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天縱絕倫

江蘇歷代名人傳記叢書:王石谷 作者:趙平 著; 宋林飛,王慶五 編


第一章 天縱絕倫

一、丹青世家

王翚字象文,又字石谷,后以石谷行。號烏目山人、劍門樵客、耕煙散人、耕煙外史,晚號清暉老人。生于明崇禎五年(1632)陰歷二月二十一日。石谷從一介布衣成為名動天下的一代繪畫宗師,有家學淵源。

王翚屬常熟太原王氏。據(jù)明洪武十七年吳門俞貞木所撰《太原王氏家乘序》記載:“海虞王氏其先發(fā)源青州相國文正公之后也。”文正公王曾(978—1038),山東青州益都人,字孝先,宋真宗咸平年間狀元,死于任,贈侍中。數(shù)傳至王堅,字固庵,已是江西臨川人。南宋孝宗淳熙進士,守四川合州,在嘉陵江與涪江之間的釣魚山筑城防守。南宋理宗寶祐六年(1258),蒙古軍分二路向南宋大舉進攻,計劃先占領(lǐng)長江上、中游,再順流而下,一舉滅宋。東路軍由忽必烈統(tǒng)率攻打荊襄、兩淮;可汗蒙哥親率主力軍4萬攻打四川。王堅調(diào)集合州屬員12萬人,在釣魚城設(shè)防堅守。第二年農(nóng)歷二月蒙哥可汗親自督戰(zhàn)猛攻釣魚城,王堅率軍奮力阻擊,蒙軍連攻五月不克,傷亡慘重,釣魚城被稱為“蒙古軍的絞肉機”,蒙哥也中箭身亡,蒙古軍北撤。忽必烈為搶奪汗位,東路軍也退兵。南宋王朝獲得了一次喘息的機會。王堅以功升寧遠軍(廣西)節(jié)度使,晉封清水縣開國伯。精忠自矢,為賈似道所忌,出知和州(安徽),卒謚“忠壯”。海虞王氏世系以忠壯公王堅為始祖。

堅有二子:伯子安節(jié)、仲子安義。王安節(jié)字貞卿,少從其父守合州有功。堅死,安節(jié)為東南第七副將。南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忽必烈下詔宣布南伐,決定徹底消滅南宋,命左丞相伯顏領(lǐng)行中書省總兵,統(tǒng)兵20萬大舉滅宋。第二年(南宋恭帝德祐元年)初賈似道潰師蕪湖,安節(jié)駐兵江陵,即走臨安,上疏乞募兵為捍御。旋收兵入平江(江蘇吳縣),合張世杰兵戰(zhàn)鳳凰港有功,以統(tǒng)制守常州。元將引大兵攻常州,安節(jié)筑柵以守,相拒兩月不下。伯顏率元軍在城外役使當?shù)鼐用襁\土筑壘,為了加高堡壘與城墻持平,竟將運土居民一起埋入壘中。伯顏屢遣使召降,亦不下。伯顏怒,麾兵破南門,安節(jié)揮雙刀率三百健兒巷戰(zhàn),臂傷被執(zhí),諭降不屈,闔門殉難,謚“忠藎”。他死后就葬在常州,墓在城中西隅,祠在鼓樓北,其地至清末猶名“臨川里”,王堅父子為江西臨川人。常州保衛(wèi)戰(zhàn)是南宋末抗擊元兵的重要戰(zhàn)役之一。宋著名遺民鄭思肖在《五忠詠》中贊王安節(jié):“健兒三百陷胡塵,匹馬孤騰勇過人。至死執(zhí)刀惟罵賊,自言不作兩朝人?!?/p>

常熟太原王氏的始祖是南宋精忠報國的英雄。石谷年青時在常州拜謁忠壯公祠,內(nèi)心激動不已。他的民族意識也很強烈,這是他后來和抗清志士惲壽平成為生死之交的思想基礎(chǔ)之一。石谷六世孫王元鐘于道光末年在虞山旱北門大街購基建忠壯公專祠、石谷公專祠,毀于咸豐十年兵燹。其長子王喻梅于同治十二年重建忠壯公祠暨石谷來青閣。兩朝帝師翁同龢題《宋寧遠節(jié)度使謚忠壯固庵王公像贊》:“有宋節(jié)度,丕著勛猷,功垂竹帛,衛(wèi)霍(衛(wèi)青、霍去病)堪侔,允文允武(文事武功兼?zhèn)?,宜公宜侯,忠臣所尚,倿臣所仇,干城永衛(wèi),燕翼貽謀(澤及后人),宜崇廟祀,配享千秋?!币厝?、刑部尚書厐鐘璐題《宋常州都統(tǒng)制貞卿王公像贊》:“矯矯虎臣,為宋統(tǒng)制,精忠貫日,百戰(zhàn)彌勵,半壁山河,一朝凌替,孤城難支,蠲(捐)軀自誓,提刀罵賊,至死聲厲,全孝全忠,廟祀百世?!?/p>

