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家金谷重新聲,明珠十斛買娉婷。
此日可憐君自許,此時可喜得人情。
君家閨閣不曾關,常將歌舞借人看。
意氣雄豪非分理,驕矜勢力橫相干。
辭君去君終不忍,徒勞掩袂傷鉛粉。
百年離別在高樓,一代紅顏為君盡。
——喬知之《綠珠篇》
這首《綠珠篇》收在《全唐詩》的第八十一卷中,為喬知之所作。喬知之其人,在我們現(xiàn)在名聲并不響亮,很多人可能根本沒聽過,不過在當時也是一時才俊。喬知之的弟弟喬侃、喬備以及其妹也都很有才學,并以文詞知名。但據(jù)說以喬知之最富才華。
傳有一詩為其妹所作:“已漏風聲擺,繩持也不禁。一從經(jīng)落節(jié),無復有貞心?!?《詠破簾》)觀此詩,似為感慨失貞女子的身世而作,但不知有何故事。然而本篇中所說的這首詩,卻并非閑時“看三國流眼淚,替古人擔憂”時寫成的詩,表面是寫綠珠跳樓殉主的故事,但實際上卻說的是自己那段刻骨銘心的慘痛。
喬知之仕途開始還算比較順,年紀輕輕就當上了左司郎中(從五品),雖然是尚書省的低職官員,但唐代分三省六部,尚書省是主管行政的,下設有吏、戶、禮、兵、刑、工六部,有點類似于我們現(xiàn)在的國務院一般,以喬知之的資歷,也相當不錯了。
喬知之家里有個婢女,其實就相當于家妓一樣的角色,叫碧玉(有的地方說叫窈娘)。
她長得國色天香,又能歌善舞,喬知之對她十分喜歡,甚至因為他連正式的妻子也不娶。(在古時,碧玉這樣的家妓因為出身比較低,是不能被正式娶作妻子的,正妻都要“門當戶對”,有身份的官宦人家娶妻也都得要出身貴族。)兩個人濃情蜜意的日子本來過得好好的,但卻憑空來了一場塌天大禍。
事情是這樣的,武則天的侄子,當時被封為魏王的武承嗣,不知道從何途徑得知碧玉的美貌。說來這唐代的風氣比較開放,不像后世那樣把女人深藏在內(nèi)宅,就是皇后嬪妃在盛大集會上也都會出來和大臣們見面,如果是自己家中的家妓,更是像服務員一樣要負責起招待客人的任務。誰家的家妓比較美,比較能歌善舞,多才多藝,在當時像擁有珍珠寶器一樣是一種榮耀。
想來喬知之也向同僚們炫耀過碧玉的才色。武承嗣這廝知道后,就仗著自己是武則天的侄子,借口讓碧玉去教家中的姬妾梳妝,就此霸占了碧玉,將她關在自己的王府中,再不送回喬家。
喬知之五內(nèi)俱焚,碧玉不是那種一般的家妓,而是他深愛已久的情人知己。他日夜牽腸掛肚,以至于臥病在床。在身心的雙重痛楚中,他在一塊白絹上寫下了這首《綠珠篇》,派人重金賄賂了武承嗣家的看門人,幾經(jīng)周折,終于將此詩傳到了碧玉手里。碧玉看了,大哭了一場,將詩縫在自己的裙子上投井自殺了。武承嗣命人撈起碧玉的尸身,發(fā)現(xiàn)了這首詩,知道是喬知之寫的,當場大發(fā)雷霆。
說來武承嗣也真夠缺德的,搶了人家的心愛之人,弄出來這場慘劇,稍有良心的人豈不早就心中有愧,但他居然還要報復人家。記得原來看電視劇《紅樓夢》,賈赦想逼娶鴛鴦不成,就用手捶著桌子號叫:“我要報仇!”讓人看了又可氣,又好笑,也不知道他報的是哪門子仇。武承嗣這廝也來“報仇”了,很快他就指使酷吏將喬知之下獄處死,并滅族。
武承嗣其人,是個既無恥又狂妄的家伙,別看這廝對喬知之這樣驕橫兇狠,但對于武則天的男寵薛懷義及二張之輩,他卻哈巴狗一樣的跑過去巴結,搶著給牽馬墜鐙,靦容事之。
同時,這廝還不知天高地厚,竟然派人假托“民意”上表請求封他為太子。結果武則天因為聽了狄仁杰關于“母子親”還是“姑侄親”的理論后深以為然,再加上二張聽了大臣吉項的意見,也是持立李顯為太子的主張,結果武則天不但沒封他為太子,還削去了他手中的權力。武承嗣心胸狹窄,竟然活生生地氣死了。
對于《綠珠篇》來說,喬知之寫這樣一首詩給碧玉,一方面是借綠珠的故事抒發(fā)自己的郁悶之情,但味其詩意,也似乎有讓碧玉以綠珠為榜樣,為他效忠而死的意思。詩中說“百年離別在高樓,一代紅顏為君盡”,意思是人家綠珠為了主人殉節(jié),碧玉你會怎么做呢?
