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講 希臘悲劇及其他

文學回憶錄:1989-1994 作者:木心 著


第四講 希臘悲劇及其他

一九八九年三月十九日

在李全武家

再想下去,那時候地球上出現(xiàn)許多天才,偉大的人格、偉大的思想,而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壓根兒不知道老子、孔子、釋迦牟尼。

以相貌、風度論,老子、釋迦也比較漂亮瀟灑??蓱z老子、釋迦,當時也一點不知希臘神話,沒有讀過荷馬史詩。

他離開宮殿,是伊卡洛斯之始:他的王宮,就是迷樓,半夜里飛出來,世界又是迷樓,要飛出世界,難了,但他還是飛了出來,最后發(fā)現(xiàn)生命本身就是迷樓。所謂三藐三菩提。他偉大,悟到生命之輪回,于是他逃避輪回。

我們出自老子故鄉(xiāng),又和喬達摩的故鄉(xiāng)印度為鄰,為什么還是視希臘為精神故鄉(xiāng)?

最了不起的,是希臘將“美”在人道中推到第一位,這是希臘人的集體潛意識。這種樸素的唯美主義,不標榜的。

在中國、印度、埃及、瑪雅、波斯,眾神像代表權(quán)威,恐怖,要人害怕。而希臘人崇拜美麗的權(quán)威。

想和前幾次來個顛倒。此前先說文學,再說觀點,今天一反,先說觀點。

文學與繪畫的藝術(shù)家,小時候聽到希臘,都震動著迷。這是藝術(shù)家精神上的情結(jié),戀母情結(jié)。

希臘偉大,但希臘是個小國家,人口少,面積小。然而,產(chǎn)生了至今無與倫比的偉大藝術(shù),弘麗,高潔。文學、雕刻、建筑,可說是達到最高的境界。數(shù)學、哲學,是人類文化的奠基。西方評價:除了基督教,希臘文化是世界文化可以夸耀的一切的起始。黑格爾(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說:希臘是人類的永久教師。

希臘小,但有相當長時期醞釀文化。荷馬生于紀元前八九百年。亞里士多德(Aristotle)死于公元前三百余年,荷馬是開山祖,亞里士多德是集大成,共歷五百年。

我們是中國人,一定會想,那時候中國如何?那時中國也正偉大,天才降生——公元前八百年,世界是這樣的!

中國呢,李聃(聃,音丹)比荷馬遲一百年出生,約紀元前七百年(一說紀元前五百余年)??浊鸨纫d早五百五十年出生。墨翟比孔丘小幾十年。釋迦牟尼(本名喬達摩)生于公元前五百余年,比孔丘大幾歲。

當年希臘正在造宇殿,起塑像,唱歌,跳舞,飲酒,中國正在吵吵鬧鬧,百家爭鳴,而印度正在吃食,絕食,等等。他們彼此不知道,在這同一個世界還有另外的輝煌文化。

在座今后稱文化名人,要有分寸。老子、孔子,是尊稱,也可稱其名。該有尊稱。

這時代,地球上出現(xiàn)那么多人物、天才,彼此不知道。所以古代的智慧畢竟有限。我以為所謂智慧,指的是現(xiàn)代智慧。再想下去,那時候地球上出現(xiàn)許多天才,偉大的人格、偉大的思想,而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壓根兒不知道老子、孔子、釋迦牟尼,蘇格拉底到晚期,好像有點瘋了,到處去問:世上誰是最智慧的?因此獲罪而死。如果他問到李聃,他的智慧我以為不如李聃。李聃、喬達摩,論智慧,應(yīng)在蘇格拉底之上。蘇格拉底以希臘之心,問世界之大。他再問,只能問到希臘。

以相貌、風度論,老子、釋迦也比較漂亮瀟灑??蓱z老子、釋迦,當時也一點不知希臘神話,沒有讀過荷馬史詩。談到李聃,李聃是非常自戀的,是老牌那耳喀索斯。但不是如那耳喀索斯以泉水照自己,而是以全宇宙觀照。他照見的是道。道可道,非常道。玄之又玄。

喬達摩,他是非常伊卡洛斯。他是王子,宮中美人多。他上街,看見人民,方知人生有病、有孕、有死亡。如此快樂的王子,看到生老病死,明白人生無意義。夜里看見宮女睡態(tài)之丑,他離開宮殿,是伊卡洛斯之始:他的王宮,就是迷樓,半夜里飛出來,世界又是迷樓,要飛出世界,難了,但他還是飛了出來,最后發(fā)現(xiàn)生命本身就是迷樓。所謂三藐三菩提。他偉大,悟到生命之輪回,于是他逃避輪回。