安節(jié)弟王安義,欲存宗嗣,城破時單騎突圍走海虞,投奔中表親秦氏,避居長江白茆口東鐺腳港(常熟和太倉交界處)。既而謀于秦氏,相地之誼,筑室于六河(今稱“東張”)之沃址。業(yè)日充拓,倉庾粟帛富冠一鄉(xiāng)。性慈孝、寬仁,輕財好義。至元間,歲大饑,賑粟千二百石以濟民困。元世祖忽必烈嘉其義,詔授平江路鎮(zhèn)撫。安義以先世歷相宋室,受恩深重,且父兄盡忠國難,義不仕元,固辭不拜。遷常后生九子,以“勝”字行。生于宋淳祐六年(1246),卒于元順帝至元四年(1338),壽九十有三。王安義是常熟太原王氏始遷祖。

安義第九子王勝九是石谷十一世祖。明季倭寇之亂,東張在長江口,受倭寇蹂躪最甚,家譜數(shù)次散亡,至石谷曾祖伯臣乃有事跡可考。王伯臣字鑒如,號劍池,工寫生,善花鳥?!队萆疆嬛尽贩Q其花鳥師崔子西(宋代崔白),寫意尤勝,為沈石田所稱,以丹青擅名三吳間。

石谷祖父王載仕,字浮玉。幼穎異,年十六為邑庠生,但非所好,性卓詭、耽奇、好游。曾帶數(shù)月糧觀泰山日出,歸涉大江,游九華,陟匡廬,登臨吊古,繼卜筑杭州西泠。晚而倦游,結(jié)廬虞山北麓桃源澗。載仕博學,精于《詩》,有《詩經(jīng)品物考》。喜為五、七言,與同里嚴澍相酬唱。當齠齔時,見父伯臣作畫,仿為之,輒有生意。及長,游千巖萬壑,目接心羅,寄于筆墨,多奇致。家人攜以易錢米,載仕也不自寶秘,特借藝事以寫心中離奇?zhèn)m詭之意。詩人錢陸燦稱其“尚志高雅,隱于丹青”。常熟太原王氏,石谷一支遷城自其祖父始。

載仕生子二。長子豢鰲,原名士元,字子羔,工寫生,名重吳中。兩個兒子徙居武進,離開了常熟。次子即石谷父親豢龍,原名士春,字云客。乾隆時進士邵齊然撰《王云客傳》:“公少有異稟,家貧,困于學,不善為經(jīng)生業(yè)。……年十九隨父游覽匡廬、九華之勝,愛其閑遠,歸而離絕世事。結(jié)茆于西山之澱橋,小閣數(shù)椽,背山面水,讀書飲酒其中,終年不入城市?!宜厮卧嬌醺唬﹃b賞,寢食或廢。興至閑寫一二小帙,一水一石,神與古會。然隨作隨棄,尤勿屑應(yīng)人之求,故傳者絕少。太倉王奉常(王時敏)聞公名,扁舟訪之,接對殊簡,爽然若失。嘆曰:‘此子去人遠矣!’令子耕煙先生與奉常游,一見傾心,復(fù)嘆曰:‘非是父不生是子也。’”由此可見王時敏識拔石谷前,早就結(jié)識其父了。云客生子三:翚、翯、翼。次子與三子早殤。王石谷出生在這樣的丹青世家,給了他繪畫的天賦和發(fā)揮其才性的家庭條件;這樣的耕讀家風,影響了石谷的人生選擇:不愿當官而愿留耕家園,當一輩子文人職業(yè)畫家。虞山詩老鄧林梓贈石谷詩中說:“豈知高曾有規(guī)矩,鑒如(王伯臣)山水墨猶新。鑒如是父子浮老(王載仕),黃筌趙昌(五代、北宋的花鳥畫家)轉(zhuǎn)逼真。孫枝石谷修修竹,干云直上玉嶙峋。始信靈芝必有根,醴泉無源安得醇。……畫師無數(shù)誰好手,畢竟君家絕等倫?!编囋娎嫌渺`芝必有根,甘泉必有源,喻石谷的家學淵源,很恰當、生動。

