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紅不愿觸及的記憶
文貴良講蕭紅《呼蘭河傳》
1
《呼蘭河傳》是蕭紅晚年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
說晚年,也許不一定恰當。1940年冬天寫完《呼蘭河傳》,1942年春天蕭紅就去世了,去世的時候也才只有三十一歲,真正的英年早逝!
《呼蘭河傳》不是為呼蘭河立傳,而是為呼蘭縣城立傳。呼蘭縣因呼蘭河得名,2004年成了哈爾濱的一個區(qū),叫呼蘭區(qū)。這部小說被學界認為是一部自敘傳小說,即講述的是蕭紅自己的童年。
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作家們,不管成年后生活經歷如何曲折,他們大多數的童年往往還是快樂的。魯迅、張愛玲、郭沫若等的童年還是快樂的,原因是他們父輩家境還都不錯。當然家境不錯,也并不一定有童年快樂。
蕭紅的父親張廷舉讀過師范,做過縣教育局局長,家境屬于殷實一類。蕭紅的童年生活如果說有一個轉折點,就是1919年她八歲的時候生母去世,父親續(xù)弦。蕭紅跟繼母的關系一直不融洽,后來為了讀初中和抵抗包辦婚姻,與家庭徹底鬧翻了。
《呼蘭河傳》直接寫蕭紅童年生活最著名的段落是寫她在自己家的大花園里玩耍。這些段落作為描寫童年快樂生活的例文被選入到中小學語文課本中。
《呼蘭河傳》中的大花園雖然沒有曹雪芹筆下的大觀園、魯迅筆下的百草園那么著名,但也是文學中的花園精品。“大花園”一般被認為是童年蕭紅的樂園,在那里她可以自由自在地玩耍。她不是一個人玩,還有她的爺爺帶著她玩。
小說是這樣描寫的:
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愿意開一個謊花,就開一個謊花,愿意結一個黃瓜,就結一個黃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個黃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玉米愿意長多高就長多高,他若愿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蝴蝶隨意的飛,一會從墻頭上飛來一對黃蝴蝶,一會又從墻頭上飛走了一個白蝴蝶。它們是從誰家來的,又飛到誰家去?太陽也不知道這個。
只是天空藍悠悠的,又高又遠。
可是白云一來了的時候,那大團的白云,好像灑了花的白銀似的,從祖父的頭上經過,好像要壓到了祖父的草帽那么低。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個陰涼的地方睡著了。不用枕頭,不用席子,就把草帽遮在臉上就睡了。
在大花園里,花開,鳥飛,蟲叫,一切都是健康的,活躍的,都有無限的本領?!耙鍪裁?,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薄耙汀焙汀霸敢狻?,就……”的句式好像表達了它們無限的可能性,它們的意志隨時可以得到實現(xiàn)。
藍天悠悠,白云悠悠,花自由自在地開,鳥自由自在地飛,蟲子自自在在地鳴叫,“我”自由自在地玩耍,想睡了,就在陰涼的地方用草帽蓋著臉睡覺了。天和地,人和物,人和人,都和諧共處。
不得不承認,這些段落確實寫出了一個小女孩童年的無憂無慮的快樂,不愁吃,不愁穿,只要跟著爺爺玩耍就可以了。還有那么大一個大花園是她獨有的,沒有別的小孩來占領,來破壞。
2
那么,今天的我們如何理解這種大花園的快樂?
仔細琢磨,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種大花園的快樂也有一些缺陷?!耙?,就……”和“愿意……,就……”的句式很像上帝的句式?!妒ソ洝返摹秳?chuàng)世紀》中,上帝說要有光就有光了,要有啥就有啥了。聽上去一切都有可能,但其實就是一種可能。
倭瓜、黃瓜、蝴蝶似乎愿意怎樣,就可以怎樣,但整個語句的意思卻是在告訴我們,它們都只有在自身的范圍內才有那種可能性。而且,春天到夏天,繁花似錦,紅花綠葉,那是充滿活力的、生機勃勃的場面,卻只有一個小孩與一個老人在里面,就很不協(xié)調。
《紅樓夢》中的大觀園,是人與園相得益彰。而《呼蘭河傳》中的大花園里,一個老人戴著大草帽,一個小人戴著小草帽,栽花、拔草、下種,說快樂也有快樂,但對于一個小孩來講,其實有的是一種寂寞的快樂、逃避的快樂。
如果我們把蕭紅對大花園的描寫放到小說對家的描寫中來看,就很明顯了。
第三章是以祖母的去世為線索,來寫“我”的童年生活。其中寫到,“我”跟祖父學習唐詩,與表哥一起玩耍,與親戚們的小伙伴一起去摘荷葉,還有她自己在大花園里玩耍。這些活動確實帶給了蕭紅無限的快樂。
但是,我們再來看看第四章寫了什么?
