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深
這是一個幾乎無爭的事實,日本人和中國人比任何一位歐洲人到達(美洲)西北地區(qū)都要早得多。
——歷史學家德里克·海耶斯
來自不列顛哥倫比亞和阿拉斯加的古幣證據(jù)[硬幣研究]并不能說明“古中國”與東太平洋海岸有過聯(lián)系。
——考古學家格蘭特·凱迪
正如我們越來越容易接受北歐海盜維金人比克里斯多弗·哥倫比亞到訪北美東海岸要早很多這一事實一樣,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也越來越愿意相信,亞洲的水手們到達北美西海岸的時間,可能要比1542年胡安·羅德里格斯·卡布利洛作為歐洲人首次沿著加州海岸航行的時間要早得多。
關于中國水手可能早已到達過不列顛哥倫比亞海岸的推測,主要是基于對不列顛哥倫比亞和阿拉斯加商貿(mào)交易時所使用的硬幣的研究,其中一些硬幣可以追溯到從未接觸過的中國朝代。早在基督教誕生之前,中國就已經(jīng)在利用磁針和星星來導航了。因此,我們可以想象,亞洲水手利用太平洋洋流就有可能從中國到達北美。加利福尼亞州的考古學家和人類學家已經(jīng)證實,在20世紀80年代,在加利福尼亞的帕洛斯·弗迪斯附近以及遠離門多西諾海岬發(fā)現(xiàn)的錳鑲石的石頭錨屬于中國古代器物。可是,這些發(fā)現(xiàn)遭到了其他一些科學家的反對,他們聲稱這種石頭錨以及壓重線是19世紀美籍華人漁民留下的。
1544年,位于加利福尼亞灣的西班牙人在報告中稱,他們看到了大型中國帆船。在一本頗具爭議的名為《1421年,中國發(fā)現(xiàn)了世界》的書中,一位名叫加文·孟席斯的英國退休潛艇指揮官聲稱,一位叫鄭和的中國水手比哥倫布到訪美國西海岸要早一代人。鄭和(公元1371年—1435年)是名宦官,他奉明朝皇帝朱棣的命令,率領一支由300多艘船組成的船隊前往阿拉伯和非洲東部探險。

加文·孟席斯1421年的書的封面:《1421年,中國發(fā)現(xiàn)了世界》
路易絲·雷瓦西的研究成果——《中國統(tǒng)治世界海洋:龍帝的寶藏艦隊,1405—1433》(牛津大學出版社,1966年),是記載15世紀早期鄭和、周曼和洪寶等中國水手取得具有深遠影響成就的幾本書籍之一。孟席斯在雷瓦西的研究中添加了一堆雜亂的推測,用以支持中國也到達過美洲、南極洲、甚至歐洲的觀點。孟席斯的書出版之后,頗受媒體關注,但一些學術專家認為,他的研究純粹是天馬行空,貽笑大方,難以讓人信服。
更難以捉摸的是慧深和尚早期的海上流浪生活。慧深有時又可拼寫成Hoei-Shin(扶桑之意)。在《翡翠海岸》(2003)一書中,生物學家羅伯特·巴特勒重申一個相同的看法,認為在公元5世紀,慧深和尚曾到訪過“一片東方的遙遠之地,他們通常稱之為扶桑國”。而這片叫作扶桑國的土地,就常在18世紀歐洲地圖上出現(xiàn),其位置應該接近溫哥華島。
美國歷史學家查爾斯·查普曼在《加州歷史:西班牙時期》的一章中指出,慧深和尚就是“古代沿著太平洋海岸游歷的中國人”??死锼埂ぢ鍌惪嗽凇峨p錐季刊》中重復這樣的推測,認為慧深在公元499年回到了中國,并將遙遠的東方陸地根據(jù)一種類似于仙人球、仙人掌、蘋果樹或絲蘭的植物來命名。他接著寫道,“根據(jù)慧深和尚的描述和記載,從日本的阿伊努到扶桑的堪姆卡察的距離就是從阿依努到加州的距離,雖然這里的文化與更南邊的文化很相似,這種相似主要是因為扶桑人都有自己的書寫形式,并用由扶桑植物做成的仿羊皮紙進行書寫?!?/p>
許多研究慧深事跡的人們都認為這種扶桑植物是墨西哥龍舌蘭(又叫黃邊龍舌蘭),哥倫布發(fā)現(xiàn)美洲大陸前的墨西哥人使用這種植物,其功能多樣?;凵罘Q扶桑人當時正在用這種植物來制造書寫的紙張。根據(jù)慧深的描述,扶桑國的房屋使用木梁構造,墊子是用蘆葦編成的。然而,也有其他學者質(zhì)疑慧深是否達到過中美洲,甚至猜測他最遠就只到過朝鮮。