石谷喜愛繪畫出自天性。他6歲時已用蘆荻在墻壁上繪畫,7歲就塾即捉筆作畫,隨意點綴,便成山水。石谷的繪畫天才逐漸顯露出來,所以沒有像一般讀書人那樣致力于科舉。16歲隨邑畫家張珂學畫。張珂字玉可,號嵋雪,工寫山水,層巒疊嶂,高樹深林,自出新意。初學時期的石谷得到古跡真本,就要摹仿數(shù)紙,一定要得其神才罷,顯示了他從小具有刻苦鉆研的精神。石谷既有極高的天賦,又有過人的努力,在張珂指導下,少年石谷已嶄露頭角,成為清初常熟畫壇的一顆新星,得到了以老一輩文人為代表的主流輿論的歡迎。鄉(xiāng)前輩蔣棻,字畹仙,蔣廷錫祖父,復(fù)社成員,崇禎十年進士,當過廣東南??h和福建建安縣知縣,聲績甚著。蔣棻贈詩石谷,稱贊他書法寫米南宮,畫宗董、巨,又得到虞山、尚湖山水之助,克承家學,畫學成就必將獨一無二。詩人孫永祚字子長,號雪屋,明崇禎二年(1629)入復(fù)社。所著詩古文詞為董其昌、鐘惺等所稱,皆稱小友,與同邑楊彝齊名。他在石谷贈蔣棻的畫冊的跋語中說,觀石谷畫,不知其畫,恍進入圖中??芍更c著說:溪回岡復(fù)處,這是秦桃花源;見曳杖聽水聲,這里是陶潛家鄉(xiāng)柴桑里;見扁舟垂釣、

煙波渺然,這里是唐張志和斜風細雨未歸也?!虼朔Q贊石谷,剛滿廿歲,已能“規(guī)摹先哲,間出新意”,將來的發(fā)展未可量也。這本石谷早年畫冊今人已見不到,現(xiàn)能見到的石谷少年時的畫跡當是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石谷《墨跡圖冊》。其中一幀自題:“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臨宋巨然筆意,象文”,其他好幾幀鈐“又字石谷”印。這里出現(xiàn)了他原初的字“象文”,觀其書法,端整清秀,確為少年時筆意。蘇州博物館藏有《山川云煙圖》橫幅,筆墨清潤,已見大家風度,得董、巨之神。據(jù)其84歲時重題,為65年前在破山僧舍(興福寺在清初稱破山寺)作,時年19歲。

興福寺

石谷年少時住在湖橋邊小山,大癡隱居之地,20歲時移居北門外桃源澗下洗馬池。北門鄰居、砥礪品行的篤實君子王家震《贈石谷六十詩》中有“憶余弱冠(20歲)交,于今及四紀(已經(jīng)40年了)。墻東來卜居,相望不逾咫?!鼤r相聞(兩家隔壁)?!痹娭杏小吧傩≈x鉛槧(科舉文),精研唐宋紙”,石谷屏棄了科舉,選擇繪畫作為“千秋業(yè)”,玉成了他成為布衣畫圣。石谷有畫贈王家震,“片縑寶拱璧,寓目嘆觀之?!?/p>

洗馬池是作畫的好處所。蘇州詩人朱陖《洗馬池訪王子石谷》中寫道:“門前路入?yún)⑻鞓?,窗外山凝出岫云。如此林巒供染翰,筆端能不絕塵氛?!?/p>

邑中不少高士、前輩贈詩慶賀。

和石谷家有三世之誼、與石谷相交半百的老輩學者、遺民陳煌圖(1618—1694),字鴻文,后更名鴻,自號于木老人。少受業(yè)楊庭樞之門,明崇禎十五年(1642)副貢,官翰林院典籍,兼待詔事。他是瞿式耜親家,其妹畫家陳結(jié)璘嫁給瞿式耜長子瞿崇錫。瞿氏赴廣西巡撫任離南京時,曾囑托朝中大臣“凡軍國大事、邸報秘密者,希附一函介陳生附家報來,庶慰遠人憂國之思?!泵魍?,歸隱西湖(常熟尚湖)北山草堂。順治十一年(1654)征前明仕宦之家居者,煌圖年甫壯,以親老不起,晚歲鄉(xiāng)飲賓亦不赴。工篆隸,嗜舊本書,遇秘本,影寫手鈔至老不倦。其鸞嘯齋藏書甚富,著述頗豐,惜均佚。陳鴻是雍、乾間常熟著名學者陳祖范的祖父。石谷移居洗馬池后,陳鴻有《次韻移居贈石谷王子》:

“逸士由來野興長,每從雨后挹山光。幽居卜筑心齋靜,寫幅白云云外岡?!狈Q贊石谷是幽居的逸士。

“兀坐臨流倚碧櫳(窗),晴波蕩漾影重重。晚來茶灶春風罨(覆蓋),一抹新煙護老松。”寫山居,詩句清新。石谷是春天遷入新居。

“閑聽雞犬亦村莊,題鳳門前破蘚蒼(“題鳳門”用晉嵇康、呂安事,意為不和凡人相接)。坦腹不知身外事,筆床花氣偶過墻?!鄙骄右堰h離人世。

“肯辭塵世漫嫌孤,嘯傲林泉伴釣徒。畫里詩中君自有,蕭然筇竹(手杖)醉深秋?!睍r陳鴻隱于尚湖,是釣徒。言石谷山居不必嫌孤,有釣徒扶筇前來相伴,嘯傲林泉。

譚爾進,字益之,號石城,由儒浜遷居石城里。史稱其為“明,常熟人”,則入清年事已高,是當時有名詩人。有《譚益之詩草編年》11卷,《虞山譚石城詩集》1卷、《文集》1卷,《譚益之詩文稿》1卷。這位前輩有《贈石谷王子》詩3首,其時石谷剛移居洗馬池。

“絕筆久稱吳道子,移居亦似葛仙翁(晉葛洪,句容人,字稚川,世稱小葛仙翁,移居羅浮山。王蒙有《葛稚川移居圖》)。世人莫漫相蹤跡,門掩青山碧樹中?!痹谧T爾進眼中,石谷是“畫隱”。

“富貴園林在昔時,考槃(《詩·衛(wèi)風》篇名,美賢者隱居澗谷之間而碩大寬廣,無戚戚之意)今又是棲遲。千年洗馬池中水,分與幽人洗筆池。”言洗馬池可供畫家幽居。

“聞?wù)f高蹤已住山,尚留縑楮落人間。懸知門限當加鐵,筆墨淋漓那得閑。”石谷畫名已如日中天,雖住山中而為人索畫,哪得清閑?

前輩詩人、畫家王維寧、陳祺芳、陳如鎏、陳帆等均有贈詩。邑中高士還為石谷畫題詩。

瞿嵩錫(1610—?)原名玄錫,字伯申,號松曇,又號曇谷,明桂林留守殉難大學士瞿式耜長子,崇禎壬午(十五年)舉人,復(fù)社成員?!冻U阎尽贩Q其“家世華腴,而退淡如寒門素士。”著有《庚寅始安事略》,記述瞿式耜、張同敞桂林殉難始末。伯申有題石谷畫詩:

“筆染江山麗,池涵草木深。一亭皴瘦石,半野綴空岑。高致云流月,幽情雨隔林。乞君縑數(shù)幅,摩詰(指代石谷)有知音?!鼻八木鋵懏嬀?,用“云流月”喻石谷畫的“高致”,用“雨隔林”喻石谷畫的“幽情”,真是石谷的“知音”。伯申為精于畫理者,其夫人為畫家。《虞山畫志》:“陳結(jié)璘,字寶月,孝廉瞿伯申妻,摹元四大家,可以亂真。詩亦和平?!?/p>

高士陸元泓字秋玉,號畢水漁人,以志事自勵。詩學長吉、東野,頗尚新秀,牧齋嘗作“嗜奇說”以題其集。晚歲無家,順治十六年(1659)流寓蘇州,圖己象于水墨尺幅中,自號水墨中人。王應(yīng)奎《柳南隨筆》:“近吳門沈確士(沈德潛)作《劉學博剩庵傳》及之,稱為志士。謂學博易代之后,守其高節(jié),窮餓以死。泓乃與徐晟、陳三島經(jīng)紀其喪,葬之虎丘。是不特能詩,而其人亦可重也。然吾邑之人竟無有知其姓氏者。予嘗見其《水墨廬詩》一卷,惜其湮沒不傳。”文中提到的劉學博,名永錫,字欽永,號剩庵。河北大名人,中崇禎九年(1636)鄉(xiāng)試,十六年(1643)選長洲學教諭,署崇明縣。未幾遭鼎革,隱居相城,尋移居陽城湖之濱(今莫城地區(qū)),妻子織席以食,先生攜席市中,見者呼“席先生”。又幾年,窮餓死,友人陸天泓經(jīng)紀其喪,葬其于虎丘之山塘。而這位陸元泓,雍正、乾隆間,邑人已不知其姓氏。

