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雙雙高中,喜入杏園

軍中大醫(yī):黎介壽 黎磊石合傳 作者:高銘華 編


3、雙雙高中,喜入杏園

目送著兩個弟弟消失于自己的視線,走向?qū)儆谒麄兊娜松紙?,黎鰲的心里很踏實。他相信,弟弟們一定會成功。他始終認為,不管在哪條路上,只要持之以恒地走下去,一定會得到承認和回報。

“黎教員,有你的信件!”一個月之后,喜報如期而至,打開信封,只見兩張紅艷艷的錄取通知書,就像兩個弟弟的笑臉一樣,展現(xiàn)在黎鰲的面前。他興奮地擁抱了妻子汪素娟,收到這個喜訊,真比自己當年考上醫(yī)學院還要高興。

1942年8月,黎介壽和黎磊石終于如愿以償,考取了管飯、管宿又不用交學費的國立中正醫(yī)學院。

大學的門是跨進了,可是兄弟倆的心卻不在醫(yī)學上。黎介壽還在幻想著當工程師,黎磊石則做著造飛機的美夢。兄弟倆對醫(yī)學興趣不高,生物、解剖、傷寒論、本草綱目……學得人直發(fā)暈。

黎鰲得知兩個弟弟學習成績平平,心里很急。他板起面孔,苦口婆心地對他們說:“醫(yī)學這門學科,是哭著進去,笑著出來。很多名人都是學醫(yī)出身,孫中山、魯迅都是先學的醫(yī)學。不為良相,即為良醫(yī)。我們既然當不了良相,為什么不好好當一個良醫(yī)呢?醫(yī)學院條件這么好,免收學費還管飯管住,但這些條件不養(yǎng)懶漢,你們這屆學生的淘汰率是很高的,能不能吃得這碗飯,還要看你們的學習成績!”話糙理不糙。黎鰲的話沒有一句大道理,卻深深打動了兩個弟弟的心。

當時,作為有著國家級水平的國立中正醫(yī)學院,師資力量強、教學質(zhì)量高,學生的英語課全部由外國傳教士來教,上醫(yī)學課也全部用英語教學,黎介壽、黎磊石在這里潛心研讀,接受了正規(guī)的醫(yī)學教育。

大學二年級,功課開始豐富起來,解剖課和組織胚胎學課就是個時候開始的。兄弟倆腦子里裝滿了骨骼、肌肉、血管、神經(jīng)的位置和走向,連做夢都是在解剖尸體。

老師上午講理論,下午就讓學生到實驗室做動物實驗。黎介壽和黎磊石從不用實驗室的動物,他們總是結伴出去逮青蛙、逮兔子,逮回來一道做實驗。黎介壽從小就喜歡拆拆卸卸,動手能力極強,做起動物標本來又快又好;黎磊石文字功底好,寫起實驗報告來一套一套的,兄弟倆合作起來,總是受到老師表揚。

表揚一多,興趣就來了。有時候,大學生也跟小學生心理一樣。

更讓兄弟倆高興的是,在臨床課期間,他們的外科學科教員,就是大哥黎鰲。跟別的同學一起喊著“黎教員好!”兄弟倆特別得勁兒。

這種得勁兒,很快就被大哥的豐富學識所替代??粗蟾缭谥v臺講得條理清晰、頭頭是道,黎介壽、黎磊石佩服之至。黎鰲講課很少看教案,卻從來沒有卡過殼,仿佛知識就裝在他的腦子里。作為同胞兄弟,黎介壽、黎磊石不僅可以在課堂上聆聽到大哥的精彩講課,回到家里還能單獨開小灶,他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醫(yī)學的無窮魅力。

黎介壽和黎磊石的心性徹底變了,當命運之神確定了自己的人生坐標后,他們變得義無反顧。人體的奧秘千變?nèi)f化,發(fā)病機制也瞬息萬變,有很多領域,現(xiàn)代的人還遠遠沒有涉獵,即便窮盡一生也難以通曉。從這個角度看,在醫(yī)學上學貫中西并不比親手造一架飛機更簡單。

行動上的自覺,來源于信念上的堅定。黎介壽、黎磊石終于成了醫(yī)學女神的忠實追隨者。熱愛是最好的老師,這種認可和追隨,使得兄弟倆的學習成績就像升溫了的水銀柱,呼呼往上升。

最終決定莘莘學子命運的,還是國立中正醫(yī)學院的應試教育。醫(yī)學院實行嚴格的淘汰制,一門功課不及格就要補考,補考不及格就要留級,而且只允許留級一次。如果有兩門功課不及格,那就只有退學。家境好的學生不怕淘汰,反正只是來醫(yī)學院鍍個金,可黎介壽、黎磊石不一樣,只有一條路,狹路相逢勇者勝!

各門考試兵不血刃卻危機四伏,黎介壽和黎磊石過五關斬六將,硬是從書山文海中殺出重圍,以優(yōu)異的成績順利畢業(yè)?;赝约旱拇髮W之路,兄弟倆不由得倒抽一口涼氣:入學時班里共有130個同學,通過激烈的優(yōu)勝劣汰,有101個學生被淘汰出局,到了畢業(yè)時只剩下了29個。

想當初,要不時及時調(diào)整心態(tài),奮起直追,兩顆未來的醫(yī)學巨星恐怕就要遽然而落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