,十五分鐘之后心不在焉。所以老師也很聰明,上課就十五分鐘,十五分鐘之后就聊天講故事。為什么?他聽不下去了。所以現(xiàn)在大學程度普遍地都往下降。換句話說,往后就沒有人才了。這個社會沒有人才,社會怎么收拾,大問題!
麥大維教授退休了,最近聽說北京大學請他去做客座教授,我告訴他,回國的時候從香港經過,我們可以聊聊天。所以學校教育確實令人擔憂,過去那種質量如何恢復,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第五百零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