陸元泓有《贈石谷先生》:“虞山一派空濛色,落在黃癡水墨中。君是王維癡不小,應(yīng)呼摩詰是王公?!睂⑹缺茸魍蹙S,又贊他像大癡一樣“癡不小”,癡情于山水,癡情于畫也。用后來王、惲給笪重光《畫筌》寫的評語:“畫家六法以氣韻生動為要,人人能言之,人人不能得之。全在用筆用墨時奪取造物生氣,惟有煙霞丘壑之痼者心領(lǐng)神會?!薄梆蟆闭卟豢筛淖兊氖群?,熱愛大自然要成為不可改變的嗜好,此謂“大癡”也。

石谷有一位兒童時的朋友項奕英。其父志寧明亡后村居杜門而卒。其絕命詞云:“發(fā)為雙親重(多爾袞剃發(fā)令下),身因一主輕。書生無別策,溝壑作完人?!彼觳皇扯?。妻方氏年29守節(jié),撫二孤奕英、奕茂,并為諸生,皆早世。項奕英父是一位剛烈之士,而奕英亦早世,這是非??上У?。

康熙初,石谷去看望項奕英,贈送十二圍屏,奕英有《題畫山水屏障》詩,可知石谷所畫十二屏障之精彩:

“吾交王君總角時(男女未冠笄者),雙瞳剪水神仙姿。云山疊疊趨腕下,淋漓潑墨無停披。宗工(宗匠)脈法有神契,不脛能使千里馳。三吳名士遲燕(宴)賞,半塘明月欣追隨(石谷名動天下)。自爾分飛各天末,十年聲價都人知。太常廉州交退舍,梅村東澗相贈遺。

“君歸顧我秋正老,逢迎不覺屣倒垂。詰朝從君盡款曲(應(yīng)酬),登堂遽爾目眩移。十二圍屏列如障,江山變現(xiàn)呈畫圖。千峰萬峰拔地起,奇平各見摹刻殊。高者秀出絕攀援,卑者回伏連衍迤(凡延而長,延而廣曰衍)。遠者蒼茫淡云霧,近者挹爽清須眉。其中洞壑互排陷,層臺仿佛仙靈居。四山懸瀑注千仞,風水發(fā)作蛟龍趨。岡回澗復(fù)有幽隱,大觀更取圖江湖。江湖浩渺那可畫,憑幾搦管沉思維。上圖三峽勢傾倒,源流分合多瀠迂。洞庭煙波闊更好,瀟湘風雨晴亦宜。帆檣飄瞥疾如駛,蒼涼竹樹紛茭蘆。流丹絢赤妙點染,寒鴉枯木非清癯。圖中勝侶欲梯接,方袍篚屨適所如?;虺溯p云躋絕險,或從崖谷靜結(jié)廬?;慕磐ьH好事,霜天策蹇亦不羈。若非洪崖赤松侶(赤松子,仙人號?!稘h書·張良傳》:“愿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游耳?!?,得無香山洛下徒(白居易歸后居香山,與詩僧如滿結(jié)香火社)。茫茫景物豈可竟,輕綃數(shù)幅君盡之(著力描繪雄偉、多變的畫境)。

“吾吳先哲屈指數(shù),相城詩老□雄師(沈周)。尚書(吳寬)灑翰迥物外,待詔(文征明)格律先民規(guī)。松圓(程嘉燧)戲墨南翔筆,文人余技聊爾為。作者風流苦難繼,繼者非子(石谷)其為誰?虞山山水名秀絕,鐘靈千載疑在斯(石谷得虞山之鐘靈)。吾矚此圖意惚恍,摩挲其下竊嘆咨。歸來忽忽若有失,夜不成寐朝忘饑。嗚呼,世間神物可多得?(怎可多得)一縑片紙重鼎彝。此圖流傳勿草草,高堂日影看遲遲。就恐驚雷夜風雨,神龍爭攫鬼物窺。重門邃閣謹封鑰,珍重丁寧好護持。(為擔心此圖為‘神龍爭攫鬼物窺’而‘夜不成寐朝忘饑’。)”

