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陸游詩詞選 作者:


前言

陸游(1125—1210),字務觀,小字延僧,號熱瞞,別號放翁,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愛國詩人。

陸游出生第二年,即逢靖康之難,隨父陸宰間關兵間,到建炎元年(1127)才歸山陰舊廬。過了兩年,因金兵逼近,又不得不避難東陽,一住三年。待亂定回鄉(xiāng),業(yè)已九歲。由于高宗趙構屈服于金侵略者,紹興十一年(1141)十一月,朝廷與金國簽訂屈辱的“紹興和議”,十二月,愛國英雄岳飛被害。孝宗一度主張北伐,后亦無意恢復,隆興二年(1164)十二月,朝廷與金國又簽訂了“隆興和議”。光宗一朝無所作為。寧宗一度想有所作為,不料開禧北伐失敗,嘉定元年(1208)竟遣使奉韓侂胄、蘇師旦首級至金國議和,又達成“嘉定和議”。終陸游一生,南宋王朝不但積弱積貧,而且一直處于屈辱投降的氣氛里,這對“平生鐵石心,忘家思報國”的陸游來說,其遭遇和痛苦可以想見。但陸游的愛國思想和人格力量亦由此激發(fā)。

陸游一生有過三次得意時期,第一次是沉悶到34歲,秦檜嗚呼,終于出官,先為寧德縣主簿,再為福州決曹,初次煥發(fā)才情。第二次是調官行在,先除敕令所刪定官,又遷大理司直、除樞密院編修官兼編類圣政所檢討官,受孝宗接見,賜進士出身。其《條對狀》論七事,為二府起草《與夏國主書》《蠟彈省札》,再次表現(xiàn)出陸游的識見和才情,時為紹興三十年(1160)至孝宗隆興元年(1163),陸游36歲至39歲。第三次為孝宗乾道八年(1172)三月至十月,除四川宣撫使司干辦公事兼檢法官,到達南鄭前線。雖然為時不足八個月,但親自巡邊,遭遇而戰(zhàn),打獵射虎,縱情宴博,可謂人生最得意之時期,詩風亦由此而大變。

陸游得意時期加起來不足六年,一生遭受的打擊和挫折卻達八次之多。第一次是22歲迫于母命,跟伉儷情深的前妻唐氏仳離,造成終生傷痛。第二次是29歲赴行在應鎖廳試,主考官陳之茂擢置第一,因秦檜孫秦塤適居其次,觸怒秦檜。第二年應禮部試,因“論恢復”語觸秦檜,“檜顯黜之”(《宋史·陸游傳》)。第三次是39歲時因與張燾論曾覿、龍大淵結黨營私事,觸怒孝宗,出為鎮(zhèn)江通判。第四次是42歲時被劾為“交結臺諫,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同上),從隆興通判任上免官。第五次是52歲時罷知嘉州新命,“以臣僚言與可罷黜累月,舊愆未贖;游攝嘉州,燕飲頹放故也”(《宋會要輯稿·職官·黜降官九》)。第六次是56歲時“遷江西常平提舉,江西水災,奏撥義倉賑濟,檄諸郡發(fā)粟以予民。召還,給事中趙汝愚駁之,遂與祠”(《宋史·陸游傳》)。第七次是65歲時,“(淳熙十六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詔,禮部郎中陸游……放罷,以諫議大夫何澹論游前后屢遭白簡,所至有污穢之跡”(《宋會要輯稿·職官·黜降官九》)。第八次為85歲時,因支持開禧北伐,被劾落寶謨閣待制。其三次得意和這八次打擊挫折,同樣激發(fā)了陸游的愛國思想和人格力量。

