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滿江紅(直節(jié)堂堂)

辛棄疾詞選 作者:


滿江紅

題冷泉亭[1]

直節(jié)堂堂,看夾道冠纓拱立[2]。漸翠谷群仙東下,佩環(huán)聲急[3]。誰信天峰飛墮地,傍湖千丈開青壁[4]。是當(dāng)年玉斧削方壺,無人識[5]。 山木潤,瑯玕濕[6]。秋露下,瓊珠滴。向危亭橫跨,玉淵澄碧[7]。醉舞且搖鸞鳳影[8],浩歌莫遣魚龍泣[9]。恨此中風(fēng)物本吾家,今為客[10]!

[1]冷泉亭:在臨安(今浙江杭州)西十五里武林山(又名靈隱山)飛來峰下,唐杭州刺史元藇建,白居易作《冷泉亭記》:“東南山馀杭郡為最,就郡言靈隱寺為尤,由寺觀冷泉亭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尋,廣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勝概,物無遁形?!綐錇樯w,巖石為屏,云從棟生,水與階平?!?/p>

[2]“直節(jié)堂堂”二句:直節(jié),喻竹。堂堂,形容高大。冠纓,喻松。拱立,喻官員執(zhí)笏板而立。這兩句是寫道兩旁的松竹成行。

[3]“漸翠谷群仙東下”二句:環(huán)珮,喻水聲丁冬。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边@兩句說向東漸入翠谷,仿佛來了一群仙人,聽到環(huán)佩丁冬的響聲。

[4]“誰信天峰飛墮地”二句:天峰飛墮地,用飛來峰故事。《淳祐臨安志》卷八:“武林山……上有五峰,曰飛來……晏殊《輿地志》云:‘晉咸和元年,西天僧慧里登茲山,嘆曰:此是中天竺國靈鷲山之小嶺,不知何年飛來?佛在世日多為仙靈所隱,今此亦復(fù)爾耶?因掛錫,造靈隱寺,號為飛來峰。’”作者不相信佛教傳說,連帶對飛來峰千丈石壁的開鑿也表示懷疑。

[5]“是當(dāng)年玉斧削方壺”二句:方壺,傳說渤海中五座神山之一,見《列子·湯問》,說“其山高下周旋三萬里,其頂平處九千里……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種”;又一說為海上三仙山之一,見《史記·封禪書》。這是繼上句,說也許是當(dāng)年佛用玉斧所鑿削,然而沒人記載此事。

[6]瑯玕(láng gān):美玉,此指山石。

[7]玉淵:指湖。白居易《冷泉亭記》載:“亭在山下,水中央?!庇州d:“夏之夜,吾愛其泉渟渟。”

[8]鸞鳳影:形容舞姿倒映在湖中,如鸞飛鳳舞。

[9]魚龍泣:魚類聞歌而靜止,如哭泣。范成大有《愛雪歌》,也說“歌呼達(dá)曉魚龍愁”。

[10]“恨此中風(fēng)物本吾家”二句:作者家鄉(xiāng)在濟(jì)南,大明湖風(fēng)光秀麗,不減西湖,作者見西湖引起思鄉(xiāng)情緒,于是說,看到西湖靈隱寺、飛來峰、冷泉亭的景物,仿佛看到我家濟(jì)南大明湖,可惜自己不是在家中,而是在江南為客。ft

【點(diǎn)評】

此詞是乾道七年(1171)秋作者在臨安所作。詞中描寫的是飛來峰和冷泉亭的美景,重點(diǎn)寫蒼松翠柏、青蔥石壁和橫跨小溪中的危亭。全詞打亂上下片結(jié)構(gòu),著力于景物的刻畫描摹,使如身臨其境。當(dāng)此美景,醉舞浩歌,自然成為每一個游客情不自禁的宣泄方式。然而,此詞并不僅僅為了冷泉亭的美景而寫作,歇拍的兩句“恨此中風(fēng)物本吾家,今為客”,才是詞的主旨所在。全詞大費(fèi)筆墨寫盡冷泉亭的勝概,就是為了說作者的故居同樣有此美景這一句。僅此一句,即傳達(dá)出作者不盡的鄉(xiāng)愁,游子不盡的江南為客的悲傷。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