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jié) 誠實(shí)誠信

中華典故 作者:張林


第三節(jié) 誠實(shí)誠信

1.“尾生抱柱”的典故

典故出于《莊子·盜跖》:“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尾生遷居梁地,他在那里認(rèn)識(shí)了一位年輕漂亮的姑娘。兩人一見鐘情,君子淑女,私訂終身。但是姑娘的父母嫌棄尾生家境貧寒,堅(jiān)決反對(duì)這門親事。為了追求愛情和幸福,姑娘決定背著父母私奔,隨尾生回到曲阜老家去。那一天,兩人約定在韓城外的一座木橋邊會(huì)面,雙雙遠(yuǎn)走高飛。黃昏時(shí)分,尾生提前來到橋上等候。不料,突然烏云密布,狂風(fēng)怒吼,雷鳴電閃,滂沱大雨傾盆而下。不久山洪暴發(fā),滾滾江水裹挾泥沙席卷而來,淹沒了橋面,沒過了尾生的膝蓋?!俺峭鈽蛎妫灰姴簧ⅰ?,尾生想起了與姑娘的信誓旦旦,四顧茫茫水世界,不見姑娘蹤影。但他寸步不離,死死抱著橋柱,被活活淹死。

“尾生抱柱”后用以比喻堅(jiān)守信約。

2.“裴公還帶”的典故

典故出于唐朝丁用晦《芝田錄·裴度》:唐時(shí)人裴度,字中立,河?xùn)|聞喜人。他少時(shí)游香山寺,拾得三條玉帶、一條犀帶。這些珍貴物品是一婦人為營救她父親出獄特地向別人借的,不幸丟失。裴度在原地守候,果有一婦人倉皇來尋,裴度問明,將帶還之。后以“裴公還帶”表示拾物不昧的優(yōu)良品德。明朝沈受先《三元記·毀券》:“你的陰功比范氏麥舟,也不數(shù)裴公還帶?!?/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hào)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h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