陸游出生于書香門第,家庭教養(yǎng)和家學淵源對其愛國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培養(yǎng)造就起了極大作用。僅舉數(shù)例。以進士起家的高祖陸軫淳厚剛直,喜積陰德,竟至“舉笏指御榻,曰:‘天下奸雄睥睨此座者多矣,陛下須好作,乃可長保!’”(見《家世舊聞上》)因其“性寬易,政尚清恕,仁宗御書于屏曰:‘陰德陸軫。’嘗面諭曰:‘聞卿所至多陰德,賜玉硯以旌清白?!保ā渡疥庩懯献遄V·陸軫傳》)曾祖陸珪清正有守,“與孫威敏、龐莊敏皆親故。自二公貴,有書則答之,不先通書也。間至京師,必俟調官畢,始一見而歸?!保ā都沂琅f聞上》)祖父陸佃素履端方,剛正不阿?!端问贰り懹蝹鳌繁緜鬏d:“居貧苦學,夜無燈,映月光讀書。躡006-01從師,不遠千里?!薄鞍彩洌杪手T生供佛,哭而祭之,識者嘉其無向背。遷吏部侍郎,以修撰《神宗實錄》徙禮部。數(shù)與史官范祖禹、黃庭堅爭辯,大要多是安石,為之晦隱。庭堅曰:‘如公言,蓋佞史也。’佃曰:‘盡用君意,豈非謗書乎?’”父親陸宰堅守王學,不畏權貴,學識豐富,一心愛國,陸游《傅給事外制集序》《跋李莊簡公家書》《跋傅給事帖》《跋周侍郎奏稿》等文(見《渭南文集》)形象地記述了其父與傅崧卿、周聿、李光等愛國志士的交游情況,足見其愛國思想對陸游的影響。當然,其中亦有老師的影響?!洱S中雜興》其二曰:“成童入鄉(xiāng)校,諸老席函丈。堂堂韓有功,英概今可想。從父有彥遠,早以直自養(yǎng)。始終臨川學,力守非有黨?!标懹螏熓略鴰祝奥詿o三日不進見,見必聞憂國之言”(《跋曾文清公奏議稿》)。

陸游是偉大的愛國詩人,但作詩原非陸游本愿,其理想是做歷史上伊尹、呂尚那樣輔佐明主、有功社會的政治家,他是“書生本欲輩莘渭,蹭蹬乃去作詩人”的(《初冬雜詠》)。并一再聲明:“此詩倘不作,丹心尚誰明?”(《春夜讀書感懷》)“后世但作詩人看,使我撫幾空嗟咨。”(楊大鶴《劍南詩鈔序》引),誠如《詩序》所云:“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标懹卧娫~處處閃耀著愛國思想的光輝。

陸游詩歌的基本主題是恢復中原,統(tǒng)一祖國。在行在得到武鉅收復西京的消息,即作《聞武均州報已復西京》詩,認為“胡兒敢作千年計,天意寧知一日回?”馬上表態(tài):“懸知寒食朝陵使,驛路梨花處處開?!痹谑裰萦^長安城圖,想到的是“三秦父老應惆悵,不見王師出散關”(《觀長安城圖》)。即使是尋常的迎涼小事,陸游激起的也是國家一統(tǒng)的聯(lián)想:“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理想無法實現(xiàn),有時便結成夢想:“腥臊窟穴一洗空,太行北岳元無恙。更呼斗酒作長歌,要遣天山健兒唱?!保ā毒旁率找?,夢駐軍河外,遣使招降諸城,覺而有作》)有時則在醉酒中抒發(fā):“逆胡未滅心未平,孤劍床頭鏗有聲?!保ā度率呷找棺碇凶鳌罚╊愃圃娮?,不勝枚舉。

陸游詩歌的主要精神是一心報國,景慕前賢??荚嚤击?,陸游在云門山夜讀兵書,想到的是:“平生萬里心,執(zhí)戈王前驅?!保ā兑棺x兵書》)家居時逢大風雨,想到的不是自身,而是如何為國出力:“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保ā妒辉滤娜诊L雨大作》)在有心報國而無路請纓時,陸游往往以前賢自慰:“《離騷》未盡靈均恨,志士千秋淚滿裳!”(《哀郢》)“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書憤》)“君不見昔時東都宗大尹,義感百萬虎與狼。疾危尚念起擊賊,大呼過河身已僵!”(《感秋》)類似詩句,俯拾即是。

陸游詩歌的一貫態(tài)度是反對投降,痛斥權貴。這是統(tǒng)一祖國、一心報國的壯志無法實現(xiàn)的必然結果?!蛾P山月》《出塞曲》《戰(zhàn)城南》是苦悶中寫下的仿古組詩?!蛾P山月》借守邊戰(zhàn)士之口,揭示將軍臨邊而不戰(zhàn),戰(zhàn)士欲戰(zhàn)而不能,遺民忍死望恢復的情實,痛斥主和派的錯誤政策,矛頭竟指向下“和戎詔”的最高統(tǒng)治者。陸游斥責“有黨排宗澤”“無人用岳飛”的“公卿”“帷幄”(《夜讀攬轡錄》),指出“諸公可嘆善謀身,誤國當時豈一秦?”(《追感往事》)認為主和派早已結黨營私,置國家統(tǒng)一于不顧。不僅如此,陸游借《讀夏書》抨擊這批不顧國家、不顧百姓、只顧自己享受的社會蛀蟲:“巨浸稽天日沸騰,九州人死若丘陵。一朝才得居平土,俊宇雕墻已遽興。”作為主戰(zhàn)派中堅,陸游對主和派始終沒有屈服過,這類詩歌一直寫到生命的結束。

