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滄海1
[魏]
曹 操
東臨碣石2,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3,山島竦峙4。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fēng)蕭瑟,洪波涌起5。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6。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7。
——注釋——
1 這是曹操《步出夏門行》組詩的第一章(其前有“艷”,其后有《冬十月》《土不同》《龜雖壽》三章,共五部分)。東漢末年,曹操受封大將軍和丞相,挾天子以令諸侯,擊敗北方軍閥袁紹。袁紹之子袁譚、袁尚逃入烏桓(在塞外)。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出奇兵襲擊烏桓,破之于柳城(在今遼寧?。痪旁掳鄮?,途經(jīng)碣石,橫槊賦詩。本章即寫碣石登山觀海的情懷,詩筆蒼老雄健,長于描繪自然景色,并暗寓胸懷志趣,是一首帶有開創(chuàng)性的出色紀(jì)游詩。
2 碣石:碣石山?;蛘f山在今河北省樂亭縣西南,即《漢書·地理志》所說驪成的大碣石山;但據(jù)《三國志·魏書·武帝紀(jì)》載,曹操征烏桓,出盧龍塞。故應(yīng)指盧龍碣石?!对涂たh圖志》云,碣石山在平州盧龍縣南二十三里。其位置相當(dāng)于今河北省昌黎縣北。古人相傳碣石山屹立海中,其實(shí)距渤海約四五十里。秦始皇、漢武帝都曾到此山刻石望海。
3 澹澹:水波動(dòng)蕩的樣子。與下文“洪波涌起”相呼應(yīng)。
4 山島:指碣石山。竦峙:聳立。形容碣石山的高峻。詩寫登山觀海,所以落筆時(shí)而在山,時(shí)而在海,交錯(cuò)成文,章法井然。下文“樹木”兩句,也是描寫碣石山的近景。
5 “秋風(fēng)”二句:寫風(fēng)起浪涌,以表現(xiàn)其激動(dòng)心情。毛澤東《浪淘沙·北戴河》“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fēng)今又是,換了人間”,就是從這兩句引發(fā)出來的。6“日月”四句:寫滄海包容之大,以抒發(fā)懷抱。“星漢”,天上的銀河。
7 “幸甚”二句:與正文無關(guān),是因合樂的需要而加的。《步出夏門行》其余各章也都附加這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