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考試了
中國的孩子長大后,最不可避免的事情就是考試,好像他們生下來,就是為了經(jīng)受各種考試。
我記得上小學前,爺爺領著我先去學校接受考試,那時考試比較簡單,數(shù)夠一百個數(shù)就行了。上學以后,考試也不少。但當時孩子多,父母操心的事也多,成績倒不怎么過問。
我們的孩子沒我當年的輕松了,大家都盯著他們的卷子認真研究,每張卷子似乎都沉甸甸的。
哪怕只是單元考試,有些家長也希望老師排出名次。假使沒排名次,也要老師給孩子估個名次,然后回家研究卷子。
很多家長經(jīng)驗滿滿,從一次考試中,他們不僅了解到孩子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孩子在班級和年級的排名,還能推算出孩子將來中考或高考時的趨向。
為了將來的趨向越來越好,他們再和孩子共同琢磨對策,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比如一道數(shù)學題,孩子使用了新解法,但批卷子的老師不認賬,沒給分。家長便告訴孩子:按老師講的去做吧,不然將來考試,吃虧的還是你。
有需求,就有市場,應試教育已經(jīng)發(fā)展到驚人地步。小學語文考試,造句和作文最容易丟分,有的老師和家長明確要求孩子背造句;眼紅分數(shù)的,要求孩子背作文。
要考試了,我無從知道每個孩子的感受,卻從熟人那里聽說一些孩子的考前反應:有的孩子徹夜難眠,有的夢見考場,有的小病不斷,有的大病一場。
我從未施壓的兒子,小學四年級后也受到傳染,期末考試前吃飯不香了,睡前也要翻幾次身。
我問:你怎么啦?
他說:我怕考不好。
我安慰:沒關系,考試是為了檢查這階段的學習情況。要是發(fā)現(xiàn)問題,回頭再學就行了。
唉!這個十歲的孩子竟重重嘆口氣。
我還認識一個小女孩,剛剛讀小學一年級。期末考試前一個月,爸爸媽媽輪流陪她復習??荚嚹翘煸绯?,兩個人特意早起,做了四菜一湯。吃完飯,特意打個車,一路叮囑著把孩子送到校門口。
她的爸爸媽媽說:也不知道怎么啦,天天給她加營養(yǎng),她卻越來越瘦!
可憐的孩子,這樣的爸爸媽媽不把她折磨出點毛病才怪呢。
回頭再看看孩子們的卷子,有多少內(nèi)容是對知識的運用?有多少內(nèi)容需要死記硬背?
我當年靠死記硬背考進一所師范學校,真正學知識,還是在那所高校的圖書館里。大學畢業(yè)十年后,我還會做參加高考的夢,醒來總是一身冷汗。
最近聽說一個新名詞,叫“考試型人才”。有一次,朋友們說起一個步步高升的熟人,大家公認,他的工作能力并不強,也沒什么背景,但考試能力比較強。近幾年,兩次通過考試選拔干部的機會,他都抓住了,是個“考試型人才”。
諸如此類的考試,太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