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傳

紫金傳奇 作者:阿魚 著


前傳

2011年3月1日,在一場森林狼主場迎戰(zhàn)湖人的NBA常規(guī)賽開打前,兩支球隊同時為西德·哈特曼舉辦了致敬儀式,各自把一件印有“哈特曼”名字的1號球衣作為禮物送給當時已年屆91歲的他,感謝他為兩支球隊所做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

老子《道德經(jīng)》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薄耙弧边@個數(shù)字,代表著開天辟地,萬物起源。湖人之所以要把1號球衣送給哈特曼,正是因為他才是這支球隊的締造者,NBA歷史上第一個王朝的奠基人。

耐人尋味的是,哈特曼其實從未為湖人擔任過任何公開的職務。

沒錯,是他從溫斯頓手中買下了珍寶隊的所有權,把這支球隊在NBL的席位從底特律帶到了明尼阿波利斯,也是他緊鑼密鼓地啟動了招兵買馬的工作,上至主教練下至工作人員的任用都由他拍板決定。他的身份的確是這支新球隊的總經(jīng)理,只不過在這個頭銜前面必須加上“執(zhí)行”二字。換句話說,哈特曼“有實無名”。

以現(xiàn)在的眼光來看,如此煞費周折地創(chuàng)建了一支球隊,卻又在能夠出人頭地的時候退居幕后,確實有一些匪夷所思。但在當年職業(yè)籃球尚不景氣的那個時代,哈特曼的這個選擇算得上情有可原,他的顧慮很簡單—不能為了這支前途未卜的球隊丟了飯碗。作為一名體育記者,為了保證客觀公正的專業(yè)立場,哈特曼不能跟一支職業(yè)球隊有如此深厚的利益關聯(lián)。為了保住自己在報社的正常工作,哈特曼只能隱姓埋名,在幕后繼續(xù)為伯格和查爾芬出謀劃策,領取一份每周75美元的酬勞。不要小看了這75美元的周薪,至少在有了它之后,哈特曼再也不用親自挨家挨戶遞送報紙了。

軍不可一日無帥,哈特曼不便拋頭露面,伯格就另外聘請了一位有體育市場營銷經(jīng)驗的餐館老板麥克斯·溫特當總經(jīng)理。溫特也非等閑之輩,他走馬上任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為這支新球隊征求一個高端大氣上檔次的隊名。

溫特自己已經(jīng)打定了注意,他想把這支球隊命名為“維京海盜隊”,因為當時明尼阿波利斯聚居著大量斯堪的納維亞人后裔,叫這個名字會讓他們很有親切感。這應該是個還不錯的名字,因為就在十多年后,當?shù)亟M建了一支橄欖球隊加盟NFL,名字就叫“明尼蘇達維京海盜隊”。溫特本人對這個名字一直未能忘情,他后來成了這支NFL新軍的一位小老板。

好在溫特并沒有倉促行事,他通過當?shù)貓蠹埮e辦了公開征名活動,頭等獎是二選一,要么選一個賽季的季票,要么選100美元的儲蓄債券。由于明尼蘇達州有“萬湖之地(the Land of10000Lakes)”的綽號,“Lakers”這個注定將彪炳史冊的隊名很快浮出水面。實際上,“Lakers”翻譯成“湖人”并不確切,因為它原本指的是在遼闊的大湖水面上穿梭不息的貨運船只,但既然用作了籃球隊名,最終在傳播中被“擬人化”也就順理成章了。溫特決定,新球隊就叫“湖人”了!

