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馴的童年
1905年10月25日深夜,趙一曼出生于四川宜賓一個叫白楊嘴的地方。
那年是一個平年(即陽歷沒有閏日或農歷沒有閏月的年份),是農歷乙巳年(蛇年);同時,也是清光緒三十一年。當年1月,日俄戰(zhàn)爭中駐守旅順的俄軍向日軍投降。不久,東京中國留學生開會,請朝廷立憲。俄國爆發(fā)“1905年革命”(亦被稱為1905年失敗起義),一連串范圍廣泛,以反政府為目的,又或沒有目標的社會動亂事件不斷發(fā)生——諸如恐怖襲擊、罷工、農民抗爭、暴動等,直接導致尼古拉二世政府于第二年制定等同于憲法的基本法,成立國家杜馬立法議會與實行多黨制。那年,寫下赫赫有名的被稱作“為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敲響了喪鐘”的《革命軍》一書的鄒容在獄中被折磨致死,年僅20歲。8月20日,中國留日學生在東京正式成立同盟會。9月2日,清廷下詔廢除延續(xù)了1300余年的科舉制度。不久后,中國同盟會機關報《民報》在日本東京出版,在發(fā)刊詞中,孫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12月8日,留日學生、著名青年革命家陳天華投海自盡,以死抗議日本,喚醒同胞。
那是一個舊制度風雨飄搖,新思想正待蓬勃發(fā)展的年代。是辛亥革命的前夜。是舊中國最黑暗的夜晚。
宜賓,位于四川盆地南邊。它東臨瀘州市,南接云南省昭通地區(qū),西靠涼山彝族自治州和樂山市,北連自貢市。面積13283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區(qū)面積24.3平方公里。酒都宜賓具有2180多年的建城史,是長江上游開發(fā)最早、歷史最為悠久的古老城市之一,素有“西南半壁古戎州”的美譽。那個時候,宜賓還叫做敘州府。雖然宜賓一向有“填不滿的敘府”之美譽,但當時的宜賓仍然是一個受幾千年封建思想統(tǒng)治的社會。趙一曼出生的地方是敘州城東邊一個無論是地理環(huán)境還是思想都很閉塞的山區(qū),離敘州城有120多里路。
不知宜賓的丹霞地貌是否造就了趙一曼熱烈、倔犟的性格。神奇的丹霞地貌如同朝霞映著天空一般,鮮紅一片。趙一曼出生的白楊嘴村其實并沒有一棵楊樹,有的只是翠羽丹霞,竹林掩映。在山區(qū),每戶人家相互離得比較遠,白楊嘴村就拉拉雜雜地分為上、中、下三處,村子背靠丹壁青山,面向溝谷平川,村前還有一條河床布滿了石頭的小河。趙一曼家在中白楊嘴,是一個每年可收租70余擔的富有人家。她父親李鴻緒自學過中醫(yī),還花錢捐了個監(jiān)生(這是當時富裕人家流行干的事情),母親藍明福慈祥賢惠,操持家務有條有理。李鴻緒夫婦共生有六女二子,趙一曼排行第七,是最小的女兒,她還有一個弟弟。生下來的時候,父親給她取名淑端,因此又叫端女。大概是希望她將來賢淑端莊吧。后來她上學時又起了個學名叫坤泰,再后來她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和在報紙上發(fā)表文章時叫李一超或李淑寧。趙一曼則是她到東北參加抗日武裝斗爭時用的化名。
