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回 呂奉先射戟轅門 曹孟德敗師淯水

李國文陪讀《三國演義》(共3冊) 作者:(明)羅貫中 著,李國文 評點


第十六回 呂奉先射戟轅門 曹孟德敗師淯水

轅門射戟是呂布一生中的峰頂之作,此后,便一步步往白門樓殞命的結(jié)局走去。

《三國志》評呂布說:“有虓虎之勇,而無英奇之略,輕狡反覆,唯利是視。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滅也”。從歷史的角度,這個評價應(yīng)該說是準確的。但是羅貫中筆下的呂布,作為一個文學人物,就不僅僅是個褒貶,也不必存在褒貶的問題了。因為讀者對于歷史上一個人物的評價,只有信與不信的兩種比較一致的選擇。而對于文學人物,經(jīng)讀者的再創(chuàng)造,便有許多不同的看法和見解,絕非簡單的褒和貶可以概括的。每個讀者眼中的文學人物,都蓋有讀者本人的印記?!度龂萘x》的讀者,對于呂布,至少不是完全唾棄這個絕對應(yīng)該否定的角色。說是多么同情他,未必,說是多么反對他,也未必?!度龂萘x》是一部古老的章回小說,很不入五四新文化諸公的法眼,但它這種復合性的人物寫法,頗是新穎,在“說三分”的話本出現(xiàn)之時,西方世界尚未有文學這一說。

呂布在歷史中是被否定的,然而在文學中,在讀者頭腦中,卻又并不完全被否定。這也許是文學的力量吧?在所有呂布戲中,那白鎧白袍的小生一出場,甚至成了后世無數(shù)觀眾心目中的英武瀟灑的明星。因此可以說,呂布是這部小說起首部分塑造得最為成功的形象之一。

同樣的道理,那些在史官筆下的帝王將相,千篇一律的正面人物,有時在文學中,卻是適得其反,成為綁在恥辱柱上的丑類,而且還是一個木偶。所以,一些統(tǒng)治者,特別注重自己死后的定評,所謂蓋棺論定,于是,為之掉腦袋或坐班房的,大半是史學家。更有一些統(tǒng)治者,凡涉及政權(quán)的得失、帝王的好壞、民心的向背、輿論的短長,都在他的關(guān)心之列。于是,掉腦袋或坐班房的,便大半是愛好渲染和夸張的文學家了。

但是,讀者買文學的賬,《三國演義》存在,呂布便永遠活著。那些浮云過水式的大人物,別說身后,生前也沒有人太在意的。

卻說楊大將獻計欲攻劉備。袁術(shù)曰:“計將安出?”[點評1]大將曰:“劉備軍屯小沛,雖然易取,奈呂布虎踞徐州,前次許他金帛糧馬,至今未與,恐其助備。今當令人送與糧食,以結(jié)其心,使其按兵不動,則劉備可擒。先擒劉備,后圖呂布,徐州可得也。”術(shù)喜,便具粟二十萬斛,令韓胤赍密書往見呂布。[點評2]呂布甚喜,重待韓胤。胤回告袁術(shù),術(shù)遂遣紀靈為大將,雷薄、陳蘭為副將,統(tǒng)兵數(shù)萬,進攻小沛。玄德聞知此信,聚眾商議。張飛要出戰(zhàn)。孫乾曰:“今小沛糧寡兵微,如何抵敵?可修書告急于呂布?!睆堬w曰:“那廝如何肯來!”玄德曰:“乾之言善?!彼煨迺c呂布。書略曰:

伏自將軍垂念,令備于小沛容身,實拜云天之德。今袁術(shù)欲報私仇,遣紀靈領(lǐng)兵到縣,亡在旦夕,非將軍莫能救。望驅(qū)一旅之師,以救倒懸之急,不勝幸甚!

