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香里的哀愁
時間無聲無息地流逝,剝落了透明的蟬衣,洗滌了灰色的巷道,吹開了粉嫩的花蕾,吹散了淡雅的芬芳。夏盡秋至,冬去春來。樹木的葉子綠了又凋零,凋零后再萌芽,周而復始。地上那串小腳印,從歪歪扭扭到走成一縷直線,再到步子穩(wěn)當,經(jīng)歷了不少的時間。在這段時間里,小小的瓷器一般的可人兒長大了,從父親那里遺傳來的優(yōu)雅和詩韻也漸漸從她身上散發(fā)出來。
1909年,林家將住所遷至蔡官巷,林徽因在這里度過了3年的時光。在這里,5歲的林徽因開始識字讀書。教會她讀書寫字,讓她愛上書香的,不是她的父親,也不是她的母親,而是她的大姑。
林徽因的大姑林澤民是一位大家閨秀,她從小熟讀四書五經(jīng),熟習傳統(tǒng)禮教,為人溫婉友善,無論走到哪里,人們都能感受到她的身上洋溢著別樣的嫻靜和優(yōu)雅。這樣一位知書達理的女子,偏又知曉詩詞歌賦,擅長琴棋書畫,在當時的女子中實屬難得。
晚風吹,樹搖動,洗筆樹下清池,梅開墨香隱隱。常言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將一枚絲帕夾入散發(fā)著墨香的書卷中,久了,絲帕上雖無字跡,卻也墨香淡淡;若是將絲帕放入酒香四溢的地下酒窖,久了,絲帕上便會沾染上酒的濃香;若是將絲帕放置在舊物堆積、不見光亮的儲藏室里,久了,絲帕便會透著一股陰冷潮濕的味道。
5歲的林徽因像一張純白無污的細軟紙張,像一絹純凈無香的柔美絲帕,在這位端莊優(yōu)雅的大姑的影響下,林徽因也開始愛上那些被麻線串成冊的紙張,愛上那些散發(fā)著墨香的方塊文字,和那些由方塊字串聯(lián)成的優(yōu)美句子。
大姑耐心地教,林徽因認真地學,隨著認識的字越來越多,她也越來越能體會到那些詩詞中所蘊含的意境,越來越能感受到文字的美妙和神奇。書中描述的那些景象讓她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書中描寫的那些事情讓她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情感,于是,她對書籍的喜愛也一天天加深,除了家人,書成了她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書香伴隨著她成長,影響了她的一生。在閱讀書籍的日子里,她那天生的優(yōu)雅氣質(zhì)也被加上了一層光環(huán)。書中那些優(yōu)美的辭藻和句子印在她幼小的心靈里,營造出一種別樣的氛圍。她變得與許多同齡的孩子不同,談吐中無意流露出的優(yōu)雅和成熟常常令人們驚嘆,世間怎能有如此清新脫俗的小女孩。
每個人在初生之時,都不知憂傷為何物,只要張開的小嘴吸入了香甜的乳汁,內(nèi)心就會感到無比的舒適和安寧。而隨著年齡的增長,經(jīng)歷的事情越來越多,頭腦中那單調(diào)的線條也就開始發(fā)生變化,或波動不停,像海風激起的浪花;或糾纏打結(jié),像被貓咪玩亂的毛線。當一個人懂的事情越來越多,對世間之事看得越來越透時,那傷感也就隨之越來越重了。當一個小孩子學會了察言觀色,她的童年便止于此了。
林徽因的可愛和天資聰穎讓她深得全家人的喜愛。對于一個小孩子而言,這本應(yīng)是件高興的事情。可是,在不知不覺中,那份優(yōu)雅中卻揉進了些許憂傷。幼小的心靈中也生出一絲哀愁,那哀愁來自于父親,也來自于母親。
從小受到優(yōu)越教育的孩子往往有一顆敏感的心。漸漸長大的林徽因發(fā)現(xiàn),父親每一次面對自己的時候,總是笑顏慈愛,而面對母親的時候,則冷冷的,看不出絲毫的溫存。起初,她對這一現(xiàn)象不理解,試圖讓父親像對自己一樣對待母親,可是父親仍然對母親保持著那種生疏的態(tài)度,即使偶爾對母親流露出一些溫和,那也是因為她的存在。
待長大一些,林徽因漸漸知道了,父親為何會這樣對待母親。
在當時的年代里,大戶人家娶妻納妾都是平常事,更何況林家是有名的官宦世家。林長民一生共娶了三位夫人,而林徽因的母親何雪媛在十四歲時嫁入了林家,成為林長民的二房夫人。
感情上最痛苦的事情不是與心愛的人生離死別,而是與他朝夕相對,卻永遠走不進他的心。自從嫁入林家后,何雪媛的心中便有著這樣的感觸。何雪媛滿懷希望地嫁入林家,本以為自己能夠在這里過上安定幸福的生活,而進入林家之后,她才發(fā)現(xiàn)這里的環(huán)境與自己從小生長的環(huán)境完全不同。無論是生活習慣,還是思維方式,自己都難以跟得上丈夫的步子。
