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生命
善待自己的生命是人生的一大課題,是對生命的一種珍視。
■馬役軍
人最寶貴的可謂是生命??森h(huán)顧四周,懂得善待生命者幾何?當然我也不在其外。
善待生命,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來說,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善待生命,不是吃得好些,穿得體面些,大事小情別委屈了自己;也不是裝孬怕死,把承載生命的肉體里三層外三層地緊緊包裹起來。這只是一種小心的活法,而不是善待生命。
人活著是應該有價值的。但價值到底有多高,那要看你想的是什么,做了些什么。在需要把自己付出去、情況又是不得不把自己付出去的時候,死也是對生命的一種善待。
可有些人,對自己的生命表現(xiàn)得相當隨意。
這個問題給予我的第一次震憾在17年前,當時我剛剛畢業(yè),分配在一所大學團委搞宣傳。那天,一個數(shù)學系的男同學在外面臥軌自殺了。我隨著去了現(xiàn)場,一截破草席蓋著一個年輕的軀體,但已經被火車的利輪分割成幾截。從現(xiàn)場上看,他在生命的最后時候,后悔了自己的舉動,想往外爬,但呼嘯的列車沒有憐憫他的猶豫,拽走了他年輕的生命。
那是我第一次面對一堆沒有生命的血肉,思忖生與死的哲學,在這兩個哲學命題構造的人間與陰間的臨界點上,學著大徹大悟。
他是懷疑自己“陽痿”。
人生原本不易,但死卻很容易。
生命的奧秘在不斷地困擾歷史,困擾迫切想弄明白眼前這個世界但怎么也難以窮盡疑問的人們,多少歲月的艱難探詢。直到19世紀,達爾文才揭示出包括人在內的有機自然物形的演變過程。
從5億年前的古生代后期到100萬年前的新生代初期,在這漫長的年代里,地球上的生命經歷了從單細胞生物到人類的進化過程。這是一個既發(fā)展人類肉體,也發(fā)展人類思維的復雜過程。
一個活脫脫的生命,就這樣消逝,讓人覺得似乎太簡單了些。
記得當時在《中國青年報》上還展開了一場討論。許多人認為,他的死太沒有價值。但又覺得,他在死亡面前還是有點勇氣。人最寶貴為生命,他這樣無所顧忌地把自己推向死亡,說明他還有點膽量。但更多的人認為他懦弱,因為,人活著才是艱難的,死后萬事皆空,他可以再也不用承擔任何責任了。
人有沒有權利選擇自殺:這在法學界是一個爭論了若干個世紀的問題。人們一直在試圖弄明白,自己毀滅自己的生命是否也是一種犯罪。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自殺是一種戕害生命的謀殺行為,即“自我謀殺”,所以也是一種犯罪。
中國人歷來的觀點是“殺人償命”,但對于自殺,人們則網開一面。從眾多的史料中,你可以看到許多描述自殺的故事,無不使用的是一種悲壯、或者凄慘的筆調,從中可以看到人們對自殺者所抱的同情或敬重的心態(tài)。
人與社會盡管是個體與群體的關系,但還是密不可分的。即使人使用生命是個人最基本的權利,但生命也是人履行法律義務的基礎。你可以放棄權利,但你不能放棄義務,即一個人所必須承擔的贍養(yǎng)老人的義務,撫養(yǎng)未成年子女的義務,報效國家的義務。
自殺者通過毀滅自己的肉體,達到解脫自己的目的,給自己親人帶來的痛苦是難以磨滅的。由此而論自殺者的行為,不僅僅是不能善待生命的問題了,而是一種極端的自私。
誠然,社會是復雜的,導致人戕害自己生命的原因也是復雜的。傳統(tǒng)文化習俗的影響,社會陰暗面的壓力,病態(tài)心理因素的作用,都可以導致人們走向極端。
能否善待生命,這是衡量一個現(xiàn)代人的基本標志。盡管我們已經開始進入現(xiàn)代社會,但許許多多關于生命的悲劇讓人扼腕嘆息。更讓人感到痛惜的是在我們的下一代人中,也時不時地有人拿自己幼小的生命賭情緒:因為和同學鬧別扭,因為考試成績比別人差,因為父母不能理解他們,于是,在他們還沒有嘗到生命歡樂的時候,就讓自己品嘗到喪失生命的痛苦。我們是否應該讓孩子們懂得,善待自己的生命也是一門功課,也有考試是否及格的問題。
善待自己的生命是人生的一大課題,是對生命的一種珍視。只有珍視生命,才可能在有生之年更好地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
癌癥是毀滅人類的一大頑疾,但是,北京癌癥俱樂部的那些人們,用自己善待生命之舉,創(chuàng)造出人間奇跡。我曾看過他們的演出,18個既有老又有小的“演員”,用自己的生命唱“要學那泰山頂上一青松”。他們是在向死亡高唱“我要活”。從他們身上,我們是否可以悟出一些關于生命的要意呢?
與這些堅強的人們相比,讓人更可憐那些因一點小小麻煩和困難,就不斷用苦惱、用嘆息、用折磨自己的生命來慰藉自己的人。
善待自己的生命,不僅僅是為了完善自己,也是為了讓別人活得更好。當你身邊的人們,從你快樂向上的生命中,體會到生命的價值、生活的意義,你的生命就會與別的生命融合為一體。于是,我們的生命就會變得更為厚重,更為富有現(xiàn)實感,更為有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