我對古人的崇敬,世界范圍說,就是這兩位。第三位是晚七百年再來的。他是老三,他是耶穌。

老子大哥,喬達摩老二,耶穌是小弟。這小弟來勢非凡,世界都被他感動。

然而希臘的酒神精神,最符合藝術(shù)家性格。我們出自老子故鄉(xiāng),又和喬達摩的故鄉(xiāng)印度為鄰,為什么還是視希臘為精神故鄉(xiāng)?

講希臘三次了。希臘是我心中的情結(jié)。這情結(jié),是對希臘的“鄉(xiāng)愿”。

我是個宿命的唯美主義,瞧不起英國黃皮叢書派的唯美主義,認為王爾德是紈绔子弟,不懂美。春秋戰(zhàn)國的血腥和混亂,我受不了,印度人不講衛(wèi)生,臟不可耐。而中國的思辨,印度的參悟,還不及希臘的酒神精神更合我的心意。

希臘人當年的知識范疇如何?很狹隘。希臘人不知道世界史,不知道世界地理,不知道其他種族。希臘的得天獨厚,是正確、有力、美妙的文字,表達了不朽的思想。從前有一說:詩人不宜多知世事。希臘整個文化藝術(shù)像是一個童貞的美少年。想起希臘,好像那里一天到晚都是早晨、空氣清涼新鮮。整個希臘,是歐洲覺醒前的曙光,五百年光景,是西方史上突然照亮的強光。當時,周圍的波斯、土耳其,還很野蠻。

我的老調(diào):希臘是偶然的希臘、空前的希臘、絕后的希臘,希臘的現(xiàn)在,已糟糕。

希臘神話、史詩,匆匆講過,今天說一說希臘悲劇,然后羅馬文學也趁勢交代一番——再下去就是“新舊約的故事和涵義”,要和耶穌在一起,很興奮,也有點難為情,大家有這種又高興又害羞的感覺嗎,下次要去見耶穌。

正式觀點:

多神→泛神→無神

此中規(guī)律,世界如此。而一神,很難通向泛神,因此不可能無神。所以,希臘諸神今已消失了。叔本華說,泛神論即客客氣氣的無神論。

而基督教(一神)至今不滅,不可能通向泛神。

即此說明,希臘精神是健康的。一開始,他們的諸神之上就有命運。從國君到國民,心照不宣地將命運置于諸神之上。希臘的潛意識,是無神。我的公式,再挑明如下:

多神(命運)→泛神→(觀念)→無神(哲思)

希臘之所以活潑健康,是他們早在神的多元性上,伏下了無神論的觀念。此所以尼采無比向往希臘。文藝復(fù)興,似乎復(fù)的是基督教之宗教,其實復(fù)的是希臘精神。希臘精神是他們在宗教畫中大量夾帶的私貨。

希臘悲劇的通識與基調(diào),是一切都無法抵抗命運。

為什么希臘悲劇能凈化人們的心靈?中國人不知此。

我的看法:希臘人承認命運后,心里在打主意,怎樣來對抗命運。希臘教育的總綱、格言,是殿堂門楣所刻:你要認識你自己(也可說是:尊重你自己)。這是倫理總綱,是認識論。

凡是健全高尚的人,看悲劇,既驕傲又謙遜地想:事已如此,好自為之。一切偉大的思想來自悲觀主義。真正偉大的人物都是一開始就悲觀、絕望,置之死地而后生。

此之謂“凈化”,中國人說“通達”?!巴ā笔钦J識論,“達”是方法論。“通”是觀照,“達”是自為自在的。

相比,希臘人還是比我們優(yōu)秀。希臘對死是正視的,對命運是正視的。正視之后,他們的態(tài)度是好自為之——人道。拿人道去對抗天道,很偉大。他們聰明,認為人道可以對抗天道。

中國人想天人合一。

最了不起的,是希臘將“美”在人道中推到第一位,這是希臘人的集體潛意識。這種樸素的唯美主義,不標榜的。他們高尚。希臘是最早的唯美主義。十九世紀的唯美主義,華而不實。