陸游詩歌的中心思想是關心社會,同情人民。愛國和愛民是同一思想的兩個層面,哪一位愛國者不同情百姓?陸游當然亦是如此?!短ⅰ啡诪檫B章體,先比“貧家似破船”,“左右枝梧且過年”,再述“中熟更堪傷”,然后揭出“皆逃去”的末路,而原因在“豪吞暗蝕”,這實際上在為農民鳴不平。誠如《書嘆》所作的感嘆:“有司或苛取,兼并亦豪奪。正如橫江網(wǎng)。一舉孰能脫?”以此為基礎,陸游對農民的認識超過了前賢。他說:“富豪役千奴,貧老無寸帛!”(《歲暮感懷》)“至論本求編簡上,忠言乃在里閭間?!保ā蹲R愧》)“耿耿一寸心,思與窮友論?!保ā洞屣嬍距徢罚┧c農民的關系幾乎到了不分彼此的地步。這就不是一般的同情了。在我國文學史上,像陸游這樣關心社會、同情人民,甚至站在人民立場上說話,是異乎尋常的。

陸游詩歌的重要題材是熱愛家鄉(xiāng),鐘情山水。一位愛國者,沒有不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山水的。試看《思故山》,開篇即動情地唱道:“千金不須買畫圖,聽我長歌歌鏡湖?!薄痘叫小穭t如數(shù)家珍般歌頌家鄉(xiāng)山川的秀麗,物產的富饒,人民的殷實,風俗的和樂。沒有愛國的情感,怎能如此動人心魄?小詩如《夏日》:“溪漲清風拂面,月落繁星滿天。數(shù)只船橫浦口,一聲笛起山前?!崩L景抒情,讀來別有韻味。又如《柳橋晚眺》:“小浦聞魚躍,橫林待鶴歸。閑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飛?!苯^遠眺,景色在在喜人,陸游仿佛融入在祖國大自然之中。陸游前期詩歌不失這方面題材,后期尤多,特別是最后二十年,而愛國深情始終浸透在這些詩歌之中。

陸游愛國思想是與人格力量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在一定意義上說,愛國思想是以人格力量作支撐的。人格力量是閱讀陸游詩歌決不可忽視的。具體表現(xiàn)在下列五個方面。

一是堅定的以身許國的信念?!稌鴳崱吩唬骸鞍装l(fā)蕭蕭臥澤中,只憑天地鑒孤忠?!薄稌尽吩唬骸案涡莫毑换Y成金鐵。鑄為上方劍,釁以佞臣血?!薄峨]頭水》設想“壯士”思鄉(xiāng)、“我”之勸勉和“壯士”回答,譴責當權者的主和政策,最后逼出“報國欲死無戰(zhàn)場”的一腔悲憤。《寶劍吟》借寶劍“慨然思遐征”,旨在為自己不能實現(xiàn)理想“鳴不平”?!督疱e刀行》最后所表達的是:“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可以這么說,終陸游一生,這一信念始終沒有動搖過。

二是強烈的建功立業(yè)的思想。以身許國,得由建功立業(yè)來實現(xiàn),陸游每每形諸詩歌?!锻读簠⒄吩唬骸案∩鸁o根株,志士惜浪死。”“但憂死無聞,名不掛青史?!薄稑巧献砀琛吩唬骸罢煞蛴兄究嚯y成,修名未立華發(fā)生?!奔词沟搅送砟?,陸游的這一信念也沒有消失:“八十將軍能滅虜,白頭吾欲事功名。”(《冬夜不寐》)

三是嚴格的注重操守的修養(yǎng)?!段鞔遄須w》曰:“俠氣崢嶸蓋九州,一生常恥為身謀?!薄端椭俑咝謱m學秩滿赴行在》曰:“道義無今古,功名有是非?!薄豆乓狻吩唬骸耙共次洳牵髑д汕?。寧為雁奴死,不作鶴媒生!”陸游一生寫了一百六十多首詠梅詩,大部分是自己人格的寫照。如《梅花絕句》曰:“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著花遲。高標逸韻君知否?正在層冰積雪時?!薄堵涿贰吩唬骸把┡帮L饕愈凜然,花中氣節(jié)最高堅。過時自合飄零去,恥向東君更乞憐?!痹谝欢ㄒ饬x上說,陸游的人格是其操守的體現(xiàn)。