關于慧深前往一個異域國度——扶桑國的敘述,被記載在中國經(jīng)典著作《梁書》,即《梁朝歷史》中。美國學者查爾斯·G.利蘭在他的著作《扶桑,公元5世紀中國的佛教僧侶對世界的探索》(紐約:J.W.布頓,1875)中,將《梁書》第一次翻譯成英語,并加以評述。利蘭并非是一個平庸的嘩眾取寵之輩。他生于1824年,在海德堡和慕尼黑讀過大學,并參加索邦神學院的講座,1848年回到費城學習法律,1851年獲得律師資格。然而,他主要的謀生方式卻是作家兼費城和紐約的雜志出版商。利蘭依據(jù)對古代和現(xiàn)代文學的研究,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書籍,翻譯了海因西里·海涅的作品,創(chuàng)作了《孔子和其他詩歌音樂鑒賞》等一些深奧的評論作品,還對包括吉卜賽歌曲、古埃及、亞伯拉罕·林肯和阿爾貢金族傳說等進行了研究。利蘭對慧深的研究,其實是對德國學者卡爾·弗雷德里克·諾依曼一部1841年作品的增補式翻譯。后來,他受到了法國漢學家約瑟夫·德基涅的一篇作品的影響,這篇作品于1761年發(fā)表在法國學術期刊《法蘭西文學記憶》上。在歐洲,關于扶桑國的故事的最早版本被冠名為《中國人探索美洲海港之航海研究》。

用中國硬幣制作的奇爾卡特·特林基特護眼面具
利蘭與諾依曼的翻譯短小精煉。“中國南齊統(tǒng)治期間,在 ‘永元’元年即公元499年,出了一位佛教僧侶,法號慧深,意為普度,曾到達現(xiàn)在的胡礦區(qū)以及周圍的一些地區(qū)?;凵蠲枋龇錾>啻鬂h的東部約為兩萬里,位于中國的東方。在扶桑國,樹林茂密,樹葉很像心葉羊耳蒜,其枝條像竹葉,該地的居民將其采摘食用。有一種水果外形像梨,卻是紅色的。當?shù)鼐用駮臉淦ど铣槌鲆环N亞麻來制成布料,同時樹皮也可作為一種裝飾材料(或細紋絲綢)。他們的房子都是用木梁建造的,那里的人還不懂得筑城或圍墻?!?/p>
“在這里,他們有自己的書寫文字,并使用由扶桑樹皮制造出的紙張。這兒的人們沒有武器,自然也沒有戰(zhàn)爭;但是在王國的部局中,有南北兩個監(jiān)獄。小罪犯就監(jiān)禁在南部監(jiān)獄,那些犯了較大罪行的人監(jiān)禁在北部的監(jiān)獄;因此,那些將會受到恩典的會被安置在南部的監(jiān)獄,而沒有受到恩典的則被安置在北部監(jiān)獄。被終身監(jiān)禁在獄中的男女可以結婚。但是他們婚后生育的兒子在8歲時就得被賣身為奴,女兒在9歲前被賣身為婢。如果一個人被發(fā)現(xiàn)有罪,人們就會在一個挖掘的坑里舉行集會。他們會往犯罪者身上撒灰,同他永別。如果違法者來自下層階級,那么只有他自己受罰;但如果是來自官宦家庭的,貶謫將會殃及他的子孫,而那些最高階層的將會殃及七代?!?/p>
“君主的名字讀作Ichi。一流階層的貴族被稱為Tuilu;而第二階層的被稱為小Tuilu;第三階層的貴族被稱為是Na-to-scha。每當王子外出,都會有吹鼓手隨行。王子衣服的顏色也隨著年份不同而改變。這種顏色的變化以十年為一個周期,開始的兩年,他的衣服是藍色的;第二個兩年是紅色的;第三個兩年是黃色的;第四個兩年是紅色的;最后一個兩年是黑色的?!?/p>
“牛角非常巨大,容量達10蒲式耳。人們用牛角來盛放各種各樣的東西,還用馬、牛、鹿來拉貨車。雄鹿在此的用途就如同牛在中國一樣,他們用雌鹿的奶制作黃油。扶桑的紅梨產(chǎn)量全年都很豐碩。此外,他們還種蘋果和蘆葦。他們會用蘆葦來編織墊子。這里沒有發(fā)現(xiàn)鐵器,銅、金和銀也不值錢,不作為市場交換的媒介?!?/p>
“以下的風俗習慣將會對婚姻起到?jīng)Q定性的影響:求婚者在自己渴望能夠住進去的房屋(即想追求的女方家)的門前為自己筑起一座小屋,每天早晨和晚上用水沖洗地面并把它打掃干凈。等一年過后,如果少女還不愿意嫁給他,他就該離開;如果愿意,就立即完婚。如果父母去世,他們會齋戒七日;祖父或外祖父去世,他們會哀悼五日;年長或年輕的兄弟姐妹、叔叔阿姨去世,僅需哀悼三日。他們會在遺像前從早晨坐到晚上,專心禱告,但無需穿喪服。如果國王駕崩,他繼位的兒子可以三年不理朝政?!?/p>