項奕英其父殉明死節(jié),其妻撫二孤成立,家境清寒。石谷繪十二圍屏相贈,以示敬意,并不忘故友也。

石谷生性篤實,在鄉(xiāng)里以孝順聞名,他的妻子錢氏也孝敬有加。其父云客說:“婦,他人子也,不意亦如吾子之體貼也?!睂ι倌陼r的老師張珂也師恩不忘。石谷成名后,張珂的兒子張晞(字東扶,號雪帆),轉(zhuǎn)過來成了石谷的弟子。張晞克承家學,早年宗明代沈石田,每作贗本,別人不能辨,雖有才但不是正道。從師石谷后,能變化從正,不似死守一樹一石而自稱能畫者,成為虞山畫派成員。

常熟文化源遠流長,而大盛于明末清初,虞山詩派、虞山畫派都形成于此時。石谷兒童時結(jié)交的許多終身好友后來成為著名詩人、畫家、書法家?!芭c君自小江村住”的墨井道人吳歷與石谷同庚、同學、同教,差不多同壽,是著名畫家、詩人、書法家、古琴家?!按棍赜选睂O旸,詩人,“同聲社”領(lǐng)袖,順治十四年(1657)因科場案謫戍遼西尚陽堡20年,康熙十六年(1677)贖還后,和石谷“春風重握手”,依然“心期定百年”。詩人、書法家馮武、毛甡、陳帆等也都是少年時代的好友。馮武,虞山詩派代表人物馮舒、馮班之侄,其父馮知十為抵御清軍戰(zhàn)死,馮武有一藏書章“仆本恨人”,以示不忘國難、家難。石谷八十壽時,馮武有《贈石谷先生八秩》詩,敘述了兩人結(jié)交過程:“始余初識君,傾蓋即相睦。君齒方弱冠,余已二十六。余家白茆江,君家北山麓。我嘗詣君家,庭中植方竹。君亦造余家,八九間草屋。兩人各言志,書畫喜不俗。各承先人好,書畫相追逐?!眱扇烁鞒屑覍W,一個有志于書法,一個有志于繪畫,都有追求卓越的志向。石谷贈畫馮武,馮武有《題耕煙散人畫》:“前有石田(明畫有沈周),后有石谷。胸次悠然,其人如玉”,未提及太倉“二王”,應(yīng)在石谷從師“二王”前;詩中有“滄海于今多翻覆”,“世間不變唯山川”等句,頗多黍離之感。書法家徐甡工詩,兼工山水人物,牧齋稱他為“古之貧士,今之遺民”。他作贈石谷《題臨梅沙彌(梅道人吳鎮(zhèn))關(guān)山雪霽圖》詩,詩中稱石谷“王郎少年”,畫雖名為臨吳鎮(zhèn),但徐甡贊其“筆參造化”,石谷此畫氣韻、氣勢懾人,使“俗眼能醒醒眼醉”,只關(guān)注世俗利害的人能在審美境界中凈化超脫,已超越欲界的人則能陶醉在畫境中。徐甡是石谷青年時代的知音。

清初常熟畫壇上還有一位和石谷、漁山齊名的畫家陳帆,字際遠,一字蒙谷,號南浦,篤學好修。《虞山畫志》記:“性狷潔,山水師梅道人,書學柳誠懸(柳公權(quán))絕妙,尤工詩,宗晚唐,與邵青門(邵陵)、汪東山(狀元汪繹)唱和,時稱三絕。孫赤崖(同聲社領(lǐng)袖孫旸)題南浦畫云:‘萬頃河山為畫譜,一天月露是詩才。相將供爾生花筆,云氣林香拂面來?!隳╊}南浦畫云:‘一帶茅茨三兩家,子孫從未識官衙。此時此地無閑客,男要栽桑婦掃茶。’寫出一片太平景象?!标惙菂菤v的好友,也是石谷老友,長王、吳15歲。陳帆有《長歌行贈石谷老友》詩,中有“王郎王郎豐骨奇,畫手四海稱雄師”,“王郎弱冠能踵武(繼承前人事業(yè)),策足中原建旗鼓。荊關(guān)顧陸(荊浩、關(guān)仝、顧愷之、陸探微)眼底空,裁剪吳淞(太湖最大的支流)入圖譜”等句,盛贊石谷畫藝。又說:“君不見調(diào)窮嵇生廣陵散,術(shù)盡公孫大娘舞。王門為恥為伶人,當世榮名翻棄吐”。陳帆和吳歷一樣是高士,勉勵石谷,寧愿像嵇康那樣廣陵散絕,而恥作侯門伶人。石谷移居洗馬池,陳帆也寫詩祝賀。