呂布看了書,與陳宮計議曰:“前者袁術(shù)送糧致書,蓋欲使我不救玄德也。今玄德又來求救。吾想玄德屯軍小沛,未必遂能為我害;若袁術(shù)并了玄德,則北連泰山諸將以圖我,我不能安枕矣。不若救玄德?!彼禳c兵起程。[點評3]

卻說紀靈起兵,長驅(qū)大進,已到沛縣東南,扎下營寨。晝列旌旗,遮映山川;夜設(shè)火鼓,震明天地。玄德縣中,止有五千馀人,也只得勉強出縣,布陣安營。忽報呂布引兵離縣一里西南上扎下營寨。紀靈知呂布領(lǐng)兵來救劉備,急令人致書于呂布,責其無信。[點評4]布笑曰:“我有一計,使袁、劉兩家都不怨我?!蹦税l(fā)使往紀靈、劉備寨中,請二人飲宴。

玄德聞布相請,即便欲往。關(guān)、張曰:“兄長不可去。呂布必有異心。”玄德曰:“我待彼不薄,彼必不害我?!彼焐像R而行。關(guān)、張隨往。到呂布寨中,入見。布曰:“吾今特解公之危。異日得志,不可相忘!”玄德稱謝。布請玄德坐。關(guān)、張按劍立于背后。人報紀靈到,玄德大驚,欲避之。布曰:“吾特請你二人來會議,勿得生疑?!毙挛粗湟?,心下不安。紀靈下馬入寨,卻見玄德在帳上坐,大驚,抽身便回,左右留之不住。呂布向前一把扯回,如提童稚。靈曰:“將軍欲殺紀靈耶?”布曰:“非也。”靈曰:“莫非殺‘大耳兒’乎?”布曰:“亦非也?!膘`曰:“然則為何?”布曰:“玄德與布乃兄弟也,今為將軍所困,故來救之。”靈曰:“若此則殺靈也?”布曰:“無有此理。布平生不好斗,惟好解斗。吾今為兩家解之?!膘`曰:“請問解之之法?”布曰:“我有一法,從天所決?!蹦死`入帳與玄德相見。二人各懷疑忌。布乃居中坐,使靈居左,備居右,且教設(shè)宴行酒。

酒行數(shù)巡,布曰:“你兩家看我面上,俱各罷兵?!毙聼o語。靈曰:“吾奉主公之命,提十萬之兵,專捉劉備,如何罷得?”[點評5]張飛大怒,拔劍在手,叱曰:“吾雖兵少,覷汝輩如兒戲耳!你比百萬黃巾何如?你敢傷我哥哥!”關(guān)公急止之曰:“且看呂將軍如何主意,那時各回營寨廝殺未遲。”呂布曰:“我請你兩家解斗,須不教你廝殺!”這邊紀靈不忿,那邊張飛只要廝殺。布大怒,[點評6]教左右:“取我戟來!”布提畫戟在手,紀靈、玄德盡皆失色。布曰:“我勸你兩家不要廝殺,盡在天命。”令左右接過畫戟,去轅門外遠遠插定,乃回顧紀靈、玄德曰:“轅門離中軍一百五十步。吾若一箭射中戟小枝,你兩家罷兵;如射不中,你各自回營,安排廝殺。有不從吾言者,并力拒之?!奔o靈私忖:“戟在一百五十步之外,安能便中?且落得應(yīng)允。待其不中,那時憑我廝殺。”便一口許諾。玄德自無不允。布都教坐,再各飲一杯酒。酒畢,布教取弓箭來。玄德暗祝曰:“只愿他射得中便好!”[點評7]只見呂布挽起袍袖,搭上箭,扯滿弓,叫一聲:“著!”正是:弓開如秋月行天,箭去似流星落地。一箭正中畫戟小枝。帳上帳下將校,齊聲喝采。后人有詩贊之曰:

溫侯神射世間稀,曾向轅門獨解危。

落日果然欺后羿,號猿直欲勝由基。

虎筋弦響弓開處,雕羽翎飛箭到時。

豹子尾搖穿畫戟,雄兵十萬脫征衣。

當下呂布射中畫戟小枝,呵呵大笑,[點評8]擲弓于地,執(zhí)紀靈、玄德之手曰:“此天令你兩家罷兵也!”喝教軍士:“斟酒來!各飲一大觥?!毙掳捣Q慚愧。紀靈默然半晌,告布曰:“將軍之言,不敢不聽;奈紀靈回去,主人如何肯信?”布曰:“吾自作書復之便了?!本朴謹?shù)巡,紀靈求書先回。布謂玄德曰:“非我則公危矣?!毙掳葜x,與關(guān)、張回。次日,三處軍馬都散。[點評9]

不說玄德入小沛,呂布歸徐州。卻說紀靈回淮南見袁術(shù),說呂布轅門射戟解和之事,呈上書信。袁術(shù)大怒曰:“呂布受吾許多糧米,反以此兒戲之事,偏護劉備。吾當自提重兵,親征劉備,兼討呂布!”紀靈曰:“主公不可造次。呂布勇力過人,兼有徐州之地。若布與備首尾相連,不易圖也。靈聞布妻嚴氏有一女,年已及笄。主公有一子,可令人求親于布。布若嫁女于主公,必殺劉備:此乃‘疏不間親’之計也?!?span >[點評10]袁術(shù)從之,即日遣韓胤為媒,赍禮物往徐州求親。

胤到徐州見布,稱說:“主公仰慕將軍,欲求令愛為兒婦,永結(jié)‘秦晉之好’?!辈既胫\于妻嚴氏。原來呂布有二妻一妾:先娶嚴氏為正妻,后娶貂蟬為妾;及居小沛時,又娶曹豹之女為次妻。曹氏先亡無出,貂蟬亦無所出,惟嚴氏生一女,布最鐘愛。[點評11]當下嚴氏對布曰:“吾聞袁公路久鎮(zhèn)淮南,兵多糧廣,早晚將為天子。若成大事,則吾女有后妃之望。只不知他有幾子?”布曰:“止有一子?!逼拊唬骸凹热绱?,即當許之。縱不為皇后,吾徐州亦無憂矣?!辈家馑鞗Q,厚款韓胤,許了親事。

韓胤回報袁術(shù)。術(shù)即備聘禮,仍令韓胤送至徐州。呂布受了,設(shè)席相待,留于館驛安歇。

次日,陳宮竟往館驛內(nèi)拜望韓胤。講禮畢,坐定。宮乃叱退左右,對胤曰:“誰獻此計,教袁公與奉先聯(lián)姻,意在取劉玄德之頭乎?”胤失驚,起謝曰:“乞公臺勿泄!”宮曰:“吾自不泄,只恐其事若遲,必被他人識破,事將中變?!必吩唬骸叭粍t奈何?愿公教之。”宮曰:“吾見奉先,使其即日送女就親,何如?”胤大喜,稱謝曰:“若如此,袁公感佩明德不淺矣!”宮遂辭別韓胤,入見呂布曰:“聞公女許嫁袁公路,甚善。但不知于何日結(jié)親?”[點評12]布曰:“尚容徐議?!睂m曰:“古者自受聘成婚之期,各有定例:天子一年,諸侯半年,大夫一季,庶民一月?!辈荚唬骸霸诽熨n國寶,早晚當為帝,今從天子例,可乎?”宮曰:“不可?!辈荚唬骸叭粍t仍從諸侯例?”宮曰:“亦不可。”布曰:“然則將從卿大夫例矣?”宮曰:“亦不可。”布笑曰:“公豈欲吾依庶民例耶?”宮曰:“非也?!辈荚唬骸叭粍t公意欲如何?”宮曰:“方今天下諸侯,互相爭雄。今公與袁公路結(jié)親,諸侯保無有嫉妒者乎?若復遠擇吉期,或竟乘我良辰,伏兵半路以奪之,如之奈何?為今之計,不許便休;既已許之,當趁諸侯未知之時,即便送女到壽春,另居別館,然后擇吉成親,萬無一失也?!辈枷苍唬骸肮_之言甚當?!彼烊敫鎳朗希B夜具辦妝奩,收拾寶馬香車,令宋憲、魏續(xù)一同韓胤送女前去。鼓樂喧天,送出城外。