“在早些時候,這些人并不是按照佛教教義來生活的。但是就在第二個年號為‘宋孝武帝“大明”’(公元458年)年間,五個乞丐裝扮的僧侶從印度基品國來到這里,并借助一些神圣的佛經(jīng)著作和佛圖畫像來傳播佛教。他們用寺院僧侶們的生活教條來教導人們,因此也改變了這里人的生活習慣?!?/p>
“如果慧深和尚順著日本洋流從東方到墨西哥的話,他就可能去過不列顛哥倫比亞——那么他的敘述就可能是關于不列顛哥倫比亞的第一手資料?!?/p>
慧深的原版故事經(jīng)歷了一個復雜的出版過程——歷經(jīng)各種改編。有種假設稱他在南宋離開中國,當時都城設在南京(公元420年—479年),但他曾在短命的齊朝年間(公元479年—502年)返回中國。雖然記錄齊朝的史料已經(jīng)遺失了,但是關于慧深的冒險事跡卻在有關梁朝(公元502年—557年)的文獻中有所提及。這些史料后來也遺失了,但是摘要卻緊接著記載在《梁朝歷史》,即《梁書》中。這本書大約在公元629年由包括姚思廉(公元557年—637年)在內(nèi)的一群中國官方歷史學家完成的?!读簳分杏涊d了一個名叫慧深的僧侶于公元458年到公元499年間橫渡東方大洋,到達扶桑之地的歷史。大約7世紀之后,馬端臨的歷史百科全書《文獻通考》,于公元1317年從《梁書》中摘錄了慧深的冒險事跡。后來,關于慧深冒險事跡的那個版本,于公元1761年被德基涅翻譯,隨后德基涅的版本又被利蘭(1875)、愛德華·韋寧(1885)和亨利艾特·墨茨(1972)等翻譯成英文版本。
“對于原始文獻,現(xiàn)代性和批判性的翻譯是必不可少的,”1989年皇家哥倫比亞博物館的格蘭特·凱迪寫道,“不過在此之前,可以嘗試解決故事中提到的關于地點方面的爭議?!?/p>
阿門。
參考書目:
Liang Shu(The History of the Liang Dynasty),629 A.D.,column 54,Dong Yi Lie Zhuan,edited by Si’lian Yao,Tang Dynasty.British: Fusang, Or the Discovery of the World by Chinese Buddhist Priests in the Fifth Century,Curzon Press Ltd.,1973,1875.American: Fusang or the Discovery of America by Chinese Buddhist Priests in the Fifth Century by Charles G.Leland,New York:Bouton,1875,8 vol;Harper & Row,1973.An Inglorious Columbus:Or Evidence that Hwui Shan and a Party of Buddhist Monks from Afghanistan Discovered America in the Fifth Century A.D. by Edward Vinning,New York:Appleton-Century-Crofts,1885.Fusang:Or the Discovery of America by Chinese Buddhist Priests in the Fifth Century by Charles G.Leland,Sun Publishing,1981.Pale Ink:Two Ancient Records of Chinese Exploration in America by Henriette Mertz,Chicago:The Swallow Press,1972.1421:The Year China Discovered the World by Gavin Menzies,Morrow,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