“卜居山陰興味長,枕函初月透地光。玄裳縞袂松間鶴,好伴吹笙萬仞岡?!鄙骄尤缛胂删?。

“巖邊花氣隱房櫳,樹林新泉過百重。始信癡虔(唐代畫家鄭虔有“三絕”之稱)有神筆,十旬風雨和濤松。”山中之花、樹杪的新泉、風雨和松濤,都能成為畫家神筆的素材。

和石谷一起學畫的還有二位,顧文淵和徐方。顧文淵字湘元,號雪坡,又號海粟居士。工畫,善寫竹,又妙于水口,以其從山水入手。書法亦佳,善八分書。馬東白有詩贊道:“寫竹何人繼與可(北宋寫竹名家文與可),仲昭一葉重江南(明畫家夏昶,字仲昭,擅畫墨竹,語云‘仲昭一葉竹,江南半片天’)。風枝雪蓧(小竹子)多摹仿,至今還推海粟庵(雪坡自號‘海粟’)?!毙旆阶衷势?,號鐵山,善畫馬,筆意放逸,骨肉停勻。常熟少有畫馬者,鐵山為最。原來這兩位也都學山水畫,石谷穎脫而出,估計不能超過石谷,故一位畫竹,一位畫馬,都能名世。古人虛心而又有傲骨,他們依舊是好朋友。

石谷早年同輩友人中,有不少后來成為清廷官員的,最早結(jié)識的是程可則。

程可則是清初著名詩人,廣東南海人,字湟溱,號石臞。

《清史稿·文苑一》記載:“字周量,順治九年會試第一,以磨勘(科舉時代,鄉(xiāng)、會試卷,例須進呈,派翰林院儒臣覆核,稱磨勘)停殿試歸,益恣探經(jīng)史。十七年始應(yīng)閣試,授內(nèi)閣中書,累遷兵部郎中,出知桂林府,以敏干稱。其官都下,與宋琬、施閏章、王士祿、士禎、陳廷敬、沈荃、曹爾堪輩為文酒之會。吳之振刻《八家詩選》,可則詩曰《海日堂集》。”據(jù)《雪橋詩話三集》:“程湟溱,少與薛劍公、屈翁山同受業(yè)于陳給事邦彥之門(陳邦彥為永明王兵科給事中,兵敗被執(zhí)死之。屈翁山即屈大均,嶺南三大家之一,著名遺民)。給事既殉節(jié),劍公、翁山皆棄諸生。湟溱獨自陷圍城之中,與尊人匪凡并為系縲,取世資以自免。”這位程可則在清兵南下廣州時曾遇險。后參加科舉考試,“每冠軍,輒有變故”。順治九年(1652)會試第一,“人以為賀”,其父匪凡說:“吾兒素不利居首,況嶺海初通,南人孤士,弁冕(首領(lǐng))天下,懼且不免,何賀也?”其父很有見識,清廷對南方知識分子尚不信任,“未幾,果以磨勘題理,黜不得第”?!颁忆诩炔坏弥?,歸南海,傍西樵山之麓,誅茅以居。與曹秋岳(曹溶)、朱竹垞(朱彝尊)訂交,又東游吳會(會稽),西濫彭蠡……北走燕趙,循太行,觀九塞三關(guān)之險,詩日益工?!?/p>

順治九年程可則“東游吳會”時在其會試同年邑人邵燈北山山齋與石谷訂交,石谷21歲。

石谷的忘年友邵燈,字薪傳,一字無盡。出生在一個孝友世家,順治九年成進士,官至河南道,是一位干練的水利專家,勤其官以歿,著有《河防要略》。順治十六年(1659),在刑部任上,返家后有詩贈石谷?!缎颉罚骸笆韧蹙c余定交數(shù)十年(石谷時年28,恐有誤),稱忘年交,一羈遠宦,遂成契闊。今年初夏,再歌皇華(奉王命出使),得歸梓里。石谷過訪于北山之雪舟(齋名),清談竟日,有超然泉石之想。因吟三絕句以贈焉。時己亥四月?!?/p>

“憶君握別暮春時,屈指三年杳未知。今日重逢深景嘆,大癡筆墨右丞詩?!笔縿e三日當刮目相看,何況已分別三年。令邵燈“景嘆”的是“大癡筆墨右丞詩”,在其時石谷亦以詩名。今天有些研究者僅把石谷當畫工,認為他沒有文學修養(yǎng),是主觀武斷而已。