第一個提議用“湖人”做隊名的人是一位叫本·弗蘭克的本地生意人。有趣的是,盡管他的這個提議對這支職業(yè)籃球隊影響深遠,但他本人卻對職業(yè)籃球比賽并不感冒,領獎時直接拒絕了賽季套票,堅持要領取那價值100美金的儲蓄債券。

選隊名只是溫特在總經(jīng)理崗位上的初試啼聲,他的管理才華在日后的工作中更是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他從明尼阿波利斯郊區(qū)找來了一群豆蔻年華的高中女孩,使湖人成為職業(yè)籃壇第一支擁有啦啦隊的球隊。每一年開賽之前,他都會從紐約找來專業(yè)制片人,為球隊拍攝極富感染力的宣傳片。為了使比賽現(xiàn)場氣氛更加熱烈,溫特專門雇用了一支管弦樂團現(xiàn)場奏樂。由于明尼蘇達氣候寒冷,為了解除球迷們外出看球的后顧之憂,溫特甚至雇人到停車場為球迷們提前暖車。要知道,那還是20世紀40年代,溫特的營銷理念、包裝手法和服務意識顯然都遠遠超前于他所在的時代。

哈特曼與溫特兩人各有所長:前者精于籃球,在全美籃球界人緣極佳,“每年要寄出1600張圣誕卡”;后者長于市場,深諳體育營銷之道,對球迷們的訴求了如指掌。兩人的性情也大相徑庭:哈特曼是個急性子,直來直去、風風火火;溫特則老成持重、慢條斯理。如果某一位球員在一場比賽中表現(xiàn)糟糕,哈特曼就會暴跳如雷,嚷嚷著要把他賣到其他球隊,溫特就會不慌不忙地把哈特曼拉到一邊,讓他坐下,告誡他三思而后行。“大海航行靠舵手”,哈特曼與溫特兩人一暗一明,相得益彰,并肩駕駛著湖人這艘大船從明尼阿波利斯啟航,穩(wěn)穩(wěn)前行。

有了隊名,有了兩個總經(jīng)理,接下來的當務之急就是要募集兵馬。溫特和哈特曼兵分兩路,前者負責為湖人找到一位主教練,后者則利用廣泛的眼線四處發(fā)掘球員。

雖然職業(yè)籃球聯(lián)盟已經(jīng)在全美各地生根發(fā)芽,但具體到明尼阿波利斯來說,這里的職業(yè)籃球還處在蹣跚學步的階段,大學籃壇的主教練們都視之如畏途,寧愿躲在象牙塔里坐享安樂。沒過多久,溫特的“尋帥”工作就碰了一鼻子灰。找了一圈,好說歹說,31歲的圣托馬斯學院主教練約翰·昆德拉才勉強同意執(zhí)掌湖人隊,但他的條件是要簽為期3年、每年6000美金的合同,并且湖人必須提前全部付清。6000美元的年薪是他當時在大學收入的兩倍,有了豐厚的俸祿作為保障,昆德拉才能毫無顧慮地投身職業(yè)籃壇。老板伯格和查爾芬顯然“不差錢”,他們答應了昆德拉的條件,湖人隊史上第一位主教練就此產(chǎn)生。

相比之下,由于哈特曼在多年體育報道生涯中積累了廣泛的人脈,他招募球員的過程就顯得順風順水。哈特曼鎖定的第一個目標是來自加州的全美最佳陣容成員吉姆·波拉德,他的官方身高是6尺3寸(約1.91米),但實際身高達到6尺6寸(約1.98米),四肢修長,彈跳出色,球風與后來的“蝙蝠俠”斯科蒂·皮蓬非常接近。他能夠輕松做出反身扣籃的動作,甚至傳說他是歷史上第一個能夠從罰球線起跳完成扣籃的球員。由于身手敏捷,他被世人稱為“袋鼠男孩”—后來,NBA五十大巨星之一的比爾·康寧漢繼承了這個綽號。

主教練昆德拉對波拉德極為欣賞,他在日后有一天說了這么一句話:“如果吉姆在現(xiàn)在的NBA聯(lián)盟里打球,他會成為一名像‘魔術師’一樣全能的控球后衛(wèi)?!?/p>

哈特曼為波拉德開出了12000美元年薪的一年合約,外加3000美元簽字費。這個數(shù)額在當時已經(jīng)是天文數(shù)字,要知道,當時球員的平均年薪只有3000美元,即使是如日中天的喬治·麥肯,1946-1947賽季的年薪也只有7000美元。肥約當前,波拉德不可能不心動,但即便如此,他還不忘跟湖人隊耍了個花樣—他堅持要哈特曼同時簽下他在AAU(業(yè)余體育聯(lián)盟)球隊的3名隊友,哈特曼無奈之下只能就范。

