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蝴蝶般的樺樹種子

種子的信仰 作者:亨利·戴維·梭羅(Henry,David,Thoreau) 著


蝴蝶般的樺樹種子

本州島常見的四種樺樹,都能結(jié)出大量的帶翅種子。到了十月中旬,有些黃樺長滿粗短的棕色果實,數(shù)量幾乎和葉子一樣多,使得樹木在天空的襯托之下,顯得一片陰暗。

樺樹種子會從十月開始,持續(xù)飄落整個冬天,本地的所有樺樹都是這樣。其中最常見的是小白樺,其果實是懸垂的圓柱狀,每個圓柱包含許多覆瓦狀的鱗片,每片果鱗底下有三枚帶翅種子。值得注意的是,樺樹與松柏是不同類的樹,但樺樹果實看起來很像松柏的果實,因此樺樹果實也常被稱為球果狀果實。我發(fā)現(xiàn),北美油松球果的果鱗總是排列成十三道螺旋,而白樺果實的果鱗也是這樣——你只要數(shù)一數(shù)果鱗中間裂片尖端所連成的那道細線就能印證。或許我們需要花點時間探究,為何大自然喜歡十三這個數(shù)字。

漂浮在池塘上的白樺種子

梭羅手繪的白樺種子

所有種類的樺樹果實,果鱗皆為三裂片狀,很像矛頭或百合花飾,但白樺的果鱗尤為有趣,形狀恰似展翅的大鳥,特別像是飛越田野的老鷹。每當我看見腳下的白樺果鱗時,我總會這樣覺得。

這些果鱗容易飄飛,也常被誤認為種子,然而,它們底下所覆蓋著的種子,其實更像鳥兒,能被風吹送得更遠。的確,樺樹種子很容易被風從果鱗上吹落,它們的體積小得多,帶著一種更鮮明的棕色,兩側(cè)各有一片寬寬的透明果翅,前方還有兩根小小的暗褐色尖突,就像一只長著觸角的昆蟲,很容易被看成小小的棕色蝴蝶。

在白樺果實完全成熟、干燥之后,果鱗和種子一經(jīng)風吹或受到搖動,就會像谷殼或麩皮那樣一起散落,通常是從果實基部開始逐漸掉落,延續(xù)一整個冬季,最后留下裸露而有如棉線一般的果軸。因此,不同于松樹,樺樹的整顆果實到最后會失去原本聚合的部分而解體。

白樺的圓柱狀果實,每個長約一英寸、寬四分之一英寸,包含大約一千粒種子,若每隔七英尺種下一粒種子,那足以種滿一英畝[1]地。毫無疑問,一棵樺樹本身所含的種子,就足以種遍康科德所有棄耕地好幾回。按此比例,你能用一個三英寸立方的盒子,帶回一千英畝地所需的種子。

白樺種子既小又輕如麩皮,無風時,非得經(jīng)過幾番旋轉(zhuǎn),才會落地;一旦起風,則像塵埃一般隨風飄揚,就像被印第安人稱作“看不見的蟲”的那種小蟲子一樣,立刻從你眼前消失。

有些種子稍受晃動就會落下,有些則是留在樹梢,一直晃到春天最后一陣強風來臨。在突來的強風里,這些種子,甚至還有那些重得多的種子,即便飛不過高山,還是會被吹過最高的山丘。這種特別盛行于秋春兩季的強風,很顯然對于植物的散播很有幫助。康多爾引述洪堡德的話說,布爾森戈見過種子飛升五千四百英尺,然后落在附近(顯然是在阿爾卑斯山區(qū))。我想,在冬天或春天的多風天氣里,我在本郡的任何地方設(shè)置羅網(wǎng),都能攔住一些飄在空中的白樺種子。

這些白樺種子,顯然是大自然的北方“谷粒”之一,大自然連同降雪將它們?nèi)霾ピ谘┑厣稀拖袢祟惻紶柸霾ツ承┓N子一樣。初雪一降,我就看見這些漂亮的褐色鳥狀果鱗和帶翅種子,被吹進許多表面結(jié)冰的洼地里。的確,新英格蘭地區(qū)在我們這一帶,全都撒滿這些種子,幾乎遍及所有樹林和許多的田野,仿佛是以篩子均勻地篩落下來的;而每次降雪后,又會再覆上另一層種子,為鳥兒提供新鮮、易得的食物。你很難在本郡找到一大片完全沒有這些種子的林地,這些“谷?!鄙⒉ズ脦装儆⒗?,遍布博克斯波魯、劍橋等地——它們就在所有行人的腳下,卻很少有人認出它們來。

