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生流淌著愛讀書的血液
湯用彤教授雖然主張孩子“自由自在”成長,但心底里卻始終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生讀書做學問,以傳承湯家世代以讀書為本,以教書辦學為業(yè)的家風。因而湯教授也像他的父親湯霖一樣,視讀書為本分,且最喜歡吟誦《哀江南》和《哀江南賦》,尤其是在孩子們睡午覺時,教授總是一邊拍著女兒湯一平的頭,一邊吟誦《哀江南賦》。聽的多了,雖然不懂它的含義,湯一介卻在6、7歲時就可以流利地背誦了。

20世紀30年代,湯一介與母親、大伯母、大妹、弟弟、堂弟在北平。
兒時的湯一介雖然無憂無慮、不知努力學習,更不理解父親為他吟誦《哀江南賦》的含義和對自己“讀書做學問、傳承湯氏家族家風”的希望。但是在他幼小的身體里卻天生流淌著愛讀書的血液。從最早在小學三年級開始看古典小說以后,小小年紀的湯一介就逐漸開始喜愛閱讀唐宋詩詞。一日湯一介正在背誦他喜愛的唐詩,剛剛吟頌完《哀江南賦》的湯用彤教授立即找出庾信的《哀江南賦》對他的兒子說:“你也可以讀一讀?!?/p>
父親說完這些話后,并沒有再給湯一介講出這首賦的意義,因此湯一介當時讀后也沒能理解到《哀江南賦》的含義和父親對自己寄予的希望。后來隨著一天天長大,一直到湯一介在重慶南開中學讀書再讀到《哀江南賦》時,才從此賦中領悟到父親要他熟讀《哀江南賦》就是希望他知道一個詩書之家應有的家風,而且父親更希望他的兒子記住湯氏家族“讀書做學問、傳承湯氏家族家風”的家訓。
從學會背誦《哀江南賦》到成為中國一代哲學大家,湯一介始終不忘父親的教誨和湯氏家風。多年來始終保持著愛讀書的好習慣,不僅秉承了湯氏家族的家風,更無愧于“一介書生”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