隨后,哈特曼用25000美金跟芝加哥牡鹿隊做了一筆交易,得到了兩位明尼蘇達本地球員,又在當?shù)卣伊藥酌懊髂崽K達大學球員,球隊陣容看上去就很像模像樣了。但哈特曼還在等待著他的最后一塊拼圖,也是他把湖人帶到明尼阿波利斯的初衷—喬治·麥肯。

得到麥肯的簽約權是一回事,能不能順利簽下麥肯卻是另外一回事。不光其他NBL球隊在對這位超級中鋒虎視眈眈,麥肯自己也在猶豫是否還要繼續(xù)打職業(yè)籃球比賽—他一直都更想做一名牧師。麥肯表示自己會在會晤了所有對他有意的球隊之后再作出決定,但出于禮貌,他還是同意先飛到明尼阿波利斯跟湖人見面。

哈特曼和溫特知道,屬于湖人的機會來了。而且,這個得到麥肯的機會只有一次,如果失去,下次再見就將是對手。為了創(chuàng)建王朝,湖人不容有失。

在等待與麥肯見面的過程中,哈特曼和溫特如坐針氈、忐忑不安。他們面面相覷,反復用眼神問對方同一個問題:

“我們真的能留住麥肯嗎?”

多年之后,當哈特曼回憶起與麥肯的第一次會晤,他還是忍不住莞爾一笑:“這是我一生中最有趣的一件事。”

麥肯如約來到明尼阿波利斯與湖人會談,但他并沒有“單刀赴會”,他的律師斯戴茜·奧斯古德也一同隨行。除了有律師助陣,麥肯本人也精通法律。事實上,麥肯在20世紀50年代末退出籃壇之后,所從事的新職業(yè)就是律師,他的專長是詮釋公司法務和處理房地產(chǎn)業(yè)務。

麥肯之前一個賽季在芝加哥美國齒輪隊的年薪是7000美元,但這只是他與老板懷特簽下的5年共60000美元合約的第一年,他的薪資采用了逐年遞增的結(jié)構,最后一年高達25000美元,平均每年是12000美元。

雖然麥肯在比賽中勇猛兇悍,但他并不是一個有勇無謀的粗人,相反,永遠戴著一副高度數(shù)眼鏡的他看上去文質(zhì)彬彬,舉手投足更像是一名學者,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在球員市場“奇貨可居”的地位。因此,他在與哈特曼和溫特兩人的會晤中一口咬定15000美元的年薪,并且要求一份多年合約。

伯格和查爾芬兩位老板買下湖人的總價才只有15000美元,麥肯的“獅子大張口”讓哈特曼和溫特措手不及。溫特施展出自己巧舌如簧的談判功力,與麥肯和奧斯古德反復切磋了幾個小時,雙方還是各執(zhí)一詞,談判陷入僵局。眼看天色將晚,奧斯古德無心戀戰(zhàn),請哈特曼開車送他們?nèi)C場,趕當天最晚的一班飛回芝加哥的航班。溫特無力勸阻,只得同意把兩位客人送到機場。

有些文獻說,在哈特曼開車之前,溫特把他拉到一旁面授機宜,然后哈特曼依命行事。其實,這是不確切的說法。事情的真實過程,遠比這個描述更精彩。

哈特曼口中的“有趣”,就發(fā)生在這一幕。

溫特本人實際上也上了車,就坐在副駕位置上。哈特曼手握方向盤,麥肯和奧斯古德并肩坐在后排。汽車發(fā)動,緩緩駛向明尼阿波利斯機場,眼看距離目標越來越近,溫特和哈特曼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如果就此放走了麥肯,其他球隊肯定就要捷足先登了。想到這里,埋頭開車的哈特曼一籌莫展,愁眉深鎖。

身邊坐著的溫特突然說話了,只不過,他說的是猶太人的意第緒語。哈特曼也是猶太人,他能聽懂溫特在說什么,麥肯和奧斯古德則大眼瞪小眼,明知其中有詐,卻又不便干涉。

溫特跟哈特曼說的話其實很簡單:“你趕緊假裝迷路,拼命兜圈子,讓他們走不了!”

