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來,《認得幾個字》的讀者們
這是一本有體溫的書,文字學的體溫。目錄上看起來無一字不識,翻開來是父親教兒女認字,但其實是小學。即使是最熟悉的字,也有你完全想不到的意義在其中。這是一本成人之書,而且是一本頗深的成人之書。但很有意思的是只要你翻看這本書,就會一直看下去,因為這里有兩個小孩子,一個叫張容,一個叫張宜。
——阿城(作家)
這本書的用心絕不在書名所謂“認得幾個字”那么謙虛,張大春對“字”的重新認識是一種拯救漢語的嘗試,一種試圖恢復漢語文字的鮮活力量的嘗試。我們現(xiàn)在的漢語教育已經(jīng)把大眾的語言能力弄得如此貧乏。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都應該感謝張大春寫了這樣一本關(guān)于“認字”的書。
——梁文道(媒體人、作家)
讀《認得幾個字》,是讓我們明白只要愿意,只要付出時間跟心力,可以透過一個簡單的字來思考自己跟世界的關(guān)系。這本書讓我們感受到隨時有機會可以重建我們跟中文字之間的熱情的關(guān)系,假如你是父母親那更要讀了。你自己就看到任何一個字,就可以思考它背后的世界,還有思考這個世界跟你之間的關(guān)系。那到最后就真的可以達成我們一直強調(diào)的“更大的世界,更好的我”這個目的。
——馬家輝(媒體人、作家)
書中讓我傷懷的地方,都是寫父子情深的章節(jié)。這是一本最好的親子書。他說他只是教幾個字,我以為他在閱讀孩子、懷念父親,這是我喜歡這本書的地方。
——潘采夫(專欄作家)
《認得幾個字》是我最喜歡的育兒書。張大春談論一些漢字的來龍去脈,跟一對子女的成長故事結(jié)合在一起,又有趣,又有知識,讓人理解漢字的構(gòu)造和意義,并開始建立一種在審美之上的對漢字的愛,非常適合中學生閱讀。
——蔡朝陽(“麻辣語文教師”)
十年前我在做漢字產(chǎn)品開發(fā)時,讀到大春老師的《認得幾個字》,我就被深深吸引了。自己讀完也推薦給同事讀。識字竟然可以成為一段難忘的親子時光,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觸動。我做“小象漢字”就是受到了《認得幾個字》的啟發(fā),我是這本書的“頭號”粉絲。
——劉良鵬(漢字啟蒙教育者)
女兒快六歲了,我沒有急著教她認字,她倒經(jīng)常指著些不認識的字問我。我希望她對這些字的第一印象,我向她所作的第一次解釋,是原汁原味、生動有趣的。當我看到《認得幾個字》,更感深得我心。這本書就是張大春教他兩個孩子認字過程的“記錄”。不光有趣、有文化,而且,誠如阿城在序中所言,還有“體溫”。
——譚庭浩(媒體人)
張大春在《認得幾個字》里趣味、幽默的講述,其價值不僅在于吸引孩子對某個“字”的關(guān)注,更是對中國文化傳承、生命萬物周而復始的思考和書寫。
——2009年度新浪“中國好書”頒獎辭
《認得幾個字》是張大春變盡魔術(shù)要讓孩子寫字、識字的斗法過程,溫馨、慧黠又令人捧腹。說到底,家庭是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其實教育,亦不過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我真希望世上家長都看看這書。
——緩慢(豆瓣讀者)
在這本書中,與我們一同識字的是張容和張宜兩位小朋友,讓人深感一位父親的可愛和用心良苦?;蛘?,也是一位作者對讀者的用心良苦。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樣,因為這些小文,突然對那些繁瑣的文字不再畏懼,反而心生向往。我想,這也是作者寫下這本書時所期望的吧。
——神威(豆瓣讀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