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篇
定法寺方丈聽法華經(jīng)獲益
古時,法性寺的南方,有一座寺廟名叫定法寺。寺中有一個方丈,這人雖是僧人模樣,但不敬三寶,不悟因果,只是喜好下棋、擲骰子,時常聚集朋友嬉游無度。他還招來許多娼妓和演唱傀儡戲的歌女,歌舞彈唱習(xí)以為常。他任意取用供佛之物,既不修一善,還終日食肉飲酒。
方丈有一密友,也是同他一樣的僧人,十八日這天,這個僧人對方丈說:“我今天去清水,打算請你一同前往,你看怎樣?”方丈本來無意前去,只因不愿辜負僧人的心意,便勉強答應(yīng),陪同前去。在歸途中,僧人說:“今天六波羅密寺講經(jīng),我們快去聽聽吧!”方丈聽了便隨僧人走進寺里,聽人講解法華經(jīng),聽畢隨即回寺去了。方丈在聽經(jīng)時,心中曾起了法華經(jīng)可貴的一念。這個方丈在一生之中,除了修下這點善緣外,別無可取。
后來,過了許多年,方丈得病身死。又過了幾時,方丈的冤魂附在他的妻子的身上,痛哭流涕地說:“我是你的丈夫,因為生前作惡多端,不曾修積善根,所以變成了一條大毒蛇,受著無窮無盡的苦楚。我身體熾熱似火,鱗甲中還藏著無數(shù)的小毒蟲,刺咬得我難忍難熬。就是想尋些水喝,找些食吃,也不可得,經(jīng)常忍饑耐渴,這些苦楚真是一言難盡。但是,我有過一念善根,所以還有一時的輕松。那就是我生前同人去清水時,在歸途中順便到六波羅密寺聽講法華經(jīng),一時生了崇信之念。這一善念使每天未時有涼風(fēng)從六波羅密寺那方吹來,涼風(fēng)正撲在我的身上,這時難忍的酷熱頓時消除,毒蟲也暫停止刺咬。一時過后我便抬起頭來,擺動尾巴,流著血淚深自悔恨生前所為。我毫無功德,只因偶然聽過一次法華經(jīng)微有所感,多年來就蒙受這一恩澤。如果我在一生中修積下功德,怎會遭此苦痛,又怎能不升往極樂呢。法華經(jīng)的功德是無量的,請你抄寫供奉法華經(jīng)救我脫離苦海吧。為了要說明這件事,我才附在你的身上?!逼拮勇犃T痛哭不已,拿出自己積蓄的財物,虔誠地為丈夫抄寫和供奉了全部法華經(jīng)。
后來,這人的冤魂又附在他妻子的身上說:“憑借你替我抄寫供奉法華經(jīng)的力量,我所遭受的苦痛已然減輕了許多,我很高興,絕不能忘卻此恩。”
由此可見,任意盜用佛物,而不積修功德贖回罪孽,確是太愚蠢了。一旦如此墮入三惡之途,豈不追悔無及。有心之人知道此事,應(yīng)專心修法積福,永除罪孽。
[1]在金峰山的深處,是僧人修道的地方。
[2]佛家語,五濁即命濁(說人壽不長)、眾生濁(說世人不識義理)、煩惱濁(說人貪于愛欲)、見濁(說人不奉正道)、劫濁(說饑饉、疫病、刀兵相繼而起)。
[3]佛家語,即止心不亂,洞察萬物的意思。
[4]地名,在比睿山的東麓。
[5]地名,在京都以北。
[6]收養(yǎng)孤兒和病人的地方。
[7]佛家語,第一是地獄道,第二是餓鬼道,第三是畜生道,據(jù)說人生前作惡,按其大小分別輪入此三惡道之中。法華經(jīng)方便品有“以諸欲因緣,墜墮三惡道”的詞句。
[8]日本中古時候的官名,掌管京城中的緝捕、訴訟等職務(wù),類似中國清代的九門提督。
[9]肉背山在熊野山的中間。
[10]佛家語,又稱“安居”,僧徒在“安居”期內(nèi),不外出云游,致力坐禪修學(xué)。據(jù)西域記記載,“安居”期分前三月和后三月,分別自陰歷五月十六日至八月十五日,六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日本僧人則以陰歷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為安居期。
[11]即藤原道?。?57—999),日小一條天皇在位時任“關(guān)白”“攝政”。
[12]佛家語,無遮就是寬容無阻的意思,無遮法會是一種不分賢愚道俗貴賤尊卑,一切人都能參加的大眾化的法會。
[13]佛家語,僧人每天早晚兩次聚集佛堂,坐禪說法,念誦經(jīng)文,叫“早參”和“晚參”。
[14]日本后朱雀天皇的年號(1040—1043)。
[15]五畿就是日本古代的山城、大和、河內(nèi)、和泉、攝津五國;七道就是東海道、東山道、北陸道、山陰道、山陽道、南海道和西海道。
[16]佛經(jīng)稱人的眼、耳、鼻、舌、身、意為六根,六根清凈就是一切罪孽盡除的意思。
[17]佛家語,就是善友的意思。法華經(jīng)妙莊嚴王品中有“善知識者,是大因緣”的詞句。
[18]供奉本尊的大殿。這里指的是比睿山東塔的根本中堂。
[19]佛經(jīng)開頭都有這一句,據(jù)說釋迦牟尼死后,侍者阿難聽到的教義最多,眾弟子推阿難宣唱佛說,“如是我聞”就是阿難宣唱的第一句,是“我聽佛這樣說過”的意思。
[20]據(jù)佛經(jīng)記載:靈鷲山在中天笠摩羯陀國王舍城的東北,是五精舍之一。山上有釋迦如來講經(jīng)說法的遺跡,我國一般簡稱“靈山”。
[21]日本土地面積單位,約合我國15畝。
[22]梵語,般若是智慧的意思,須菩提是善吉的意思,這里指智慧圓滿的諸神。
[23]舉行法會時,登上講座宣讀講師所要講解的經(jīng)題的僧人,叫讀師。
[24]即講解八卷法華經(jīng),每日朝夕各讀講一卷,四日講完,稱為法華八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