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為什么會有這本書?
這幾年里,我研究過很多詩人詞人。我把歷史記載和詩歌作品進(jìn)行對照,企圖還原出一個個真實的人物。
可是很遺憾,他們依然面目模糊。
我所知道形象最豐滿的詩人,是一個虛構(gòu)的人物——賈雨村。
在《紅樓夢》里,賈雨村寫的詩并不多,如:“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樓”“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玉在櫝中求善價,釵于奩內(nèi)待時飛”。
這三句隱隱有唐詩的影子,說的是自古男人最愛說的三個詞——
女人、野心、懷才不遇。
如果《紅樓夢》是一段歷史,并在這里停下,我們對“詩人賈雨村”的認(rèn)識,就是“一個雄心萬丈且浪漫的才子”。
可是,事實果真如此嗎?看過《紅樓夢》的人,都知道真實的賈雨村是什么樣子。
我們對唐詩宋詞那些作者的認(rèn)識,何嘗不是這樣。
史書的版面很稀缺,只能記載帝王將相,一個小詩人,在歷史上是留不下什么篇幅的。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厲害吧,“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夠極致吧,“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夠絕吧。
可除了幾首孤零零的詩,你對張若虛、張繼和王之渙還了解多少?
這不怪我們,翻遍歷史的犄角旮旯,有關(guān)他們的記載也不過百十來字。相當(dāng)于他們只發(fā)了一條朋友圈,然后就消失在歷史的汪洋中。
所以,讀者諸君也不要指望我還原出一個真實的詩人,所謂“真實”就像時間一樣,過去了就永遠(yuǎn)追不回來了。
我只是盡量給大片留白的詩人生平,添枝加葉,修修補補,并力圖使這個講述過程,不至于枯燥乏味。
如果這本書,能讓你喜歡唐詩,多讀一遍唐詩,我將欣慰至極。
算起來,我對詩詞的喜歡始于童年。
家里有一本《毛澤東詩詞》,那是父親的藏書。他自己讀的時候,喜歡拉上我當(dāng)聽眾。我聽多了,就會背了。印象最深的一首,是《沁園春·長沙》。
初中,課堂上講《沁園春·雪》,又到了那個眾所周知的環(huán)節(jié)——朗讀并背誦全文。我一口氣背誦了好幾首主席詩詞。
那是我平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學(xué)霸體驗。
父親還喜歡對聯(lián)、書法,看到人家寫大字,總要觀摩半天,評價這個橫寫得不好,那個鉤很帶勁?,F(xiàn)在想想,他一個農(nóng)民,面朝黃土還有這種雅興,也挺魔幻的。
漢字,真的有魔力。
本書一部分內(nèi)容來自我的“少年怒馬”公眾號,原文不足之處,已盡數(shù)做了調(diào)整修改。另一部分是第一次跟讀者見面。
碼字那段時間,我每天穿梭在上海的地鐵上,白天寫PPT(演示文稿)、見客戶,晚上讀李白、杜甫,我覺得自己是一只行走的古董,感覺比魔都還魔幻。
最大的收獲,是我的生活多了一些詩意。
中唐有個叫朱慶馀的書生,把自己的詩挑些滿意的,裝訂成冊,送給張籍——就是寫“恨不相逢未嫁時”的那位——過目。
作品送出之后,朱慶馀很忐忑,不知道自己的詩“張大佬”喜不喜歡,于是寫了一首《閨意獻(xiàn)張水部》試探: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在詩里他把自己比作一個新媳婦,洞房花燭夜之后,天亮了細(xì)細(xì)化妝打扮,要見公婆。但她有點不自信,就低聲問老公:我化的妝符不符合當(dāng)下的潮流?
他的真正意思是:我的詩,能不能入您的眼?
在寫作這條路上,我也是一個初出茅廬的朱慶馀,也忐忑,也想早點知道:
畫眉深淺入時無?
少年怒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