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前些年,承蒙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厚意,將我列入“畫外話叢書”的作者之一。由于我年老健忘,雜務繁多,加上另一些原因,未能順利完成這項工作,頗覺遺憾。一晃幾年過去,這期間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同志時有聯(lián)絡,希望我按原定的計劃辦。最近在友人的幫助下,事情終于有了眉目。
作為一個藝術勞動者,我并不熱衷談論藝術,尤其自己的藝術。我以為,一個藝術家,總是憑自己的作品說話,藝術上過不去,說得再好也沒用??淇淦湔劊炊恋K對藝術的認識。然而,由于工作的需要、報紙雜志的約稿和同行的厚愛,這些年我經常處在“被迫”談藝的境地,拉拉雜雜寫下一些東西,積攢起來,居然也有二三十萬字之多。最近我的年輕朋友李兆忠同志應我的囑托,根據出版社的要求,從我發(fā)表的各類文章中,精心整理出談藝的語錄,編成了這本《它山畫語》,費了很多心血,我深表感謝。
談藝,我本不擅長;我喜形象思維,不善邏輯思維,讀書往往不求甚解,也很少引經據典??梢粤囊宰晕康闹挥校哼@些心得都是來自具體的藝術實踐,雖不高深,卻是有感而發(fā),假如能對熱愛藝術的同行和朋友們起到一點參考作用,就是我的最大收獲。
張仃
2005年元月于門頭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