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帝國:公元前221—220年(2)

中國藝術 作者:柯律格


類似的宗教需求促成了帛畫的創(chuàng)造,它是今天最有名的中國早期作品之一,也是最具爭議性的作品,是1972 年在湖南省長沙市郊區(qū)馬王堆墓中出土的約公元前168 年的帛畫[圖8]。對此件神秘物品的意義有眾多而相互矛盾的解釋。有人認為是象征性的外衣,在死后的“招魂”儀式中使用,有人認為是在葬禮儀式進行中舉持的旌旗,儀式之后再放置于墓室中。更有說服力的是解釋為“銘旌”,在哀悼儀式中表達了家人對逝去親人的尊敬。[4] 爭議集中在圖像與當時的文獻中記載的儀式和宗教信仰的關系上,它究竟要表達一種什么樣的關系。人們的觀點大多贊同圖像上辨認出的四個層次。最上層的是天界,太陽和月亮里分別畫有它們的象征物,蟾蜍和金烏,同時龍和仙人在天空中跳躍舞動。接下來的兩層是世俗世界,墓室的主人是位老婦人,由侍女攙扶著,周圍仆從圍繞,覆蓋著壽衣的遺體兩側擺放著祭祀器物。最下層是地下的世界。帛畫畫家的目的明顯不在于準確表現(xiàn)觀察的對象,而有很大可能是忠實于合乎規(guī)則的圖像程序,實現(xiàn)了圖像的表現(xiàn),不管這種圖像程序是公認的還是老婦人自己的喜好。此外,必須明白一點,帛畫不是一件單獨的“藝術品”,而是貴族葬禮復雜儀式中的一部分,也是墓室自身的禮儀,它表現(xiàn)的內(nèi)容僅是視覺可見的部分。

雖然對馬王堆帛畫的集中討論遠勝于近年來發(fā)掘的其他中國早期美術作品,但是它遠遠不是闡明此時期的藝術服務于身后生活的惟一作品。接下來的發(fā)現(xiàn)來自第二個統(tǒng)一王朝的帝王陵墓,西漢(前206 —公元8)制造了像鎏金銀熏香爐之類的奢侈品,銘文說明它來自漢武帝的姐姐陽信公主的府?。蹐D9]。漢武帝于公元前140 —前87 年在位統(tǒng)治。熏爐的柄鑄成竹節(jié)狀,主體是微縮的山的模型,山間有穿透的小孔,當燃燒腹內(nèi)的熏香時,煙霧在山間裊繞。這不是真正的山,可能是公主死后靈魂居住的仙境,有神獸和仙人的陪伴。她想保留陪伴她的這片樂土的意圖也體現(xiàn)在另一件器物上,一件漢王室陵墓出土的白玉微雕作品,一位仙人騎在歡騰跳躍的馬上[圖10]。在馬王堆的棺柩上、馬山的絲織品上以及其他許多漢代墓葬藝術品上出現(xiàn)的此類人物與仙人聯(lián)系在一起,長有羽狀雙翅,跳出了生者世界的束縛。所有這些為葬禮儀式的特殊目的而制作的作品容納了逐漸滲入上層階級文化中的圖像。尤其是仙境的圖像表達為山水畫的表現(xiàn)鋪墊了道路,不過此觀點還存在爭議。山水畫在隨后的幾百年中成為中國藝術重要的門類之一。[5]

在發(fā)現(xiàn)馬王堆和近年來發(fā)掘的數(shù)座漢代帝王陵和王侯墓之前,漢代早期墓室藝術的重要遺跡是在北方發(fā)現(xiàn)的幾處畫像石。近年來人們再次對這些畫像石產(chǎn)生了興趣,集中關注復雜的意義闡釋,雖然有時存在很大分歧。對武梁祠的一組畫像石有最集中的研究。武梁祠是151 年為武氏的一位上層社會男性修建,是武氏家族祭祀仙逝的祖先的幾座祠堂之一,位于今天山東省西南部的嘉祥縣。它不是墓室,武梁也沒有埋葬在這里。但是雕刻工匠與此時期墓室藝術的工匠們有共同的興趣(雇傭了同一批雕刻工匠),因此它們可以被看作同類型的圖像。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