李家的房子建在高高的半山腰上,屋前屋后栽滿了竹子和綠樹。一條結實漂亮的青石板路順著山勢而上,通向屋子。很安靜的院落。院子很大,正對壩場的是三間堂屋,堂屋的左右都是廂房。趙一曼就出生在東邊的廂房里。站在壩場舉目望去,周圍的景色盡收眼底。
一方面,趙一曼的童年是幸??鞓返?。吃穿不愁,母親慈祥溫柔,兄姐疼愛。從她會走路時起,母親就讓她隨便到竹林、田野去玩,養(yǎng)成了無拘無束的性格。她經常從屋后的小道直接爬到山巔。但另一方面,父親的古板守舊,又讓她經常受到呵斥,并不快樂。當然,當時她還不知道封建禮教為何物。據說她小的時候,經常有人到家里來告狀,每次告狀都是因為她為別人打抱不平去打架。她性格倔犟,認死理,與別人打架時,也不管對方的個子多高多大,都不怕,一副與人拼命、從不肯讓步的架勢,直到對方服輸她才罷休。
童年時的趙一曼就顯示出獨特的個性。五歲那年,按照當時的習慣,母親準備好了纏足布和繡花尖尖鞋,要趙一曼纏足。趙一曼不肯,母親叫來了大嫂。兩人齊用力,才把趙一曼的腳纏上??墒?,她們剛一走開,趙一曼便氣憤地解開了纏足布,剪碎了尖尖鞋。這是她第一次反對纏足。
隨著年齡的增長,趙一曼開始向往外面的世界,渴望新的知識,了解社會。比如為什么小樹會長高長大?星星為什么會眨眼睛?尤其是,為什么有的人生來什么也不用做就可以過優(yōu)裕的生活,而很多人整天奔波勞累卻吃不飽穿不暖?各種各樣的問題擠在腦海里,要她去尋找答案。
好在她父親也是個重視知識的人。八歲那年,她父親李鴻緒在家里立了私學。一位先生教七八個學生,就像一只母雞帶著一群小雞仔,村里不重視讀書的人就取笑,把它叫做“雞婆學堂”。
趙一曼很聰明,老師教的《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她很快就背了下來,雖然那些字她還不認識。但是,時間長了,她的好動的本性又冒出來了,課堂上經常開小差,搞小動作。最討厭的是,老師總愛搜學生們的抽屜。有時翻出一盒正在吃桑葉的春蠶,有時又找出幾只色彩斑斕的蝴蝶。這激發(fā)了她的逆反心理,便索性跟老師玩起惡作劇來,一會兒從抽屜里放出一只蝴蝶,一會兒從書包里拿出一只蜻蜓。有一次她甚至把一只小青蛙放進了老師的衣領里,嚇了老師一跳。有一次,她書包里竟傳出知了嘹亮的“歌聲”。老師回轉身,嚴厲地問道:“誰在玩知了?”雖然沒人做聲,但知了依然嘹亮的“歌聲”還是把答案告訴了老師。老師氣得發(fā)抖,揮著教鞭,對趙一曼說:“太不像話了,罰你明天早上背誦《增廣賢文》,背不下來別想吃飯!”
老師滿以為第二天可以好好教訓一下趙一曼了。一上課,老師就拿起教鞭叫趙一曼站起來背《增廣賢文》。小伙伴們都為她捏著一把汗,可是她站起來,不慌不忙背誦了一遍。老師把教鞭放下,嘆了口氣,說:“還是要把心思放在讀書上,‘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p>
或許是老師的督促起了作用,她對讀書還真的漸漸喜歡起來。除了老師在課堂上教的那些文章,她還偷偷到父親的書房里,偷出一些“好玩”的書來看。她喜歡讀唐詩宋詞,覺得它們比那些內容枯燥的《三字經》之類好讀多了。有一次,她正在父親的書堆里翻著,被父親撞了個正著。不過父親并沒有責罵她。哪個做父親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好學呢。這時她父親身體已經不是很好,老是咳嗽,自己配了草藥,讓母親煎給他喝,書房里便經常彌漫著一股中草藥的味道。這時,父親伸出枯瘦的老手,摸了摸趙一曼的小腦袋,感慨地說:“端女,你身為女孩子,卻有著男孩子的性格和志向?。 ?/p>
