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液晶屏中,人頭攢動。
妍晴第一次在屏幕上盯著別人買東西,如果是平時沒事盯著看,非被說神經(jīng)病不可,但現(xiàn)在是工作,一切就變得那么理所當然。
每個人的眼神、動作、表情,都顯露無遺,猶如一幅超市眾生態(tài)的圖畫,深深地印在她的腦子里。
這分散的購物人群,不正像下雨天搬運食物的螞蟻嗎?螞蟻搬運食物,看似跑得雜亂無章,但是人家螞蟻肯定知道自己家在哪,只不過不走直線而已。人類使用貨幣購物,有固定的購物場所、購物流程,其實和螞蟻搬運東西回家本質(zhì)相同,都是為了儲存必需品,為了生活。
妍晴發(fā)現(xiàn),這其實是很有技術(shù)含量的工作,信息量太大,每個人的購物習慣、選擇方式都不一樣,要從中找出共性,看來是一定要專業(yè)人士才可以。
不過,作為一個小助理,這不是她該操心的問題,旁邊的同事正在用專業(yè)的分析軟件進行緊張而有序的工作。除了做一些簡單的協(xié)助工作自己還能干點什么呢?妍晴喜歡思考,漸漸地,她發(fā)現(xiàn),超市的某幾個角落一直無人問津。
妍晴不禁好奇,看向那幾個角落,細細觀察了一番。那里主要是個人護理用品,產(chǎn)品少,東西擺放也不整齊,是那么的不起眼。
如果是觀察消費者的購買狀態(tài),那這個地方一定是一個死角,因為幾乎沒看到有人來買東西。別人都在觀察消費者是怎么買東西的,估計不會有人寫消費者為什么不來這里買東西吧。
哈,那我就寫一個超市死角的促銷大法。
想到這里,她忽然來了興趣,與其讓時間這么無聊的打發(fā)了,不如隨便寫點東西,也許會有用也說不定。
她不知道,她在角落里看那些商品時,有人正從大屏幕看角落里的她,那個人正是邱雨澤。他盯著她看的眼神,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