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父與子:入世與出世

情到深處人孤獨:納蘭容若詞傳 作者:慕容素衣 著


父與子:入世與出世

關于容若的父母,在眾多關于他的傳記里,大多都是強調他們之間的對立。仿佛從一出生,他就走上了一條和父母截然不同的路。

果真如此嗎?

事實上,父母往往是孩子模仿的第一個對象,哪怕是最叛逆的孩子,他們最初對父母也是亦步亦趨的。

就容若的成長來說,絕對不能低估父母對他的影響。當人們將他看成一個烏衣門第的叛逆者時,常常忽略了門第和家庭在他身上打下的深深烙印。

容若出生時,明珠還只有二十歲,僅僅是一名微不足道的大內侍衛(wèi)。明珠的仕途生涯,是從有了這個孩子之后才迅速騰飛的。男人總是在做了父親之后才驟然成熟起來,也許是兒子的降生激發(fā)了明珠奮斗的欲望,他想保護這個看上去有些嬌弱的孩子,給他鋪一條更好走的路。

作為納蘭家的次子,明珠沒有繼承爵位的權利,他只能靠自己去打拼。混跡官場,若想往上爬的話,要么有過人的背景,要么有過人的本事。明珠依靠的顯然是后者,他是一名精明的政客,有一雙像鷹一樣敏銳的雙眼,善于揣摩人心,這讓他在每次紛爭中都能站對隊伍。

來看看他的升遷軌跡:

康熙初年,由侍衛(wèi)升內務府郎中;

康熙三年(1664),被提拔為內務府總管;

康熙五年(1666),任弘文院學士,開始參與國政;

康熙七年(1668),奉命調查淮揚水患,提出修復鑿口并引流的建議,升任為刑部尚書;

康熙九年(1670),加封都察院左都御史,擔任經(jīng)筵講官;

康熙十一年(1672),遷兵部尚書;

康熙十四年(1675),調任吏部尚書;

康熙十六年(1677),升任武英殿大學士,累加太子太師;

……

清朝沿襲明朝官制,不設宰相,在雍正設軍機處之前,實際掌權的就是大學士,民間習慣把大學士稱為宰相。明珠入內閣達十三年之久,可謂權傾朝野,被所有人尊稱為“明相”。

作為康熙朝最重要的臣子,明珠之所以得到如此重用,不僅是因為他精明能干,更是因為他對康熙的支持。他本來是由索額圖引薦入官場的,索額圖仗著侄女赫舍里是皇后,日益驕橫,康熙看出明珠是一個可造之才,是以大力提拔他,用來牽制索額圖。

明珠果然不負厚望,一舉扳倒了索額圖。后來在撤三藩、收臺灣、戰(zhàn)沙俄的大事中,明珠總是堅定地支持康熙的決策,這更加推進了他的飛黃騰達。這對君臣的想法總是如此一致,以至于不能簡單地用善于揣摩皇上心意來概括??滴鹾兔髦?,可能本質上都是最剽悍的旗人,骨子里流淌著強悍的血液,這樣的人,容不得他人在臥榻之旁酣睡,自然要掃除一切阻擋旗人興盛的力量。他們能夠同心協(xié)力,并不奇怪。

身為一代權相,明珠當然也有結黨營私的一面,可這并不能掩蓋他在康熙朝做出的貢獻。就像身為一個父親,明珠也有他專制霸道的一面,可這并不能抹殺他對兒子的保護和關愛。

從小小的低等侍衛(wèi)到武英殿大學士,外人只看得到表面上的光鮮,至于光鮮之下的辛酸,只有明珠自己知道。他是個吃過苦的人,唯一欣慰的是,如今已苦盡甘來,他吃過的苦頭,不必讓兒子再嘗一遍。

容若的母親覺羅氏,幾乎找不到她的資料,唯一一條關于她的記載來自《嘯亭雜錄》,記載了一個近乎血腥的故事:

覺羅氏生性好妒,平常不允許明珠和府中的丫鬟們交談。一天,明珠無意中說起,府中某位丫鬟的眼睛生得很俊。第二天早晨,覺羅氏打發(fā)使女將一個盒子交給明珠,他打開一看,里面裝著的是一對血淋淋的眼珠,而這對眼珠,正是他夸過的那個丫鬟的。

