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這本小書名曰“新選”,無非是因為它是最近編選的,并無藍本。其次,編者對散文取其廣義,各類都有,不限于小品文。每類也不求完備,只選我個人認為或從內容或從寫法有可讀之處的文章,往往不是全文而是比較精彩的段落,甚至片言只語。因此,它可以說是一個編者個人色彩較濃的選本。
總共選人作家三十人,按時代先后排列。每個時代的散文特點,多少有點反映。以體裁論,17世紀的隨筆、人物特寫、席上談,18世紀的期刊論說文和政論文,19世紀的小品文和歷史著作,20世紀的文論、游記、科普文都備一格。以風格論,平易是主流,但也有17世紀勃朗的巴洛克體,18世紀約翰遜的對仗體,19世紀浪漫派的諸種姿態(tài)(卡萊爾的高昂體實是浪漫派的余流),到了20世紀中期以后又興起了廣播體,也都包括在內。
體裁多、風格各異正是散文的力量所在。這就回到了上面說的廣義的散文問題。文章凡不是用韻文寫的,我都一律看作散文。散文首先是實用的,能夠在社會和個人生活中辦各種實事:報告一個消息,談一個問題,出張公告,寫個便條,寫信,寫日記,進行政治辯論或學術討論,寫各種各樣的書,等等。當然,它還可以在文藝創(chuàng)作的廣大園地上盡情馳騁。要緊的,我以為是兩者之間要通氣,要互相增益,要將辦事的實際本領同想像力的探索結合起來。這樣,散文的總體質量也就可以提高。文藝家的佳作是值得珍惜的,但我們也??吹礁餍懈鳂I(yè)的實干家寫一手好文章,有時比文章家寫得更令人愛讀。這當中有內容因素——這些實干家總是言之有物,而且能言常人所不知的新事物——但也有語言因素,即他們不喜歡舞文弄墨,卻能運用一種平易、清楚而有力的語言。就在我們這個小小選本里也可以看到,英國散文的歷代英雄不是純粹的文章家,而是狄福(Defoe)、斯威夫特(Swift)、科貝特(Cobbett)、蕭伯納(Shaw)等實干家兼文章家。
正文之后另有附錄兩篇,一談流變,一談現(xiàn)狀,曾在別處發(fā)表過,一并放在這里,供讀者參考。
譯文多出我手,但也有請朋友提供的,都在篇后注明。有了他們的幫助,才使這個選集能夠較快成書。我謹在此表示感謝。其中楊周翰兄已經作古,并志懷念。
希望此書能給我國喜歡散文的讀者一點閱讀的愉快。對書中選材不當、立論不妥、翻譯有錯之處,也請讀者不吝指教。
王佐良
199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