哈特曼恍然大悟,在下一個路口隨手一轉(zhuǎn)方向盤,猛踩一腳油門,汽車駛向另一個方向。對明尼阿波利斯人生地不熟的麥肯不明所以,繼續(xù)有一搭沒一搭地跟哈特曼攀談,兩人越聊越投機,時間也一分一秒地流逝。直到哈特曼確信最后一班飛往芝加哥的飛機已經(jīng)起飛,他才駕駛汽車抵達機場。麥肯走下汽車一看也傻眼了,只好乖乖跟著哈特曼和溫特回到城里暫住一晚。

第二天,溫特繼續(xù)跟麥肯你來我往,討價還價,把這位2米08的巨人累得精疲力盡,哈特曼則在一旁插科打諢,用盡辦法哄麥肯開心。最終,雙方各讓一步,湖人隊同意給麥肯15000美元年薪,麥肯也同意雙方先只簽一年合同,皆大歡喜。麥肯就這樣正式穿上了湖人隊的99號戰(zhàn)袍,職業(yè)籃球歷史上第一個王朝的大幕就此徐徐拉起。

哈特曼應該感到慶幸,那個時代沒有GPS導航,沒有智能手機,沒有谷歌地圖,也沒有打車應用。否則的話,哪怕他跟溫特用火星語交談,麥肯只需要掏出手機點上幾下,他們的“繞路”小把戲就要被戳穿了。

在得到麥肯這最后一塊拼圖之后,湖人的核心陣容華麗登場—主教練約翰·昆德拉,招牌球星喬治·麥肯,外線尖刀吉姆·波拉德—明尼阿波利斯人終于可以捋起袖子大干一場了。

賽季前的訓練營在城市北部的一個社區(qū)中心進行,也不知為什么,球員們把這里稱作是“精神病院”,或許是為了自嘲“瘋子才愿意打職業(yè)籃球”。

球員們的相互嘲弄其實不難理解,當時的訓練和比賽條件都相當簡陋,當職業(yè)球員需要很大的勇氣。舉個例子來說,那個時代沒有裝備經(jīng)理這一說,去客場打球需要每個人自己纏繃帶。球衣不能用水洗,只能干洗,每場比賽之后都得掛在房間等著風干,然后從上面能看到明顯的鹽漬。球員的待遇也不高,平均年薪只有3000美元,扣掉雜七雜八的稅費,到手的也就2000美元多一點。

老板們的處境比球員們也好不了多少,當時最貴的票價只有2.5美元,其中還有0.5元要交稅。指望通過門票來掙錢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湖人的多數(shù)比賽安排在明尼阿波利斯禮堂舉行,這里能夠容納近1萬人,但在多數(shù)夜晚,最多也只能吸引2500人到場看球。由于禮堂還需要承接其他文體項目,如果與湖人的賽程沖突,湖人就不得不繼續(xù)“流浪者”的命運,在當?shù)厮奶帉ふ冶荣悎鲳^。有時候,湖人會在當?shù)氐囊凰娦祹齑蚯?,有時候卻要跨過密西西比河,來到“明尼蘇達雙子城”的另外一城—圣保羅市,在當?shù)氐墓妨执髮W完成比賽。

最大的困難是,球員們普遍對職業(yè)比賽感到陌生。除了麥肯上賽季在NBL率領美國齒輪隊總決賽獲勝之外,包括波拉德在內(nèi)的其他多數(shù)球員都對職業(yè)比賽一無所知。由于當時職業(yè)球員不被允許參加奧運會,波拉德等球員一直刻意保持著業(yè)余球員的身份。直到加盟湖人,他才跑去看了兩場職業(yè)籃球賽。

主教練昆德拉?用波拉德的話來說:“他還沒我懂職業(yè)籃球呢!”

不管怎樣,明尼阿波利斯的這支主色為粉藍的球隊,昂首闊步向NBL的1947-1948賽季挺進。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