如果這個故事是真的,覺羅氏的手段未免太殘忍了。只因為丈夫無心的一句夸獎,就將丫鬟的眼珠挖了出來,實在太聳人聽聞了。

不過,透過聳人聽聞的表象,能夠察覺到,她一定深愛著她的夫君,這份愛已經(jīng)深到了絕不容許他人染指的地步。

愛新覺羅一脈,歷來盛產(chǎn)多情種。努爾哈赤雖然和葉赫部不共戴天,卻對妻子孟古格格情深義重?;侍珮O在宸妃海蘭珠去世后,由于傷心過度,很快就追隨她而去了。順治皇帝更是堪稱清朝第一情種,民間傳說他在深愛的董鄂妃去世后,拋下江山去五臺山出家,即便傳說是假的,那份深情卻毋庸置疑。

和妻子的咄咄逼人相比,明珠顯得要溫柔得多。見過明珠的人,都驚異于他的外表看上去一點都不像個鐵腕人物,“柔顏甘語”是人們對他的一致印象??梢哉f,容若繼承了父親的溫柔和母親的深情,只不過,他的溫柔是刻在骨子里的,而不是流于表面;他的深情傷害的只是他自己,而不是別人。

每對父母都想將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現(xiàn)給孩子,明珠和覺羅氏也不例外。容若是他們的第一個孩子,說他是銜著金匙出生的都不過分,他一出世,享受到的就是最好的一切:錦衣玉食的家境,成群的奴婢,良好的教育,最豐盛的愛,以及最優(yōu)越的物質條件。

我固執(zhí)地相信,容若一定是在充滿愛的環(huán)境中長大的。一個人愛的能力是從童年時開始建立的,小時候沒有被好好愛過的人,長大后內心一直有個黑洞,對于愛只知道一味地吞噬,不知道如何付出。從容若成年后的表現(xiàn)來看,他的童年顯然沒有缺過愛,關于如何愛人這門藝術,他比誰都懂得,對于他愛著的那些人,他總是無條件地信任,全身心地付出。這種信任感,一定是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已經(jīng)確立的。

一直被世界溫柔善待的人,更容易溫柔地對待他人。

明珠與覺羅氏,聯(lián)手為他們的孩子搭建了一間愛的溫室。我們的納蘭公子,當他來到這個世界時,聞到的都是脂香粉氣,聽到的都是溫言軟語,見到的都是翠鬢云髻。在他幼小的心靈里,接觸到的事物都是那么美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是那么溫暖。

在溫室中長大的容若,不知道世間有那么多的爾虞我詐,也不知道一個人居然可以滿口謊言。

如果靈魂有顏色的話,容若的靈魂一定是純白色的,純粹得一塵不染。而身為他的父母,明珠夫妻的靈魂則染上了不同的雜質。從他們的性格來看,明珠的靈魂是藍色的,圓滑、聰明而富有交際手腕;覺羅氏的靈魂則是紅色的,敢愛、敢恨,略帶強勢。擁有藍色靈魂的父親和擁有紅色靈魂的母親,居然生出一個純白色靈魂的兒子來,造物主可能出現(xiàn)了某種偏差,以至于造成了這種變異。

變異的原因之一,也許是明珠對兒子保護得過度了。他在官場上摸爬滾打,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氣,遭遇過多少白眼和冷臉。幸運的是,作為他的兒子,不必再吃苦,也不必看他人臉色,更不必去鉤心斗角,步步為營。

容若生來就擁有常人艷羨的一切,可以施施然做他的貴公子,多少人奮斗一輩子,也達不到他的起點。朋友們無不折服于他的高潔出塵,說他雖然生長在豪門貴族,卻低調樸素,向往的是隱逸山林。對比起來,他的父親明珠,則是利欲熏心,極盡鉆營。

他們總是假裝看不到,明珠在容若的成長中起了多么不可或缺的作用:

沒有明珠在官場上的鉆營和升遷,容若就沒有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

正是因為明珠的極端功利,容若才能毫不功利地追求他的文學夢想;

有了明珠的入世,容若才有出世的基礎。

熱愛容若的人,形容他就像一個孩子,可他之所以能夠做一個孩子,是因為有人替他承擔了來自成人世界的風險和壓力。

明珠最初在容若的生命中扮演的角色,也許只是一個對孩子過度寵溺的父親,連他自己也不知道,在無意中,他居然守護了一顆難得的赤子之心。

這顆心至死也未受到污染。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