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樓
此詩題下作者自注說:“在滎陽。是所知今遂寧蕭侍郎牧滎陽日作矣。”滎陽,今屬河南。蕭侍郎,指蕭澣,他在大和七年(833)任鄭州刺史時,建夕陽樓。李商隱曾受蕭澣知遇。大和九年七月,鄭注、李訓(xùn)專權(quán),蕭澣被貶遂州刺史,再貶司馬。李商隱在九月過滎陽登夕陽樓時,觸景懷人,有感而寫了這首詩。
花明柳暗繞天愁[1],上盡重城更上樓[2]!
欲問孤鴻向何處[3]?不知身世自悠悠[4]。
【翻譯】
花明柳暗,憂愁繞著天時轉(zhuǎn)。
登上了高高城樓,又上高樓。
要想問孤飛的鴻雁——
你將飛向何方?
豈不知自己的身世——
同樣悠悠茫茫!
注釋
[1] 花明:九月繁花凋謝,菊花開放,特別鮮明。柳暗:秋天柳色深綠,顯得晦暗。繞天愁:憂愁隨著天時循環(huán)運(yùn)轉(zhuǎn)而來,秋天有秋愁。
[2] 重城:等于說“層城”,指高高的城樓。樓,指夕陽樓。
[3] 孤鴻:孤飛的鴻雁。古詩中常以喻獨(dú)行無依的人。這里比喻被貶遂州的蕭澣。
[4] 身世:詩人自謂。悠悠:長遠(yuǎn)不盡,茫無頭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