現(xiàn)在來談偶像崇拜。

在中國、印度、埃及、瑪雅、波斯,眾神像代表權(quán)威,恐怖,要人害怕、懾服。只有希臘人崇拜美麗的權(quán)威、美惡的眾神。維納斯、阿波羅,為什么美?那根本不是一個人。美,最后帶來人格的美:勇敢,正直,戰(zhàn)死不丟盾牌。

為什么美好?美就是快樂。

希臘沒有歷史負擔,沒有傳統(tǒng)風俗、習慣、教條約束他們。這美少年不夢想上天堂,也不想到下地獄。多舒服。

希臘文化是現(xiàn)世的、現(xiàn)實的。他們天然地沒有傷感情調(diào)。希臘的一切藝術(shù),真實、樸素、單純。奇怪的是,經(jīng)歷了那么多繁華,留下這樸素。

希臘由諸多城邦組成。城邦即國家。每一城邦數(shù)千人,臨海,或是島。雅典是最重要的城邦,不及我住的瓊美卡大,城邦里上演悲劇,全城免費觀看。

希臘文學,百分之八十已失去。留下的百分之二十,現(xiàn)藏雅典亞歷山大圖書館。

希臘與波斯大戰(zhàn),勝。歐洲后來的愛國主義皆以戰(zhàn)勝波斯為標志。當時,文明戰(zhàn)勝野蠻,贊美生存,即愛國主義。

所謂希臘悲劇,即雅典戲劇。紀元前484—前431年,在這五十三年中,產(chǎn)生了希臘悲劇。

對照:英國伊麗莎白時期的戲劇,也就三十余年的光榮。

早期希臘戲劇,發(fā)源于崇拜神的舞蹈(祭神,每春葡萄發(fā)葉時祭酒神),再轉(zhuǎn)化為悲劇。此后出大戲劇家,豐富了戲劇,名義上仍借春祭。雅典劇場:圓形,第一排是教士、祭酒的座位,酒神(似教父)在正中有特別座位,背高,大,曲臂椅。

劇場可容三萬人,所有希臘國民都可以到劇場,由國家付錢。當時國君認為這是對每個國民應(yīng)盡的義務(wù)。

劇目競賽,演員由富翁供養(yǎng),作家以劇本參加競賽。每個作家必有自己的合唱隊。賽有勝敗,然在希臘不會失敗。他們認為,在酒神慶典上怎能失敗,故參賽三人都得獎。

當時最有名的悲劇家:

老大:埃斯庫羅斯(Aeschylus,約525 BC—456 BC)。

老二:索??死账梗⊿ophocles,約496 BC—406 BC)。

老三:歐里庇得斯(Euripides,約480 BC—406 BC)。

演出情況:最早,所有優(yōu)伶在舞臺與觀眾間的空地上表演,化妝在幕帳內(nèi)。當時合唱隊是全劇的靈魂。演員扮相龐大,不好看,動作慢,以說為主。面具起擴音器作用。有引子、序曲,劇中有人出來預(yù)告劇情,劇末有人扮神出來講安慰的話,大家聽候“凈化”(Catharsis),散回各自生活。

埃斯庫羅斯,生于公元前525年,當過兵,參過戰(zhàn),以戰(zhàn)爭生活入劇。首著作于二十六歲。像莎士比亞那樣,在自己戲中當演員。據(jù)說共有九十多種作品,留下比較完整的有七種。

人類不能逃脫命運,不能逃脫復(fù)仇之神的追逐——這是劇的中心思想。劇情都是神話與民間傳說。

據(jù)說,他少年時在葡萄園中睡熟,夢酒神,指令他寫悲劇。

他的作品特點是恐怖、有力,沒有戀愛故事,劇中音樂是他自己配。

他自稱其作品是荷馬大宴會上的幾口菜。

僅存七劇本。以“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為最有名。共三篇:一,《盜火者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 the Fire Bringer);二,《被囚的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 Bound);三,《被釋放的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 Unbound)。其中以第二篇最動人(第一、第三部僅存片段),是普羅米修斯被伏爾坎囚于山頂,向天地哭訴他本是神。受刑,以鷹啄普羅米修斯胸膛,食盡五內(nèi),翌日復(fù)長成,再被鷹食。