時陳元龍之父陳珪,養(yǎng)老在家,聞鼓樂之聲,遂問左右。[點評13]左右告以故。珪曰:“此乃‘疏不間親’之計也。玄德危矣!”遂扶病來見呂布。布曰:“大夫何來?”珪曰:“聞將軍死至,特來吊喪。”布驚曰:“何出此言?”珪曰:“前者袁公路以金帛送公,欲殺劉玄德,而公以射戟解之;今忽來求親,其意蓋欲以公女為質(zhì),隨后就來攻玄德而取小沛。小沛亡,徐州危矣。且彼或來借糧,或來借兵,公若應(yīng)之,是疲于奔命,而又結(jié)怨于人;若其不允,是棄親而啟兵端也。況聞袁術(shù)有稱帝之意,是造反也。彼若造反,則公乃反賊親屬矣,得無為天下所不容乎?”布大驚曰:“陳宮誤我!”[點評14]急命張遼引兵,追趕至三十里之外,將女搶歸;連韓胤都拿回監(jiān)禁,不放歸去。卻令人回復袁術(shù),只說女兒妝奩未備,俟備畢便自送來。陳珪又說呂布,使解韓胤赴許都。布猶豫未決。

忽人報:“玄德在小沛招軍買馬,不知何意?!辈荚唬骸按藶閷⒄弑痉质拢巫銥楣??!?span >[點評15]正話間,宋憲、魏續(xù)至,告布曰:“我二人奉明公之命,往山東買馬,買得好馬三百馀匹?;刂僚婵h界首,被強寇劫去一半。打聽得是劉備之弟張飛,詐妝山賊,搶劫馬匹去了?!眳尾悸犃舜笈?,隨即點兵往小沛來斗張飛。

玄德聞知大驚,慌忙領(lǐng)兵出迎。兩陣圓處,玄德出馬曰:“兄長何故領(lǐng)兵到此?”布指罵曰:“我轅門射戟,救你大難,你何故奪我馬匹?”[點評16]玄德曰:“備因缺馬,令人四下收買,安敢奪兄馬匹?”布曰:“你便使張飛奪了我好馬一百五十匹,尚自抵賴!”張飛挺槍出馬曰:“是我奪了你好馬!你今待怎么?”布罵曰:“環(huán)眼賊!你累次渺視我!”飛曰:“我奪你馬你便惱,你奪我哥哥的徐州便不說了?”布挺戟出馬來戰(zhàn)張飛,飛亦挺槍來迎。兩個酣戰(zhàn)一百馀合,未見勝負。玄德恐有疏失,急鳴金收軍入城。呂布分軍四面圍定。玄德喚張飛責之曰:“都是你奪他馬匹,惹起事端!如今馬匹在何處?”飛曰:“都寄在各寺院內(nèi)?!毙码S令人出城,至呂布營中,說情愿送還馬匹,兩相罷兵。布欲從之,陳宮曰:“今不殺劉備,久后必為所害?!辈悸犞?,不從所請,攻城愈急。玄德與糜竺、孫乾商議。孫乾曰:“曹操所恨者,呂布也。[點評17]不若棄城走許都,投奔曹操,借軍破布,此為上策?!毙略唬骸罢l可當先破圍而出?”飛曰:“小弟情愿死戰(zhàn)!”玄德令飛在前,云長在后,自居于中,保護老小。當夜三更,乘著月明,出北門而走。正遇宋憲、魏續(xù),被翼德一陣殺退,得出重圍。后面張遼趕來,關(guān)公敵住。呂布見玄德去了,也不來趕,隨即入城安民,令高順守小沛,自己仍回徐州去了。