雖然不能說喬知之用此詩逼死了碧玉,但他還是視碧玉為他的私有財產(chǎn)。此詩并不寫對碧玉的思念之情,而是以綠珠的口氣來講主人的恩德(明珠十斛買娉婷),復事他人的難堪(好將歌舞借人看),以死相報的決絕(一代紅顏為君盡),不免有些不夠深情。
同樣在唐代,元和年間的窮秀才崔郊,愛上了姑母家的婢女。他姑母家也富裕,后來將此婢女賣給了顯貴于 ,因為此女端麗善歌,于花了四十多萬錢。于 是山南東道的節(jié)度使,當時已是中唐,節(jié)度使們驕橫異常,個個是土皇帝,無法無天,不服朝廷節(jié)制。崔郊后來知道了也是無可奈何,只寫了這樣一首詩:“公子王孫逐后塵,綠珠垂淚滴羅巾。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贈婢》)
有無德小人嫉妒崔郊,就把此詩傳給于 。于 見詩后,馬上找人將崔郊喚來,崔郊嚇得雙腿發(fā)軟,以為要大禍臨頭。哪知于 夸他詩好,又命他將此婢女領回去,婢女所用的首飾衣服一并相贈,崔郊喜出望外。說來人家于 的道德品質和武承嗣真是有霄壤之別,因此,此故事也是以喜劇為結局。正所謂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愿天多生善人,愿人多做善事,人間就會少很多凄慘悲涼的故事。
此外,個人猜測,這場劫難還連累了著名詩人陳子昂死于非命。當時陳子昂因家里老父病重,于是上表辭官,武則天對他還不錯,批準休假,官職保留,俸祿照發(fā)。然而,回到老家后,本地的縣令段簡,羅織罪名,加害陳子昂。為了免禍,陳家人給段簡送去二十萬錢,但姓段的絲毫不講情面,當時陳子昂病重難行,捕吏們就用板車拉了他押到縣衙里,關進獄中。四十一歲的陳子昂,就這樣悲慘地死在了黑牢!
元代辛文房的《唐才子傳》中說:“嗚呼!古來材大,或難為用。象以有齒,卒焚其身。信哉,子昂之謂歟!”似乎說這場禍事,只是段簡貪圖陳家的財產(chǎn)。但陳子昂當時并非罪臣賤民,還是堂堂的朝廷命官,他生性開朗,喜歡交朋友,朝中有鳳閣舍人陸馀慶、殿中侍御史畢構、監(jiān)察御史王無競、亳州長史房融、右史崔泰之等一大群高官都和他交情很好。為什么段簡有這樣大的狗膽,敢如此歹毒地對付陳子昂呢?
還是唐朝人沈亞之猜測得對,正是因為陳子昂得罪了武家人——他和喬知之是摯友,當喬知之被害死后,性格直爽的陳子昂肯定表達過不滿,所以惹來這場殺身之禍,段簡只不過是受人差使罷了,像《水滸傳》上的董超、薛霸那樣的角色,“太尉差遣,不敢不依”,幕后黑手應該是武家子侄。當然,網(wǎng)上還有篇“學術論文”,說上官婉兒也是幕后黑手,因為上官儀是齊梁風氣的詩風,陳子昂反對這一派文風,所以遭到他孫女的嫉恨,這理由太也可笑,不值一駁。
- 金谷:石崇家中的花園,名金谷園。
- 自許:自己稱許自己。如陸游詩:“塞上長城空自許?!?/li>
- 綠珠:晉代石崇的侍妾。后來被權臣孫秀看中,但石崇不給。孫遂假傳皇帝詔令逮捕石崇,抄沒家產(chǎn),綠珠跳樓自殺,石崇亦被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