“綺歲(青年)風流莫與京(大),毫端煙雨掩文星(文星即文曲星,也許是說石谷的畫藝掩其詩名,也許是說石谷志于畫而又不事科舉)。米顛不作倪迂死,千古惟君最擅名。”石谷其時還不滿30歲,邵燈已將其比作米芾、倪瓚,將千古留名,是很有眼力的。

“避宦羈身四載余,風塵契闊友朋疏。歸來把臂南窗話,卻悔當時誤讀書?!碑斄斯?,卻悔當時誤讀書,這是古代文人出仕和歸隱這一矛盾的生存狀態(tài)的反映。

程可則要到順治十七年(1660)才重新參加殿試,授官職。石谷惦念著程可則,康熙十二年(1673)三藩之亂前趁邵燈回京之際,托他帶信和畫給程可則,程即有一回信給石谷:

“別二十年,南北幾四千里,依依之私,蓋時在琴川拂水間也。王宰(唐代著名山水畫家,時人常以‘王宰’稱石谷)墨妙,譽滿南中,以不得寸縑尺蹄為悵。邵世兄至,辱賜書,兼以《晴巒疊翠》之錫(賜),懸之素壁,使我坐臥十日不能去。轉(zhuǎn)念昔年與兄聚首邵無老(邵燈字無盡)山齋,對酒當歌,含毫染翰,未能捃(拾取)載以行,僅攜歸《寒林歸騎》一幀,至今把玩,如接芝暉。然離懷闊積,蓋自此遠矣。何今故人天外猶有綣綣之思耶?擬作長篇奉答,以胸塵萬斛,訖無閑晷,聊書四斷句于扇,以當會面。非敢謂附諸公贈言之后,可以揚揄高深也。私心有無厭,尚欲求作一小冊見貽,俾緹緝?nèi)f里(程將派往桂林任職),奉為家寶,即以此志金石之契。他年相見,便以永勿諼(‘諼’,忘?!对姟ばl(wèi)風·淇澳》:‘終不可諼兮?!?,不知兄能許我否?因邵世兄遄歸,燈下草率具報。不莊,不悉?!贝诵琶枋隽耸群统炭蓜t順治九年在北山雪舟聚首訂交時的豪興和愉悅。二十年了,石谷不忘故人之情,其一生篤于友誼于此可見。

程可則寫在扇上的四絕句今在《清暉贈言》中。小序:“石谷先生別二十年,忽枉見訊,兼寄妙染,益深朔洄之意,率爾馳答。”

“石谷山人冰雪心,廿年蹤跡水云深。思君每憶逢君日,吾谷蕭蕭楓樹林?!背醮蜗嗑蹠r,同游吾谷楓林(虞山十八景之一),一定是在深秋。

“東陵園館北山頭,與我題詩共倚樓。別日寒林送歸騎,丹青搖落至今愁?!睎|陵園館北山頭,邵燈北山之山齋雪舟。冬天分別,攜石谷《寒林歸騎》一幀,畫名即寓珍重道別之意。

“長夏燕臺嘆索居,琴川何意到雙魚(書信)。憑將一幅鵝溪絹(宋絹之佳者,文同詩:‘擬將一段鵝溪絹,掃取寒梢萬丈長?!?,繪出離綜(思緒)萬里余?!?/p>

“碧水丹崖不可逢,高齋遙對萬山松。何時再掛云璈杖,同上靈巖第幾峰?!北趟ぱ孪嗑嗲Ю锊荒芟嘁姡荚儆螀菚?。

石谷應(yīng)程可則之求,又作《桃源》、《雪霽》、《樂志》三圖,程可則于南下桂林途中得到,寫了題三圖詩六首。據(jù)《雪橋詩話》:“會其出守桂林也,月余而三藩亂作,竟以憂卒于全州,年僅五十?!背炭蓜t得畫后題詩為別,應(yīng)在康熙十一至十二年間,前四首寫畫境,第五首中有“百年真樂幾人全,一縛塵纓不我然”,是對文人命運的喟嘆。不出仕,不能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一出仕,身不由己,失卻了自由,人生的快樂有幾人能兩全呢?第六首中有“明發(fā)瀟湘又南去,持將清思戀滄洲”,程可則題詩在湖南境內(nèi)?!皽嬷蕖笔请[居之地,可惜的是程可則再也沒有盡情享受湖山、田園樂趣的機會了。程可則是極有才氣的詩人,和石谷才性相合,才惺惺惜惺惺,一見如故。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