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跟屁蟲變秦王
邯鄲,戰(zhàn)國時期趙國都城。
邯鄲城中,有一片相連的高臺宮殿,原是趙武靈王檢閱軍隊和觀賞歌舞的地方,被稱作叢臺。
叢臺以南,就是邯鄲百姓居住的尋常巷陌。
公元前258年的一個深夜,一陣幼兒的啼哭劃破了這片小巷子的寧靜。
“快讓孩子別哭了?!币粋€青年男子焦急地低聲命令。在他面前的是一名美貌的少婦,懷中抱著一個兩歲多的幼兒?!爱惾斯樱覀兛焐下钒?,再不走就來不及了。”一個中年人在青年男子旁邊催促著。
這個中年人正是呂不韋。原來呂不韋西去秦國為異人游說。終于說服了華陽夫人認異人做了兒子。經(jīng)過華陽夫人的努力,異人被安國君立為繼承人。隨后呂不韋回到邯鄲,繼續(xù)為異人活動,爭取趙國能釋放異人回國。這時秦趙兩國關(guān)系日趨緊張,戰(zhàn)爭陰云密布。趙王認為如果放異人回國,有可能緩和兩國的關(guān)系,于是同意送異人回國。但萬萬沒有想到,就在這時,秦國派上將王齮(yǐ)圍攻邯鄲。趙王惱羞成怒,改變了主意,想殺死異人出氣。才有了呂不韋和異人深夜逃亡的這一幕。
位于河北省邯鄲市的武靈叢臺,據(jù)說是戰(zhàn)國趙武靈王練兵的地方。
呂不韋拿出黃金,把趙國南門守城軍將賄賂了一個遍。對守城將士說自己是來邯鄲經(jīng)商的客商,不幸在咸陽趕上戰(zhàn)火,想回老家避難,希望行個方便。守城將士一聽是個商人,就沒往心里去,何況又有金子在一旁“說話”,樂得行這個方便,答應(yīng)放呂不韋一行出城。異人改頭換面,裝作呂不韋家人混出南門,一溜煙回到咸陽。二人到咸陽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拜見華陽夫人。華陽夫人娘家在楚國,呂不韋特意讓異人換上楚國人的服裝,以表示對夫人的敬仰。華陽夫人一見眼前這個寶貝兒子如此孝順,居然換上了楚國人的衣服,喜出望外,索性賜給異人一個新名字——子楚。
呂不韋二人逃走后,趙姬帶著兩歲多的嬴政逃回了娘家。趙姬娘家是邯鄲城中有名的富豪,娘家人將母子二人庇護起來。趙國面對這孤兒寡母,也沒有為難她們。
在當時戰(zhàn)國七雄的都城中,齊國都城太靠東了,楚國都城太靠南了,秦國都城太靠西了,燕國都城太靠北了。而邯鄲處在中原腹地,四通八達,是當時天下聞名的“時尚之都”,甚至邯鄲人走路都有人要學(xué)。有一則成語叫“邯鄲學(xué)步”,講的是一個燕國人來到邯鄲,他看邯鄲的一切都那么新鮮時尚,就連邯鄲人走路的姿勢都是那樣優(yōu)美,于是他就學(xué)邯鄲人走路,結(jié)果不但沒有學(xué)會,反而連自己原來走路的方式都忘記了,只好爬著回國了。
這雖然是個笑話,但也反映了邯鄲引領(lǐng)天下風(fēng)尚的地位。當時的邯鄲,云集了各國的大人物、大學(xué)者、大商人。從小生長在這樣的環(huán)境,嬴政見多識廣,有了比同齡孩子豐富得多的知識和閱歷。而作為逃跑后的秦國人質(zhì)留在敵國的孩子,他甚至不如一個雨天在別家屋檐下躲雨的路人。嬴政活得小心翼翼,稍不留神就要受人欺負甚至有生命危險。這也養(yǎng)成了嬴政隱忍、陰險、猜忌的性格。
具有同樣身份和境遇的人是最有共同語言的。與嬴政身份類似的人,就是那些諸侯國派往趙國的人質(zhì)們。其中有一個燕國派來的人質(zhì),姓姬名丹。因為是燕國的太子,人稱燕丹或太子丹。燕丹已經(jīng)是燕國的太子,而嬴政只是秦國太子的一個孫子而已,地位差距較大,加上燕丹比嬴政年長幾歲,嬴政理所當然地成了這個大哥哥的“跟屁蟲”。燕丹對嬴政很照顧,他們成了要好的朋友。
嬴政以為可以一直跟在燕丹的背后,默默度過自己的童年。不想在他九歲(前251)的一天,一則爆炸性的消息傳到邯鄲——在位五十六年的秦昭王,駕崩了。嬴政的祖父安國君做了秦王。趙國希望與新任秦王緩和關(guān)系,為表示誠意,允許趙姬母子回國。九歲的嬴政辭別了朝夕相處的伙伴,同母親一起被侍衛(wèi)護送著來到咸陽。對于嬴政來講,咸陽是一個陌生的故鄉(xiāng),秦王是一位從未見過面的祖父。這位新來的小王孫,并沒有意識到,從此刻起,自己的政治生命之車駛?cè)肓丝燔嚨馈?/p>
安國君沒有做秦王的福分,過了一年的守孝期,正式加冕僅僅三天,就暴病身亡了。子楚(即異人)順理成章地繼承了秦國王位。子楚即位后,不忘舊恩,對呂不韋的所有許諾都一一兌現(xiàn)。他尊奉華陽夫人為華陽太后,并立趙姬所生的兒子嬴政為太子,拜呂不韋為相國,封文信侯,執(zhí)掌朝政大權(quán)。而子楚在位也僅僅三年,就在三十五歲的壯年去世了。
公元前247年,年僅十三歲的嬴政即位成為秦王。嬴政也許想過自己將來有一天會成為秦王,但絕沒想到這一天來得這么快。這個坐在咸陽宮高高的大殿上,接受文武百官朝賀的十三歲孩子,在恍惚間被歷史莫名其妙地推到了一個他從來不曾準備過的位置。要知道四年前,他還是邯鄲城里那個可有可無的“跟屁蟲”。望著大殿外雄偉壯麗的咸陽城,嬴政一下子長大了。
多知道點
原來是一家
趙國國王與秦國國王本是一家,都是伯翳的后代,原本都姓嬴。伯翳的后代中有一個叫造父的人,他是周穆王的“司機”,專門為周穆王趕馬車。周穆王特別喜愛游山玩水,造父趕馬車的技術(shù)很高超,周穆王坐在車里面又快又穩(wěn)。于是造父得到封賞,被周穆王封到趙城(今山西省趙城縣),其子孫后代因而就姓趙了。由于嬴趙一家,嬴政在邯鄲的時候也被稱為趙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