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畢又到街上轉(zhuǎn),一直來到火車站。
豐勝送到座位前,千言萬語無從談。
火車七點便開動,豐勝招手在窗前。
車上秩序?qū)嵲诤?,對號入座沒怨言。
勤掃車箱擦地板,開水熱飯送面前。
定期廣播作宣傳,扶老助幼堪稱贊。
十九離開蘭州市,二十下午回家園。
她送江濤去韓城,我背侯亮回家轉(zhuǎn)。
西玲見面很驚奇,怎么很快把家還。
為讓江濤病快好,只好回來抓緊看。
雖說十天時間短,但和百天也一般。
高樓大廈都看見,各樣吃喝也嘗遍。
各種車輛都坐過,心情舒暢眼界寬。
這事若在十年前,做夢連想也不敢。
三中全會形勢好,更大幸福在后面。
永祿隨即給豐勝去了信,說已平安到家。豐勝見信后于5月2日也回了信,說他在“全民文明禮貌月”活動中還受到了嘉獎,準備7月份回家看望!還說:“萬勝從1981年1月至今,經(jīng)常用英語給我寫信,為的是更快提高他的英語寫作水平。我通過看萬勝用英語寫的信,也提高了自己的英語水平,收獲很大?!崩蟼z口看信后十分高興。5月21日,永祿和菊蘭還去南莊開了一次“五講四美”的表彰會。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政策越來越得人心,農(nóng)民的勞動積極性越來越高。1982年夏糧產(chǎn)量獲得大豐收,突破了歷史上的最高水平。農(nóng)村的機械化程度進一步提高。永祿打心眼里高興。西玲家第一次使用上脫粒機,不要用大牛拉碌碡。機器一開動,生麥盡力往機子里填,不一會便將麥桿和麥顆分開了。桿是桿,粒是粒。不用碌碡碾,不用木锨揚,凈顆子的堆子越來越大。只是生麥要不停點的往機子里裝,稍微裝得慢,就會空機子轉(zhuǎn)。二畝麥不大的工夫便脫下四麻袋凈顆籽。
6月18日,永祿開始碾自留地的麥,叫來了林勝、自強等來幫忙。用“手扶”和大拖拉機帶著碌碡來碾,揚下五麻袋凈顆籽。22日拉到糧站的水泥地板上去曬。自留地3畝,總產(chǎn)小麥1100斤,畝產(chǎn)360斤,真不差!
7月9日,路一大隊第5生產(chǎn)隊在巷東頭飼養(yǎng)室召開社員會,討論本隊實行哪一種生產(chǎn)責任制。全隊到會人都同意“大包干”,只有公壽媽和永祿說是“應(yīng)該聯(lián)產(chǎn)到勞”。永祿只怕那樣“大包干”豈不成了復辟資本主義嗎?那何年何月才能到共產(chǎn)主義社會呀!那豈不是太遙遠、太渺茫了嗎?黨的政策真的是那樣嗎?他真有點不敢相信!信不信由你,但事實總是事實!永錄11日叫來雷師,用拖拉機把龍王廟的地犁了,并施了100斤的磷肥。
13日豐勝從蘭州回到了路井家里,全家人都很高興。第二天便和他大永祿到龍王廟,去翻機子犁不到的地——因為有電桿電線影響。
19日一大早,永祿和豐勝到靳家靈去認給自家分下的4畝7分2的責任田。量了一下,責任田東西寬10.22米。上午生產(chǎn)隊里便評價分牲口、分農(nóng)具,用的是“抓鬮”的土辦法。永祿只分到一條口袋、一個六股杈、一個木锨和刮板。而他1954年入農(nóng)業(yè)社時卻入了27畝地,并按地交了207斤籽種和631斤飼料,又入了1頭牛和1條驢。這真是三十年河東倒河西呀!有人惋惜地說:“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退到解放前?!倍牭囊晃粡蛦T軍人對永祿說:“唉,領(lǐng)導們把咱這一代農(nóng)民做了實驗田了!”這人名叫侯三興,說得真風趣!為了大干,永祿7月27日在路井街上以22元價,買了一個又輕又巧的架子車箱。雖然已是50多歲的人了,還準備真正為自己的小家庭好好大干一場哩!
永錄高興地編了一段順口溜為:
解放撥云見晴天,土改農(nóng)民有了田。
互助合作鬧生產(chǎn),人民生活得改善。
公社吃了大鍋飯,多年糧食難過關(guān)。
各種辦法都試遍,最好還是大包干。
糧棉樣樣大豐收,多種經(jīng)營都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