如果有人確實地分析新英格蘭地區(qū)的雪地,可能會發(fā)現(xiàn)里頭有一定比例的白樺種子。每當樺樹被折彎、搖動,或被行駛在林間小徑的雪橇撞倒,你往往會看到雪地因為撒落的樺樹果實而成了褐色,即使從遠處看也很顯眼。

樺樹種子也能像松子那樣,被風遠遠地吹過雪地。一八五六年三月二日,我沿著河岸往上游走——途經(jīng)普里察德先生的土地,那里的河岸和毗連的田野上,樹木很少——驚見河面積雪上有許多樺樹的果鱗和種子,那些積雪降下不久,而當時也沒什么風。積雪上,每一平方英尺就有一顆種子或一片果鱗;然而,最近的樺樹是三十竿外,沿著墻邊生長的那一排十五棵的樹。我離開河邊,走向這些樺樹,地上的種子越來越厚,到了距離樺樹六竿的地方,雪地已變了顏色;而在另一側(cè),亦即樺樹的東邊,卻一顆種子也沒有。這些掉落的種子,看來還不到樺樹所結(jié)的四分之一?;氐胶舆吅?,我看到有些種子遠遠落在四十竿外,或許,在更順風的方向,我會看到它們落在更遠的地方;因為,一如往常,引我注意的主要是果鱗,而那些不易察覺的微小帶翅種子,可能已自果鱗脫落。由此可見,大自然是多么勤勞不倦地傳播它的種子。即便在春天,大自然也準備了樺樹種子——對了,還有赤楊和松樹的種子。那些被吹送到遠方的種子,有很多停落在河邊洼地,當河面的冰消融后,它們就會被水流送往遠方的河岸和草地。因為,正如我經(jīng)由實驗發(fā)現(xiàn)的,雖然果鱗很快就會沉入水里,但種子能漂流數(shù)日。

我注意到,在草地旁河水漲漲落落的緩坡上,樺樹往往并排生長,看來原先的種子是被河水的溢流留在那里,或掉進平行的積雪凹陷處。

去年夏天,我發(fā)現(xiàn)長在某座湖泊(面積約為六十英畝)一側(cè)的那些黑樺樹,所結(jié)的種子已經(jīng)漂至其他岸邊,并在高水位線的地方,發(fā)芽生長起來。

顯然,那些落在湖泊表面的種子,無論是借由風力或其他媒介帶來,只要沒有沉沒,就會漂到岸邊,聚在一個小區(qū)域內(nèi)——如果種子能適應(yīng)那個環(huán)境,最終就能從該處陸地擴展。我相信,要是在我們的樹林里挖出一個這樣的湖泊,那么柳樹、樺樹、赤楊和槭樹等樹,很快就會以同樣或類似的途徑在水岸四周生長起來,即便這附近之前從未有過這些樹。

康多爾說,杜羅舉了一例,顯示芥菜和樺樹的種子浸于淡水二十年后,仍保有生命力。

你常會看到舊時林中小徑的凹溝處,長出茂密筆直的白樺,原先的種子應(yīng)是被吹到凹溝里并連綿成一長條的積雪溝。

樺樹種子就這樣,如微粒或沙塵般地撒播各地,大多數(shù)人都沒認出它們是種子,這讓人想到那些更細微的種子,例如菌類的孢子,如何散布于空氣之中——也讓我們了解了那個事實。

難怪白樺在本地分布如此廣泛,并成為特色樹種,樺樹苗年年在這么多不受注意的地方冒出,尤其是在經(jīng)過清理或焚燒的地面。

有一天,我注意到有一株一英尺高的小白樺長在我家門前大街的排水溝,這株白樺在那里就像長在波士頓州街上一樣奇怪。原先的種子也許是被強風刮來,或是從某位伐木工的手推車上被吹走。由此可見,要是這座村莊被廢棄,森林必定很快就會再度繁茂。

然而,勞登在《英國的喬木與灌木》提到,小白樺“鮮少群聚生長;而每棵樹木也隔著相當間距”。這在本地并不成立。由于白樺種子在此幾乎傳遍各地,加上土壤適宜,因此白樺不但在開闊地形成特別密集且種類單一的密林,而且也廣泛分布于松林和橡樹林里。因此,在這一帶,人們常會砍除開始衰敗的樺樹,留下能活得較久、成熟程度僅達四分之一或一半的樺樹,但它們所形成的樺樹林,依然非常茂密。樺樹種子要是落在水面,就會漂到岸邊伺機成長,不過這些種子也常被周圍的積水扼殺。