另一本稱《阿伽門農(nóng)》(Agamemnon),三聯(lián)大戲。

埃斯庫羅斯死于公元前約456年。相傳死于在劇本競賽中失頭獎。

索??死账故侨咧凶钪?,小埃斯庫羅斯三十歲,大歐里庇得斯十五歲。他是世界文學史中最快樂的作家,形象壯健、美麗,精于體育和音樂,十六歲被選為少年歌唱隊領(lǐng)班。歌唱時裸體,戴花環(huán),執(zhí)金琴。

成長于愛國主義熱情,雅典人以偉大的光榮與喜悅對待索??死账?,稱他為“小蜜蜂”(Attic Bee,蘇格拉底的綽號是“牛虻”)。后入政界、晚年被封為大將,他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福將,生在講究道德又不主張禁欲的希臘時代,如天才一樣,懂得逃,逃出熱情。

產(chǎn)一百多種劇本,僅留七種。有《俄狄浦斯王》(Oedipus the King),等等(古代的書名多是人名)。

索??死账贡惹叭烁鼮槿诵曰?、人間化,從宗教熱情轉(zhuǎn)化到人間的合理化。他改進了演員的戲劇服裝,使其華美,改進了合唱,使其豐富。不像埃斯庫羅斯劇那么暴狂,比較文雅。他的晚年生活快樂,自稱不知憂愁。別人稱,他的冥國一定如生前般快樂。

埃斯庫羅斯是剛毅的士兵,索福克勒斯快樂健康,是參與國事的名士;而歐里庇得斯是個隱士,厭惡城市、群眾,在藝術(shù)上是個改革派。他生于公元前480年,二十五歲首次參加悲劇比賽,出處女作。十余年后得第一獎。后離雅典,到馬其頓(馬其頓最早的國王是亞歷山大),終其生。馬其頓國王寵歐里庇得斯,為眾臣所嫉,死于謀殺,被一群野狗咬死。

歐里庇得斯生時,雅典人已不太信神。埃斯庫羅斯時代神話題材正盛,索??死账咕C合之,到歐里庇得斯,寫人間普通人。后世稱他為浪漫主義開山祖。

他認為神的傳說是不道德的。如果真有神,不必崇拜;如果沒有,希臘道德觀豈非崩潰?他認為道德即美,不應(yīng)賞罰是非。道德的好,乃因為美。他以性格分析見長,敏銳,尤對女性心理分析為高。

歐里庇得斯一生大概寫有七十五種劇本,約十八種傳世,得過五個第一獎。惡行會得惡報,這是他劇中的思想。

落落寡合,不與官方接近。而得獎多,留作品多,可見當時為人熱愛接受。歐里庇得斯死時舉國哀悼,名聲很大。其時索??死账挂步馈4撕?,希臘悲劇時代告終。

文學史是文學家的事。

喜劇不僅引笑,還加入諷刺,對公眾的愚蠢加以批評。喜劇也比賽。

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生于紀元前448年,相傳作品有四十四種,傳世十一種——現(xiàn)存最早的希臘喜劇,就此十一種。

他是保守派,與革新的歐里庇得斯等是對頭,責備歐里庇得斯派,不贊成英雄化。政治家、哲學家、法律家,他都諷刺。最著名作品《蛙》(The Frogs),文筆銳利。卒于約紀元前385年。此后新喜劇起,遠不如前,合唱隊已失去贊助人。

現(xiàn)在來介紹希臘的詩人和散文家。

荷馬史詩盛行期,有一位詩人叫赫西俄德(Hesiod,生卒年不詳),遲荷馬生一百年,不很為人知。所謂貴族、平民,在藝術(shù)家不是指出身。所謂貴族,指少數(shù)主張超人哲學的人。歷史上評荷馬為貴族,然荷馬出身寒苦,而評赫西俄德為平民。后世有貴族化、平民化之說。

赫西俄德在取材與觀念上不同于荷馬,不寫英雄,寫農(nóng)民、平民。有作品《工作與時日》(Works and Days),反映農(nóng)民生活的情景、人事,詩歌八百多段,有教訓(xùn)勸導(dǎo),也有占卜內(nèi)容。詩風滯重,時有好片斷,屬現(xiàn)實主義。荷馬是浪漫主義。

赫西俄德不如荷馬出名,但對后來文學上的寫實主義影響很大。另有九位詩人,其中女詩人薩福(Sappho),大名鼎鼎。一說其美,一說其矮、丑。一說其乃最早的女同性戀,一說其死于失愛。

她代人寫情書:“當你打開我的信,不看到最后的名字你就不知道了吧?”

