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前輔文
露沙之路向延安,
大砭溝頭去又還,
搶救過關(guān)多少劫,
追求民主自由難。
——李銳
《思痛錄》值得一讀,而且不可不讀。因為從這樣一部作品中可以看出某一個時代的人情世態(tài)以至政治風云。它不僅是一部勇于暴露黑暗的書,而且是一部“孤憤之書”。蒲松齡自稱他的《聊齋》是孤憤之書,其實《思痛錄》的孤憤還千百倍于《聊齋》,它不僅把千百萬普通人都寫成牛鬼蛇神,而且這些“普通人”也竟被逼以“牛鬼蛇神”自居,一點也不想反抗。
——黃秋耘
把知識分子看成異類或敵人,或潛在的敵人,是完全錯誤的。而這點,正是我們幾十年來(包括解放以前在內(nèi))很多難于收拾的特大錯誤的基本原因之一(另一基本原因就是必須內(nèi)部“天天斗”)。
——曾彥修
“肅反”+“反智”:直到文化大革命,也未能超越這個模式。
——邵燕祥
我覺得她一直背負著一個精神的十字架。她為什么支撐病體頑強把《思痛錄》寫下來?她認為,這些教訓太深刻了,太驚人了,太荒謬了!不寫下來,良心不得安寧,她背上的十字架放不下來。她的《思痛錄》,就是這么直面歷史,直面人生,思考我們的歷史教訓,這也是很有膽識的,也是她晚年重要的一部書。最近幾年文藝界沒有一本書超過《思痛錄》。
——唐達成
《思痛錄》如同一塊精神化石,將成為下世紀人們了解這個世紀中國知識分子心路歷程和理解中國革命的入門之書,必讀之書。《思痛錄》的意義不僅僅屬于韋君宜個人,而是成為20世紀末中華民族的一個精神座標,成為投身革命的一代知識分子大徹大悟的典型象征……把《思痛錄》的意義和巴金的《隨想錄》并稱,并非過譽。
——邢小群、孫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