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gè)隱喻的故事
佛陀涅槃前,身邊常有幽蘭、彼岸、曼陀三位仙子追隨。佛陀傳佛法開示三人,其中以幽蘭仙子悟性最高,深得佛陀贊許。彼岸仙子和曼陀仙子原是一對(duì)雙生子,但性格卻迥然不同。彼岸仙子性格乖張、暴戾,入佛門前嗜殺成性,曼陀仙子卻溫柔、嫻靜,待人寬和。此二人悟性不俗,只不及幽蘭仙子聰慧。
三人隨佛陀學(xué)法時(shí),周圍又有一位荼侍者。佛陀知其不為佛法而來(lái),但感其情真意切,也不作理會(huì)。荼侍者不語(yǔ)、不厭、不煩、不擾,只是默默伴隨三位仙子左右。
三月后,佛陀在裟羅雙樹間涅槃坐化。三位仙子不忍,便追隨佛陀而去。四人行至三途河畔,荼侍者也追趕上來(lái)。彼岸仙子大怒,暴起,將荼侍者推入三途河,荼侍者沉入河中,便再未浮出水面。
佛陀叱責(zé)彼岸仙子之暴戾,令其留在三途河邊懺悔罪業(yè)。佛陀離去后,彼岸仙子痛哭不已,漸漸化作三途河邊一片血紅的花海。之后,再有亡靈經(jīng)過(guò)此處,看到血紅的彼岸花,總會(huì)念及生前的罪孽。
佛陀來(lái)到極樂世界,化作亡靈的荼侍者又一次追來(lái)。佛陀念其執(zhí)著,令曼陀仙子與其在此做伴,飲用瓊漿玉液,食遍珍饈佳肴,享盡世間繁華。荼侍者不肯,曼陀仙子便飄然而去,化作了極樂凈土間四處飄散的曼陀羅華。
佛陀帶幽蘭仙子來(lái)到通幽谷。佛曰:“爾隨吾學(xué)法三月,悟性通透,已有小成。此地清幽,便是爾修因得果之地。”幽蘭仙子叩謝,便縱身飄落谷中。荼侍者也要隨之而去,卻被佛陀攔下。佛陀嘆其癡情,便把他的亡靈化作了谷邊的荼花,可伴幽蘭仙子左右。此花,花開不見葉,有葉不開花,總伴有些許的遺憾。
幽蘭仙子在谷中修行,卻也知曉荼侍者就在谷外,只嘆身已許佛再難許卿,思及至此,淚如泉涌,不久便在眼角郁結(jié)一淚痣,修行一月有余,化作一株散發(fā)淡淡清香的幽蘭花……
佛陀嘆四人另有一番淵源,更憐惜荼侍者之癡情,遂令四人輪回解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