卻說玄德前奔許都,到城外下寨,先使孫乾來見曹操,言被呂布追逼,特來相投。操曰:“玄德與吾,兄弟也。”便請入城相見。次日,玄德留關(guān)、張在城外,自帶孫乾、糜竺入見操。操待以上賓之禮。玄德備訴呂布之事。操曰:“布乃無義之輩,吾與賢弟并力誅之?!毙路Q謝。操設(shè)宴相待,至晚送出。荀彧入見曰:“劉備,英雄也。今不早圖,后必為患?!辈俨淮?。彧出,郭嘉入。操曰:“荀彧勸我殺玄德,當如何?”嘉曰:“不可。主公興義兵,為百姓除暴,惟仗信義以招俊杰,猶懼其不來也。今玄德素有英雄之名,以困窮而來投,若殺之,是害賢也。天下智謀之士,聞而自疑,將裹足不前,主公誰與定天下乎?夫除一人之患,以阻四海之望,安危之機,不可不察?!辈俅笙苍唬骸熬哉衔嵝??!贝稳眨幢硭]劉備領(lǐng)豫州牧。程昱諫曰:“劉備終不為人之下,不如早圖之。”[點評18]操曰:“方今正用英雄之時,不可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此郭奉孝與吾有同見也?!彼觳宦犼叛?,以兵三千、糧萬斛送與玄德,使往豫州到任,進兵屯小沛,招集原散之兵,攻呂布。玄德至豫州,令人約會曹操。

操正欲起兵,自往征呂布,忽流星馬報說:“張濟自關(guān)中引兵攻南陽,為流矢所中而死。濟侄張繡統(tǒng)其眾,用賈詡為謀士,結(jié)連劉表,屯兵宛城,欲興兵犯闕奪駕?!辈俅笈?,欲興兵討之,又恐呂布來侵許都,乃問計于荀彧。彧曰:“此易事耳。呂布無謀之輩,見利必喜。明公可遣使往徐州,加官賜賞,令與玄德解和。[點評19]布喜,則不思遠圖矣?!辈僭唬骸吧啤!彼觳罘钴姸嘉就鮿t,赍官誥并和解書,往徐州去訖。一面起兵十五萬,親討張繡;分軍三路而行,以夏侯惇為先鋒。軍馬至淯水下寨。賈詡勸張繡曰:“操兵勢大,不可與敵,不如舉眾投降?!睆埨C從之,使賈詡至操寨通款。操見詡應(yīng)對如流,甚愛之,欲用為謀士。詡曰:“某昔從李傕,得罪天下;今從張繡,言聽計從,不忍棄之?!?span >[點評20]乃辭去。次日引繡來見操,操待之甚厚。引兵入宛城屯扎,馀軍分屯城外,寨柵聯(lián)絡(luò)十馀里。一住數(shù)日,繡每日設(shè)宴請操。

一日操醉,退入寢所,私問左右曰:“此城中有妓女否?”[點評21]操之兄子曹安民,知操意,乃密對曰:“昨晚小侄窺見館舍之側(cè)有一婦人,生得十分美麗,問之,即繡叔張濟之妻也。”操聞言,便令安民領(lǐng)五十甲兵往取之。須臾,取到軍中。操見之,果然美麗。問其姓,婦答曰:“妾乃張濟之妻鄒氏也。”操曰:“夫人識吾否?”鄒氏曰:“久聞丞相威名,今夕幸得瞻拜?!?span >[點評22]操曰:“吾為夫人故,特納張繡之降;不然,滅族矣?!编u氏拜曰:“實感再生之恩?!辈僭唬骸敖袢盏靡姺蛉?,乃天幸也。今宵愿同枕席,隨吾還都,安享富貴,何如?”鄒氏拜謝。是夜,共宿于帳中。鄒氏曰:“久住城中,繡必生疑,亦恐外人議論?!辈僭唬骸懊魅胀蛉巳フ凶 !贝稳眨朴诔峭獍残?,喚典韋就中軍帳房外宿衛(wèi)。他人非奉呼喚,不許輒入。因此,內(nèi)外不通。操每日與鄒氏取樂,不想歸期。