兩年后,她父親李鴻緒去世了,大哥李席儒當家后,不再讓她上學了,說,女孩子,讀那么多書有什么用?將來還不是洗衣做飯帶孩子。同時叮囑母親嚴加管教她,說,不然,照這樣野下去,將來怕是沒人敢要了。等等這些,都讓趙一曼感到屈辱。她第一次意識到男孩子和女孩子是不平等的,即使在自己這樣的富裕人家。不久,母親又要她裹腳。母親把她叫到跟前,說:“端女,你已經十歲了,再不裹腳,人家都要笑話你了?!?/p>
趙一曼說:“媽,我不纏足,纏足有什么好,你看你,兩只小腳,只有三四寸長,走起路來顫巍巍的,不但走不快,還容易摔倒?!钡拇_,她不止一次看到母親摔倒在地。村里那些貧窮人家的女人,到地里干活還要帶上一只專用的“鋤凳”,不然根本干不了活。小一曼不明白,這不跟一個人自斷手足差不多嗎?這時候,她已經間接地接觸到了一些外面的知識。她想,人家外面人為什么敢欺負我們中國,他們的女人肯定是不纏足的,而我們纏了足,就是敵人趕來,跑也跑不快的,更別說轉身殺敵了。
母親嘆了口氣,說:“有什么辦法?女孩子都要裹腳,這是祖輩留下的規(guī)矩。千百年來我們女人就是這么過來的,不能壞了祖宗的規(guī)矩??!”
趙一曼說:“我不纏!”
母親說:“不裹也得裹!纏足雖然很痛,可將來可以嫁個好婆家,能過上幸福生活?!?/p>
趙一曼說:“那我就不嫁人!”
母親不做聲。到了夜里,趙一曼忽然被驚醒,母親和大嫂還有女傭人王媽幾個人合力把她按倒在床上,不由分說地把她的腳裹了起來。一層層的裹腳布,把她的兩只腳勒得很痛。但趙一曼還是找到了剪刀,把裹腳布剪開。第二天,母親進門,見白色的裹腳布扔了一地,氣得渾身哆嗦,她從來沒打過趙一曼,這次卻狠狠打了她一頓。消息在村子里傳開,大家都笑話起來。這是村子里沒有過的事情。家族的長輩們都來訓斥她,叫她母親好好管教她。以后的一段時間里,母親一次次地逼她裹腳,她一次次地奮起反抗,最后干脆以絕食來抗議,不吃飯,也不喝水。母親慌了手腳,只好叫趙一曼的大哥來管教她。自從父親死后,大哥李席儒就成了家長??伤倪@個大哥,不但沒有父親行醫(yī)抓藥的本事,反而成天賭博抽鴉片,還要天天擺著家長的派頭。大嫂也受了影響,兩口子三天兩頭吵。在這種家庭環(huán)境里,趙一曼受到了極大的憋屈,忍無可忍中,她再次向大哥提出:“這樣活著實在太沒意思了,我要出門讀書去!”大哥只顧抽煙,頭也懶得抬,說:“不行,我沒錢供你!”這時見屋內一片狼藉,他板著臉大聲喝道:“你裹不裹腳?”“不裹!”“你到底裹不裹?”“我就是不裹!”小一曼的話剛一出口,大哥的巴掌已經打過來了。一曼被打倒在地,嘴角流出了鮮血,可她仍然倔強地爬起來,更堅定地沖著惱羞成怒的大哥說:“你打死我我也不裹腳!”大哥果真野蠻地掄起拳頭繼續(xù)揮打起來,站在一旁的母親看不下去,還是拼著力氣把大哥拉開。大哥稍一用力,母親就摔在地上。母親默默爬起來,用自己的身體擋住了大哥的拳頭。
就這樣,趙一曼在和封建禮教的斗爭中取得了勝利,保留下一雙大腳,爭得了用健康的雙腳走路的自由。日后她要用這雙腳去丈量東北的白山黑水,丈量抗日革命的道路。
所以說,一個人的叛逆性,應該是從小就表現出來的。問題是,很多人的這一寶貴的個性,在小時候就被完全抹殺掉了。這樣的人,將來又怎能擔當起改革社會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