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她輔政的這一時期,不僅是難得的盛世,而且中央和民間還出了不少學術成果,最有代表性的,比如現(xiàn)在電視廣告中常會提起的醫(yī)藥學方面名著——《唐本草》,文字學方面的經(jīng)典著作《字?!罚硗?,還有天文學方面的《麟德律》。《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本官修藥典,對于無論中國還是世界來說,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至于《字海》,這是一本字典工具書,共有100卷,在量上大大超過了《說文解字》,令人嘆為觀止。而那本《麟德律》,則是由李淳風制定的,“時稱精密”。
可是要知道,武則天并不是一個搞學術的,她的終極目的是政治,現(xiàn)在召集這些人來為自己編撰書只不過是萬里長征第一步,這些鴻儒不僅是她的御筆,還是她的智囊團,更是她的私人內(nèi)閣。她向這些人征詢意見,讓這些學士參與政策上的決議。應該說武則天看人還是很準的,這些人也沒有讓武則天失望,他們?yōu)槲鋭t天出主意、獻計謀、造輿論。人們把這些人統(tǒng)稱為“北門學士”。
后來每次早朝,大臣們都要看北門學士之行,聽北門學士之言,然后再決定自己的言行。甚至連宰相們也照此辦理,他們不敢與這些大儒們分庭抗爭,他們知道北門學士身后所站的是誰。
就在這一段時間里,河南、山東、關中、江淮等地相繼發(fā)生了旱、澇災害,使很多地方發(fā)生饑荒,米價暴漲;再加上后來攻打突厥和高句麗,對外頻頻用兵,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要想確保大唐繁榮昌盛,就需要革新,就需要制定有關的政策方針。武則天建議李治實施的一系列政策,可以說條條都在刀刃上。她尤其重視農(nóng)業(yè),曾說:“建國之本,必在務農(nóng)。務農(nóng)則田墾,田墾則粟多,粟多則民富。”民以食為天,武則天是非常重視實際的。
可見武則天的垂簾聽政不僅沒有給大唐帶來什么政局的昏暗,反而使大唐的經(jīng)濟、政治和文化都繁盛一時。“皇曰內(nèi)輔,后其謀咨。謀咨伊俟,皇用嘉止。”崔融在《則天大圣皇后哀冊文》這樣評價武后輔政高宗時的業(yè)績,可以說并不是獻諛,武則天確是名副其實。
而這一道簾子,武則天一垂就是十幾年,老實的高宗李治再也沒有將它卷起來過。
武則天垂簾聽政的這一著棋走得實在妙,可以說是一著制敵,這樣一來,無論李治怎么看,至少旁人看來,是高宗向天下臣民認可了武后參政議政的合法性。而對武則天來說,這樣做無疑是一舉兩得,首先就是讓滿朝大臣無法再和皇帝謀劃對她不利的行為。我們現(xiàn)在可以想想,面對簾子后面豎耳傾聽的武皇后,誰還敢再對皇帝說皇后的一個“不”字,誰還會當著一只猛虎的面發(fā)威呢?況且大臣們已經(jīng)漸漸清楚了當今的皇帝是怎樣一個性情懦弱之人,就因為他那不負責任的一句話,使得上官儀父子和眾多大臣遭受血腥之災,讓那些敢于直諫的大臣們寒心,武則天的這一招殺雞儆猴做得甚是到位。另外一點,這一舉措使得武則天對朝政的參與不再局限于李治生病的時候,她可以放開手腳,對于朝廷內(nèi)外的事情直接作判斷決策,而且高宗的一舉一動,武則天這時可以了如指掌,就不怕他再生出什么對自己不利的心思來了。這樣,她的政治經(jīng)驗和影響力都以加速度的方式進一步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