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段
人生在世,誰都有各種欲念,其中,尤以想登上天皇之寶座者居多。誠然,皇親國戚及其子孫后代,都是金枝玉葉,非尋常百姓可比。位極人臣的攝政關(guān)白[1]等自不待言,就連普通的公卿、舍人[2]等,也同樣為人所稱羨。
他們的子、孫,雖說官階會漸次降低,卻也依舊品味高雅。而身份在此之下的人中,也會有人或因家境良好,或因時運亨通而揚揚得意起來。然而,其本人或許自以為了不起,可在旁人眼里,實在是不值一笑的。
這世上,恐怕沒什么像和尚這么不被人羨慕的了吧。清少納言[3]在《枕草子》中寫道“出家人被人視為木屑”,正是其真實寫照。縱然僧侶依仗權(quán)勢而作威作福,世人也不怎么將其放在眼里。
正如圣僧增賀[4]所說的那樣,僧人作為佛門弟子,如果受到世俗之人的阿諛奉承,理應覺得惶恐才是。因為這就違背了佛祖的教誨。與此相反,見到一心遁世修行的僧人后,人們還是會心生效法之念的。
不論何人,容貌端正,風采動人,總是令人向往的。倘若言辭妥帖得當,神態(tài)溫婉可親,不那么絮絮叨叨的招人生厭,那就更叫人樂意與之廝守了。然而,要是長相不錯,卻出人意料地每每顯露其令人失望的卑劣本性,那就極為可惜了。
一個人的身份、門第、容貌等是與生俱來的,可只要有賢而又賢的上進心,其品行秉性也是可以改變的。一般而言,即便容貌、脾性都很出眾,可要是腹內(nèi)空空,胸無點墨,就會遭人鄙視,被看作相貌丑陋、本性卑劣之輩的同類。那可真是萬分遺憾了。
若有可能,就該學習正經(jīng)的學問,研習漢學,創(chuàng)作漢詩漢文,精于和歌、絲竹之道,通曉典章故實,在政務、典儀等方面成為大家的楷模。這才是理想的人品。
與此同時,還需寫一筆好字,有一把嘹亮動聽、中節(jié)合拍的好嗓子,一個謙讓之后也能來者不拒的好酒量,方為堂堂好男子。
[1]天皇年幼時由太政大臣主持國政,稱為“攝政”,天皇親政后,“攝政”便成“關(guān)白”,相當于中國古代的丞相。關(guān)白本為“陳述、稟告”之意,出自《漢書·霍光金日磾傳》“諸事皆先關(guān)白光,然后奏御天子”。
[2]大內(nèi)侍衛(wèi)。
[3](約966—?)日本平安時代中期宮廷女官、隨筆女作家、歌人。“清”為姓,“少納言”則為其宮中之職稱。本名不詳。所著《枕草子》與紫式部的《源氏物語》并列為平安女性文學的代表作。另著有個人和歌集《清少納言集》。
[4](917—1003)日本平安時代中期天臺宗僧人,橘恒平之子,在比叡山師從慈慧修行。因厭惡俗世名聲,裝瘋后入多武峰生活約四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