與林長民不同,何雪媛出身于商賈之家,是一名浙商家中的千金小姐。雖然家境很好,從小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可是她卻從未進過一天學堂,不曾讀書識字,也不曾學習那些女子的傳統(tǒng)禮教,女紅和書畫更是一樣不通。嫁入林家后,何雪媛既無法與丈夫一起欣賞那些高雅的藝術(shù),也不懂得持家之道和相夫教子,這都讓林長民十分失望。同時,何雪媛那種身為大小姐的高傲和嬌慣作風,更讓林長民心中感到非常不舒服。
作為一名留洋回國的海歸,林長民的眼界是開闊的;作為一位擅長詩詞歌賦、精于書法的才子,他的心氣也是高傲的。面對一個與自己毫無共同語言的女人,林長民實在找不到,也無心去尋找與這位妻子融洽相處的方式,更不要說對她心存愛意了。索性,他選擇了冷落。他的母親游氏也不喜歡這個兒媳婦,于是,何雪媛只能在林家默默地生活著,做著一位有名無實的“林家二夫人”。
這一切,直到林徽因出生后才有所好轉(zhuǎn)。
或許是實在太喜歡這個美麗聰慧的女兒,林徽因出生后,林長民對何雪媛的態(tài)度變得客氣了許多。雖然仍然沒有喜愛的成分,卻也不是完全的冷漠。有時,為了滿足女兒小小的愿望,他也會對何雪媛言語輕緩一些。然而,何雪媛的地位并沒有改變,林家上上下下對她的態(tài)度也沒有過多的改善,所有人能夠?qū)λ蜌?,不過因為她還是名義上的“二夫人”,不過因為她是林家最可愛的小姐的母親。
再后來,林長民結(jié)識了一位性情溫婉、年輕美麗的上海女子,并深深地愛上了她。這位名叫程桂林的上海女子出身平凡,同樣不懂文學書畫,可是她卻懂得如何服侍自己的丈夫、如何持家、如何教育孩子。生于平凡家庭的程桂林帶給林長民一種前所未有的溫馨,他想,或許這才是一個家應(yīng)該有的感覺,于是,他將程桂林娶進了家門,使她成為自己的三夫人。
紅綢幾尺,紅布一塊,精心地準備,熱鬧地操辦。林長民滿心歡喜,老夫人喜上眉梢。程桂林性格如水,溫順賢良,待人謙遜,從不與人爭執(zhí),一進入林家,就得到了老夫人的喜愛。林長民對她更是寵愛有加,雖然工作在外地,很少能夠回家,但只要一回到家,他就會陪伴在她的身邊。若不是因為林徽因的存在,此時的林長民怕是已經(jīng)忘記了自己還有一位明媒正娶的二夫人。
從來只聽新人笑,有誰聞得舊人哭?一直被丈夫冷落的何雪媛看到丈夫?qū)α硪晃慌藘A心傾情,心中的苦澀豈是一兩句話便能說得清的?想到自己從小被家人當作掌上明珠,再看看如今那如在冷宮之中的生活,她心中的哀怨越來越深、越來越重??墒?,雖然心中有著太多的不痛快,在這樣一個官宦之家,她也無力去改變丈夫不愛自己的事實,只能默默地忍受著。
何雪媛帶著林徽因從前院搬了出去,住進了偏僻的后院。這里少有人來,與其說這里清靜,倒不如說這里冷清。林徽因每天在前院玩耍學習后,就回到后院,與母親住在一起。前院里的熱鬧和后院里的冷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敏感的林徽因心中意識到了什么,可是她卻什么都做不了。
冷漠無形無影,卻能如一把鋒利的刀子般,一刀刀割痛人心。當冷冷的風吹進空空的房間,無邊的夜籠罩靜靜的小院,院中的花打著冷戰(zhàn),花香變得淡然無味,花瓣也變得黯然無色。院中的人流著清淚,淚水中閃著孤寂,也閃著哀愁。搬到后院的何雪媛像生在院墻角落里的一朵小花,只得在沒有人的時候,一遍又一遍地細數(shù)著丈夫的無情,抱怨著生活的不公。
林徽因愛她的父親,愛那個每次看到她都笑盈滿滿,將她視為驕傲的父親;她也愛她的母親,愛那個有著優(yōu)雅氣質(zhì),卻整日里憂愁滿面的母親。無奈父親與母親總是不能融洽相處。
父親是從來不踏入后院半步的,想要見他,只有去前院,而去了前院,看到的就不只有父親,還有那位似水柔情的二娘。看到父親對二娘的呵護,看到二娘幸福的笑臉,她的心中有不忍,也有羨慕。她明白,二娘并沒有錯,可自己的母親也同樣沒有錯,為什么明明生活在同一個大家庭里,母親和二娘受到的待遇卻天差地別,明明擁有同一個父親,自己卻不能像弟妹們一樣與父母共享哪怕只有一小段的幸福時光?
童年的記憶在她的心上第一次涂上了一道擦不去的墨痕,深深的、濃濃的。那小小的女孩心中,雖然還不曾體會到什么叫作愛,卻已然明了不存感情的家庭中,必然有人會受傷,也許是一人,也許是兩人,也許是三人……每當看到母親的眼神,她便深深地感受到了那傷的痛楚。
或許從那時起,她便決定今生都不要重蹈母親的覆轍?;蛟S正是童年的這段經(jīng)歷,讓她在日后心生“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之念,讓她定下絕不與任何人分享自己情感的念頭,所以她才會在日后的感情道路上,寧愿拒絕別人對自己的追求,也不愿傷害一位無辜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