薩福與荷馬齊名,但留下詩作極罕。

她出生于三位悲劇家百年之前,紀元前600年左右。被推崇為第十位繆斯(Tenth Muse),也稱為“格萊女神之花”(Flower of the Graces)。評者稱其每一句詩都完美。

如為漁夫?qū)懩怪俱懀骸皩⑦@籃,這槳,放在某某墓上,這么少啊,這個人的財產(chǎn)。”又如:“好像甜蜜的蘋果,在最高的枝端好像有人忘了它,不,是他們采不到它?!?/p>

不過,韻事越多,名越大。我的公式:“知名度來自誤解?!?/p>

沒有足夠的誤解,就沒有足夠的知名度。

另兩位詩人:品達(Pindar)、西摩尼得斯(Simonides of Ceos)。他們見稱于文學史,是由于后期抒情詩人的翹楚,不僅是地方性的,而且是全希臘的。

其詩作歌頌奧林匹克的競技者。當時的勝者,有詩人獻詞歌頌。所頌者,包括神或死者。品達擅長此類頌詞,很坦率,很現(xiàn)代,稱:我為自己生活,別人我不管(十足個人主義)。又如:“時間的房門開了,美麗的植物看到春天?!?/p>

西摩尼得斯比較富有原創(chuàng)性,寫挽歌、墓志銘、凱旋歌、頌歌(頌歌向來是詩體,中國的大雅、小雅,也是頌體詩)。他也寫神話,如佩耳修斯的母親在海中遇風暴,抱嬰兒哀,但心里想:風暴,黑暗,海危險,嬰兒不知。心遂稍安。

會寫詩。美的。

希臘散文,表現(xiàn)在言說、歷史、哲學。

大演說家德摩斯梯尼(Demosthenes),雅典人。生于公元前384年,前322年卒。其時希臘各邦勢力衰弱,馬其頓虎視眈眈。德摩斯梯尼到處游說,說辭有力,激使人民抗敵(時腓力二世統(tǒng)治馬其頓)。

歷史學家,三者最有名:

希羅多德(Herodotus,約484 BC—425 BC)。

修昔底德(Thucydides,約460 BC—400 BC)。

色諾芬(Xenophon,約427 BC—355 BC)。

希羅多德被稱為“歷史之父”。他之生時,正是雅典戰(zhàn)勝波斯(他本人出生于小亞細亞)。少時好旅行,著作《歷史》共九卷,前六卷敘波斯、希臘國史,后三卷寫希臘、波斯戰(zhàn)爭,溯及埃及史。他的史書多想象,史實有誤,文筆生動。

修昔底德寫戰(zhàn)爭史(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使雅典衰落),親歷戰(zhàn)爭。他不依神的觀念,重事實,保持客觀見解。著《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史》,八卷,包括當時許多大人物的講演。

色諾芬寫過蘇格拉底,不敢恭維。柏拉圖寫過蘇格拉底,幫蘇格拉底忙,色諾芬?guī)吞K格拉底的倒忙。

普魯塔克(Plutarch,約46─120),我最贊美的傳記作家(所謂傳記作家,就是以史入傳,如司馬遷)。用希臘文。名著《希臘羅馬名人傳》,一稱《希臘羅馬偉人傳》(Lives of the Noble Grecians and Romans)。此后影響甚巨。莎士比亞的悲劇,即多以普魯塔克的作品為藍本。

后世大人物多從其作品中汲取力量和靈感。他本身偉大,故寫的人物光輝燦爛,又重事實。

紀元前四五世紀,雅典出三位大人物:

蘇格拉底(Socrates,469 BC—399 BC),口才。

柏拉圖(Plato,約427 BC—347 BC),文才。

亞里士多德(Aristotle,約384 BC—322 BC),全才。

這三位,長話不能短說,單是蘇格拉底,我可以從現(xiàn)在起談,談到明天早上,信不信由你,談不談由我。由我,就暫時不談。

生在后現(xiàn)代的人,如何研究這三位,實是在找真理。至今,還有真理埋沒在他們身上。我不忍盜墓,愿代客盜墓,不取分文。

這三位大人物以血肉之軀去想,現(xiàn)代人以方法、儀器思想——蘇格拉底思想時,無人敢驚動。立至天明,不動,思想。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