第四章寫“我”家,共五小節(jié),除第一小節(jié)外,其余四小節(jié)的開頭分別是:我家是荒涼的/我家的院子是很荒涼的/我家的院子是很荒涼的/我家是荒涼的。
《呼蘭河傳》描寫家,只寫了家的外部環(huán)境,根本沒有寫到家的內部,根本沒有寫到童年蕭紅住的什么房間,里面有什么樣的布置。
就家里人物來看,只寫了祖父和祖母,沒有寫到自己的父親和母親,也沒有寫到自己的弟弟。小說展示給讀者的是一個明晃晃的大花園,而大花園旁邊的家,像一個黑洞,像一個沒有打開的包裹。
我們可以說,家的荒涼更加突出了大花園的明晃晃的快樂;但是否也可以說:大花園的明晃晃的快樂掩蓋了自己的原生家庭中無法敘說的寂寞與痛苦呢?
3
《呼蘭河傳》共七章。第一章寫呼蘭河城里的藥鋪,火磨房,學校,小胡同,還有傍晚的火燒云,這些是多么平常,哪個城市都有,但是這一章小說重點寫了大泥坑。城市本來是平整的、整齊的、清潔的、有序的、規(guī)則的,但突然有這么一個大泥坑,仿佛是城市撕開的裂口。
第二章寫跳大神、放河燈、野臺子戲、四月十八娘娘廟大會,是人的裂口。這些都是寫鬼的世界。鬼是人的裂口。人在世上是痛苦的、恐懼的、不安全的;人在人的身上找不到安全,找不到保障,于是只有打開人的規(guī)則,把裂口顯露出來,于是鬼的世界被創(chuàng)造出來。
第三章和第四章寫大花園,前面分析過主要寫的是家的外部。家本來是溫馨的、熱情的。其實,蕭紅那個沒有寫的家是寂寞的,大花園則好像是家的一個裂口。
在后三章里,每一章都寫了一個人物:小團圓媳婦、有二伯和馮歪嘴子。這三個人各有特色:小團圓媳婦是童養(yǎng)媳,盡管童養(yǎng)媳是有家的,但是娘家沒有權利管她,婆家又不把她當人看,童養(yǎng)媳因為尚未成年,并沒有獲得人的權益。有二伯是長工,無家無室;馮歪嘴子則是磨倌,寄住他人家。
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家族是社會的基本結構,家與家成為族,族與族成為社會。小團圓媳婦、有二伯和馮歪嘴子,卻是在家族之外的,他們都是屬于無家的人,都是屬于蕭紅所說的“偏僻的人生”,都處在家與家的縫隙之間。
“偏僻的人生”是社會的裂口?!傲芽凇边@個詞語則出現(xiàn)在《呼蘭河傳》的開頭:
嚴冬一封鎖了大地的時候,則大地滿地裂著口。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幾尺長的,一丈長的,還有好幾丈長的,它們毫無方向地,更隨時隨地,只要嚴冬一到,大地就裂開口了。
裂口這個意象深深地觸動了我們:大地上的裂口!這些裂口沒有方向,沒有規(guī)則,是對大地的無序撕扯,成為陽光照不到的陰暗之所。但裂口又成為大地的見證,成為平整的見證。裂口是一種傷痕,是一種撕扯,又是一種封閉。裂口的撕扯,見證的是大地的堅強。
大花園的快樂,給寂寞的家打開了一個裂口,見證了家的無法敘說的往事?!逗籼m河傳》的故事所敘說的童年記憶同樣像一個裂口,暗示了蕭紅童年記憶中那些沒有觸及的部分,或者不愿意觸及的部分。而這些內容都成為蕭紅成長道路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