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青春期孩子很脆弱(2)

愛是需要學習的 作者:王越


成人感使孩子的獨立意識——他們希望自己對一些事情有決定權,尤其是在精神生活方面希望擺脫老師、父母的羈絆——變得強烈,但在面對矛盾和困惑時,他們又期望老師尤其是父母能幫自己拿主意,做參謀。

3.心理開放性與心理封閉性之間的矛盾

青春期的孩子心理的開放與封閉是有選擇性的,面對老師和家長,他們往往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封閉起來,不愿意向他們袒露;同時諸多成長中的苦惱又使他們感到孤獨寂寞,喜歡和同學分享小秘密。

4.成就感與挫折感兩種情緒相互交替的矛盾

青春期的孩子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朝氣蓬勃,富有激情,如取得成績,比如期末考試成績在班里前幾名,或者獲得了某個獎項,精神上就會感受到非同一般的成就感,情緒高昂。如果遇到失利或失敗,考砸了,或被老師批評了,情緒就會陷入低谷,自我貶損的挫折感就會降臨。這兩種極端的情緒體驗常常交替出現,讓他們一時間激情滿懷,一時間又萎靡不振。

由于心理發(fā)展不成熟,情緒不穩(wěn)定,在面臨一系列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等課題時,青春期和青春后期的孩子心理沖突矛盾時有發(fā)生,如理想與現實的沖突、理智與情感的沖突、獨立與依賴的沖突、自尊與自卑的沖突等。這些沖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導、合理解決,久而久之會形成各種心理問題。

中學生和大學生心理問題主要集中在這樣幾種類型:

情緒抑郁癥:表現為情緒低落,不愛說話,不愛上學,對很多事情不感興趣。

考試焦慮癥:表現為臨考前焦慮緊張,輕度的考試焦慮有助于興奮神經,對考試有一定幫助,但中度以上的考試焦慮會導致精神緊張、睡眠失調、反應遲鈍、記憶障礙。

交際恐懼癥:表現為害怕在大庭廣眾之下講話,害怕見有權威的人物,害怕見異性等,輕者在與人接觸交往時往往表現得靦腆、害羞、不自然、緊張,重者會疑心別人對自己不懷好意,甚至出現驚恐、身體顫抖、昏厥現象。

情感寂寞癥:在情感上患得患失,孤獨寂寞,無法獨處。如果身邊有這樣的學生,家庭里有這樣的孩子,老師或者家長要成為這個孩子最重要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幫助他(她)走出心靈困境。

比如,人際關系困擾,每個青春期孩子都希望自己成為受歡迎的人,不喜歡自己被孤立,但是由于在和同學接觸過程中不懂得溝通的重要,往往得罪了同學后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據調查,在大中學生中最受歡迎的品質是,真誠、熱情、積極、團結、互助;最不歡迎的品質是自私、敏感、嫉妒、不合群等,那么同學間出現了誤解、矛盾,難以面對面溝通時,還可以通過郵件、短信等來表達,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過度掩飾會適得其反。在與同學交往過程中,有一個健康心態(tài)非常重要,那就是:承認我行,你也行!這是同學之間友好相處的一種基本態(tài)度。

再比如,因戀愛挫折自殺自殘的大中學生不乏其人,這是由于現在的獨生子女大多是在比較優(yōu)越的家庭中長大,一直享有祖輩和父母的關愛,生活在不付出或者付出很少卻得到很多的環(huán)境里,不太會為別人著想。在潛意識里認為,自己喜歡的人也應該愛自己,以自己的標準衡量和要求對方,一旦被對方拒絕,就會陷入學習成績下降,上課沒精打采,活著沒意

思等負性情緒之中。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老師或者好朋友扮演心理咨詢師的角色,及時開導他(她),引導他(她)換位思考,愛與不愛,喜歡與不喜歡,是自己的權利,也是別人的權利,我們要尊重自己這份權利,更要尊重別人這份權利。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