根據(jù)一般觀察,在緬因州和北部其他地方,每當一片常綠樹林被燒掉,最先且最常冒出的樹種之一,就是紙皮樺,而且它們就像變魔術(shù)一樣,會在據(jù)說不曾出現(xiàn)過該樹種的地方形成茂密而廣闊的森林。然而,大家都忘了或不曉得的是,樺樹種子既繁多又輕飄,而且在各處的森林中,幾乎都有樺樹的蹤跡。過去十五年里,我曾在緬因州各個野地生火上百次,那些地方彼此相距甚遠,我卻不記得有哪一次在附近找不到樺樹皮來點火。樺樹皮是很常用的點火材料。

布洛杰特在其《氣候?qū)W》中說道:“樺樹在北極圈的森林里很多,往南直到北緯四十一度的林地里都很常見,無論平地或高山皆然?!边@種情形似乎亦可見于歐洲和亞洲的北部。

勞登談到歐洲的白樺,他說,“據(jù)帕拉斯所述,樺樹是俄羅斯帝國全境最常見的樹種,可見于波羅的海到東部海洋之間的每處樹林”。勞登也從一位法國作者那里讀到,“在普魯士,到處都種著樺樹,該樹種被認為能保障燃料不虞匱乏,并能確保森林的興盛,因為它們能將種子傳遍每處空地”。

我們很容易取得白樺幼苗來移植。這些幼苗是最早抽葉的灌木之一,因此很容易發(fā)現(xiàn)。一八五九年春天,有次散步時,我遇見一大片前一年的白樺幼苗,就長在某個舊麥田旁的草地上。我知道某位鄰人想要一些樺樹,于是我拔下了一百株幼苗想要給他,然后,我走到下一處沼澤,用那里的苔蘚捆綁那些幼苗。我后來遇到那位鄰人,就將那一百株白樺幼苗交給他移植。其實,我大可在一兩小時內(nèi)采收一千株幼苗,但我建議先讓幼苗生長兩三年后再移植,屆時它們會比較耐旱。一八六一年八月,我發(fā)現(xiàn)那些幼苗有六十株存活下來,長到一到五英尺高。

由于樺樹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開闊地和土壤貧瘠處,因此某些地方的人將它們稱作“廢耕地的樺樹”。

我經(jīng)??吹皆谝淮笃膹U土地上,經(jīng)過一兩年,就會冒出一片茂密的年輕樺樹林,它們的枝條將土地抹紅了。但讓我驚訝的是,地主似乎未曾注意過這份恩賜,經(jīng)常決定把那片土地再度清空,以再收一茬黑麥,然后便休耕了——從而毀了這么一片兩歲大的樺樹林。這座樹林令我忍不住關(guān)心,地主卻對其一無所知??车暨@些小樹后,他如今或許得等上二十年才能看到一片森林形成;反之,要是他任其自然發(fā)展,就能在三分之二的時間內(nèi),獲得一座可觀且能供采伐的漂亮樺樹林。在一八四五年或一八四六年,我在樹林里拔了一株約兩英尺半高的白樺,并將其帶回家,親手種在院子里。經(jīng)過十年,這棵樹已經(jīng)要比大多數(shù)同齡的樺樹大得多,目前在離地一英尺處的樹干周長為□□英寸。

如果風力不足,就得依靠各種鳥兒來傳播種子——它們食用樺樹種子,并搖落了比它們所吃數(shù)量多十倍以上的種子。當樺樹所結(jié)的種子數(shù)量到達巔峰時,一大群一大群的小朱頂雀便自北方地區(qū)南下取食,成為我們這里最常見的冬候鳥。它們飛落在樺樹上,搖動和撕扯球果,然后聚集在樹下的雪地,忙碌地在矮林里啄食種子。雖然一座樹林里可能只有幾棵白樺或黑樺,但這些鳥兒能從遠處就認出樺樹的樹梢。當我聽見它們鳴唱,就會環(huán)顧四周,去找找樺樹,通常都能在樹梢發(fā)現(xiàn)它們。穆迪說:“某只鳥兒在山澗上方啄食垂枝樺的細長枝條,這景象真美?!边@些枝條往往有二十英尺長,并不比打包繩粗。在這些枝條的末端,有時可見鳥兒有如鐘擺般前后搖擺,雖忙于取食,卻不曾失足。

我也看到過和小朱頂雀很相像的金翅雀,以同樣方式啄食樺樹種子。

然而,即便不提樹上的果實,我們也能看見在樹下的雪地,已為鳥兒擺設(shè)了豐盛的筵席,持續(xù)款待鳥兒整個冬天,而且全國各地都有。


[1]英畝,英制面積單位,1英畝合4046.856平方米。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