四是頑強的決不屈服的精神。如上所述,“言者論游交結臺諫”,陸游在《寄李德遠》詩中便表白:“中原亂后儒風替,黨禁興來士氣孱?!薄妒緝骸吩娭斜惚茸约簽橥豸酥颓骸澳骨白允膶幏前繚膳闲幸魑疵饪瘛!背剂乓浴把囡嬵j放”相攻擊,陸游便自號放翁。在《和范待制秋興》詩中曰:“門前剝啄誰相覓,賀我今年號放翁?”因賑災而遭趙汝愚彈劾,陸游毫不示弱:“翰林唯奉還山詔,湘水空招去國魂?!保ā抖魇鰬选罚┍茸约簽楸还ビ摰睦畎缀颓?。何?!罢撚吻昂髮以獍缀啞?,陸游便以牙還牙,《予十年間兩坐斥,罪雖擢發(fā)莫數(shù),而詩為首,謂以嘲詠風月。既還山,遂以風月名小軒,且作絕句》:“放逐尚非馀子比,清風明月入臺評?!薄斑B坐頻年到風月,固應無客叩吾門。”最后一次被劾落寶謨閣待制,陸游在《春日登小臺西望》則曰:“乞身七年罪未除,君恩尚許寬嚴譴?!笨芍^話中有話,85歲還如此強項。

五是高尚的信守仁義的道德。對有恩于己的陳之茂,陸游到75歲高齡,還專門寫了懷念詩,詩題之長,足見深情:“陳阜卿先生為兩浙轉運司考試官,時秦丞相孫以右文殿修撰來就試,直欲首送。阜卿得予文卷,擢置第一。秦氏大怒。予明年既顯黜,先生亦幾蹈危機。偶秦公薨,遂已。予晚歲料理故書,得先生手帖,追感平昔,作長句以識其事,不知衰涕之集也。”此前陳之茂兩次升遷,陸游均有賀啟。開禧北伐失敗以后,朝廷派人割了韓侂胄首級,在幾乎一邊倒的形勢下,陸游對韓侂胄不改初衷,在《書文稿后》竟將韓侂胄比作歷史上的李斯和諸葛長民:“上蔡牽黃犬,丹徒作布衣??嘌哉l解聽?臨禍始知非。”朱熹對陸游有過誤解,朱熹死后,陸游的哀辭是:“某有捐百身起九原之心,有傾長河注東海之淚。路修齒髦,神往形留,公歿不亡,尚其來饗!”(《祭朱元晦侍講文》)真是紙短情長。對前妻唐氏的懷念,非同一般?!对姼濉分兄辽儆惺自娛菓涯钐剖系摹!渡驁@二首》云:“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臺。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讀來哀婉動人。


陸游現(xiàn)存詩歌九千四百多首,愛國思想和人格力量無疑是十分鮮明的主線,這就決定了詩歌的主調是高昂的,而不是低沉的;表達在感情上是剛烈的,而不是柔弱的;其主要風格是雄渾豪健的,而不是綺靡纖細的。由于陸游的愛國思想和人格力量是南宋社會特定條件下形成的,社會對陸游一生的排擠、打擊和壓抑,幾乎占到其六十多年寫作生涯的十分之九,悒郁和憤怒不能不影響其詩歌創(chuàng)作。因此,他的詩風格中有著沉郁悲壯、踔厲風發(fā)的一面。正如雄渾豪健不同于李白一樣,其沉郁頓挫亦不同于杜甫。似乎兩者在陸游詩歌中有所融合。陸游走向田園,但與陶淵明有別,因此不少詩既有素雅清幽、恬靜淡泊的一面,又有平中見奇、悲慨外溢的一面。陸游有意學蘇軾的曠達和詼諧,但不少詩歌放曠中有冷峻,深沉中有郁勃。

有宋一代,陸游詩歌具有集大成的性質,這與陸游的學問功底分不開,也與陸游的轉益多師分不開。我們應該看到陸游學習《詩經(jīng)》《楚辭》、樂府民歌的痕跡,我們更應該看到屈原、陶淵明、王維、李白、杜甫、岑參、白居易、梅堯臣、蘇軾、黃庭堅等對陸游詩歌的影響。

