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沂蒙山小調
附中的學生上課和住宿都在工業(yè)學院校園里,以后才遷到校外。這樣似乎有兩個好處:一是隨時都可以看到那些大學生,他們都來自祖國各地,有的來自農村,你一看他們光腳板走路就知道,更不必說一口的鄉(xiāng)音了。我們的班主任老師經常告誡我們,這些大學生出身都很好,學習刻苦,為人樸實,將來是國防科技的棟梁之材。又說,你們將來也要和學院的師生們一起聽報告。說到報告,有兩次印象很深刻。一次是一位新華社的老記者,他說,新聞報道很重要,但是有時也會產生偏差,你說有一只貓,貓的爪子是白的,肚皮是白的,尾巴是白的,這樣,你一定會認為這是一只白色的貓,其實這只貓除了爪子、肚皮、尾巴是白色的,其它地方都是黑色的,原來是一只黑白色的花貓!
還有一次報告,作報告的是工業(yè)學院的院長魏思文。他們剛從山東沂蒙山區(qū)搞“四清”運動回來,在介紹農村形勢之后,特意介紹了沂蒙山小調——“沂蒙哪個山呀,風光好啊?!苯Y果全場人都齊聲唱起來。從那一刻開始,沂蒙山小調,悠揚的旋律,和山東貧下中農質樸忠厚的品格,便在我心中牢牢地扎下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