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封禪泰山的前前后后都由武則天一人決定、操作著,李治這時倒像一個擺設在一旁的布偶,絲毫不起實質性的作用。如果沒有武則天,恐怕李治的一生都不會去著手進行封禪的準備的。由此可見,當時朝廷決定的權力已經(jīng)在向“二圣”當中皇后的一方傾斜。
但是,現(xiàn)在關鍵的問題被擺上桌面了:按照舊制封禪禮儀,泰山封禪一事本和武則天沒有一點關聯(lián),因為按著舊制封禪一事中并沒有女人的位置,哪怕你是皇后,是一國之母也不行。祭天時,皇上為首獻,親王為亞獻,德高望重的重臣為終獻。祭地時,皇上為首獻,皇太后為亞獻,而且皇太后的亞獻也是名義上的,實際仍由公卿代行。可見,女人完全是一個虛設而已。
有著濃重的“女權主義”思想的武則天當然認為這不公平,她要給改過來。
于是,武則天上表說:“封禪舊儀,祭皇地祗,太后昭配,而令公卿行事,禮有未安,至日,妾請率內外命婦奠獻。”就是說不僅皇太后的“昭配”(即名義的祭獻)不到位,如今她要作為皇后的身份親自祭獻,要率領宮內的所有妃嬪、其他皇室女子和所有官員妻女,一同參加實際的封禪祭祀禮儀。
不能不說武則天有著縝密的語言說服力,高宗這一次依舊聽從了她的要求。李治經(jīng)歷了朝中大大小小的變動,現(xiàn)在很相信武則天有著超乎自己的能力,當然擔當封禪的重任對于她來說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而且不能不承認,她也是亞獻的最佳人選。
這樣,李治下詔,此次泰山封禪,祭地時以皇后為亞獻,以越王李貞之母、越國太妃燕氏為終獻。其實這位太妃燕氏也不是旁人,而是武則天的一位表姐。
封禪典禮可以說是古代封建禮儀中最高的禮儀了,從前它幾乎排斥了所有的女性,連皇帝的母親也只能是名義出席,實行仍由男官代行?,F(xiàn)在武則天要還名以實,真真正正地以一個女人的身份參與其中,非但如此,她還率領數(shù)量并不比百官少的那些內命婦和外命婦們一同前往,這一來,女人在這儀式中便已經(jīng)被承認獲得了與男人有著同樣地位的現(xiàn)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