江西詩派對陸游詩歌創(chuàng)作的影響尤不能低估。陸游師事曾幾,私淑呂本中,早期刪馀的94首詩歌基本上是從江西詩派入的,這些詩歌注重法度和錘煉,應該承認是好詩,到了晚年,陸游依然對“活法”深信不疑,而將曾幾的“文章切忌參死句”奉為至寶。陸游的可貴處在于從江西詩派入,又從江西詩派出?!八氖畯娜竹v南鄭”的生活,使陸游認識到生活是詩歌創(chuàng)作的源泉?!抖棺x書示子聿》強調“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示子遹》更明確表達:“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他大量優(yōu)秀的詩作,都能在融化前人風格后,滲透進自己的學問、才思和氣質,創(chuàng)出獨具的風神。

陸游出生在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家庭。從高祖陸軫起,詩人輩出,如陸傅、陸佃、陸宰、陸淞、陸升之等。至今雖存詩不多,當時均為知名詩人。陸游詩歌中七律寫得最多最好,便同家學有關。祖父陸佃《陶山集》存詩214首,七律就有179首;父親陸宰現(xiàn)存七律一首和頷聯(lián)二副,也是大家氣象。陸佃和陸宰善用對仗,對陸游的影響也極明顯。陸游的七絕達到南宋最高水平,這與家學有關:陸軫留存的唯一詩作《七歲吟》是七絕;陸佃留存的214首詩,七絕也有21首,陸宰留存一律二聯(lián)外,還有兩首七絕。這決非偶然,似應引起我們的注意。

陸游詩歌可謂無體不備,無體不工??陀^地說,他的七律成就最高,其次是七絕,其次是七言歌行,其次是五絕、五律、五古。他還寫了不少六言絕句、樂府和歌謠,甚至寫了不少柏梁體詩,均有一定的藝術價值。

陸游現(xiàn)存詞作143首,雖然詞學理論和創(chuàng)作實踐不完全一致,但其詞作成就是顯而易見的。繼蘇軾之后,陸游以詩筆為詞,在詞作內容上作了進一步開拓,突破了“艷科”的藩籬,為宋詞的發(fā)展作出了貢獻。

像詩歌一樣,陸游詞作的主線亦是愛國思想和人格力量,有的抒寫從戎壯情,有的抒寫事業(yè)功名,有的抒發(fā)報國無路的悲憤,或正面,或側面,或反面,這些詞加起來約有百首左右,在全部詞作中占有極大的比例。

像詩風一樣,陸游詞風具有多樣化特點,《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指出:“游生平精力,盡為詩,填詞乃其馀事,故今所傳者,僅及詩集百分之一?!瓧钌鲃t謂其纖麗處似淮海,雄快處似東坡。平心而論,游之本意,蓋欲驛騎于二家之間,故奄有其勝,皆不能造其極。要之詩人之言,終為近雅,與詞人之冶蕩有殊。其短其長,故具在是也?!边@一評價,是較為中肯的。至于劉克莊《后村詩話》以為“其激昂感慨者,稼軒不能過;飄逸高妙者,與陳簡齋、朱希真相頡頏;流麗綿密者,欲出晏叔原、賀方回之上”,亦有部分道理。平心而論,陸游詞確實以纖麗婉約、清雄曠達、超爽豪放而見稱于世,后人常將他與蘇軾、秦觀和辛棄疾相比,不是沒有原因的。


本書選詩126首,選詞15首。旨在介紹陸游詩詞的大致情況,從而較為清晰地認識陸游其人其作。在詩詞選擇上盡量注意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注意題材的廣泛性、體裁的全面性、風格的多樣性和創(chuàng)作的階段性;注意不為歷代選家所矚目但確實耐讀的詩篇詞章。為便于理解,全書按創(chuàng)作時間編排。題解盡可能揭示詩詞背景和創(chuàng)作心境,以便于讀者作深入理解。注釋采取注和箋結合的方式,有的簡單,有的詳細,視句子和詞語而定;一般不作串講,但句子比較深奧,或有錯位、比喻等情況,則用“意謂”句式理順結構或指明大意;凡是重要名勝和典故,則盡量引用出處原文;涉及地名,屬于紹興的,若方志失載,盡可能作實地踏訪,以防訛誤;難字和容易讀錯的字,用拼音標明;為免翻檢之勞,同一詞語的注釋,采取不同詩詞中重復的方式,有的根據(jù)詩詞內容,有所變更。

限于學識,本書在作品選擇中肯定有考慮欠周之處,題解和注釋中也會有不當和錯誤,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鄒志方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