張繡家人密報繡。繡怒曰:“操賊辱我太甚!”便請賈詡商議。詡曰:“此事不可泄漏。來日等操出帳議事,如此如此?!贝稳眨僮鴰ぶ?,張繡入告曰:“新降兵多有逃亡者,乞移屯中軍。”操許之。繡乃移屯其軍,分為四寨,刻期舉事。因畏典韋勇猛,急切難進,乃與偏將胡車兒商議。那胡車兒力能負五百斤,日行七百里,亦異人也。當下獻計于繡曰:“典韋之可畏者,雙鐵戟耳。主公明日可請他來吃酒,使盡醉而歸。那時某便混入他跟來軍士數(shù)內(nèi),偷入帳房,先盜其戟,此人不足畏矣。”繡甚喜,預(yù)先準備弓箭、甲兵,告示各寨。至期,令賈詡致意請典韋到寨,殷勤待酒。至晚醉歸,胡車兒雜在眾人隊里,直入大寨。是夜,曹操于帳中與鄒氏飲酒,忽聽帳外人言馬嘶。操使人觀之。回報是張繡軍夜巡,操乃不疑。時近二更,忽聞?wù)瘍?nèi)吶喊,報說草車上火起。操曰:“軍人失火,勿得驚動?!表汈?,四下里火起,操始著忙,急喚典韋。[點評23]韋方醉臥,睡夢中聽得金鼓喊殺之聲,便跳起身來,卻尋不見了雙戟。時敵兵已到轅門,韋急掣步卒腰刀在手。只見門首無數(shù)軍馬,各挺長槍,搶入寨來。韋奮力向前,砍死二十馀人。馬軍方退,步軍又到,兩邊槍如葦列,韋身無片甲,上下被數(shù)十槍,兀自死戰(zhàn)。刀砍缺不堪用,韋即棄刀,雙手提著兩個軍人迎敵,擊死者八九人。群賊不敢近,只遠遠以箭射之,箭如驟雨。韋猶死拒寨門。爭奈寨后賊軍已入,韋背上又中一槍,乃大叫數(shù)聲,血流滿地而死。死了半晌,還無一人敢從前門而入者。

卻說曹操賴典韋當住寨門,乃得從寨后上馬逃奔,只有曹安民步隨。操右臂中了一箭,馬亦中了三箭,虧得那馬是大宛良馬,熬得痛,走得快。剛剛走到清水河邊,賊兵追至,安民被砍為肉泥。操急驟馬,沖波過河。才上得岸,賊兵一箭射來,正中馬眼,那馬撲地倒了。操長子曹昂,即以己所乘之馬奉操。操上馬急奔。曹昂卻被亂箭射死。操乃走脫。路逢諸將,收集殘兵。

時夏侯惇所領(lǐng)青州之兵,乘勢下鄉(xiāng),[點評24]劫掠民家;平虜校尉于禁,即將本部軍于路剿殺,安撫鄉(xiāng)民。青州兵走回,迎操泣拜于地,言于禁造反,趕殺青州軍馬。操大驚。須臾,夏侯惇、許褚、李典、樂進都到。操言于禁造反,可整兵迎之。

卻說于禁見操等俱到,乃引軍射住陣角,鑿塹安營。或告之曰:“青州軍言將軍造反,今丞相已到,何不分辯,乃先立營寨耶?”于禁曰:“今賊追兵在后,不時即至;若不先準備,何以拒敵?分辯小事,退敵大事。”安營方畢,張繡軍兩路殺至。于禁身先出寨迎敵,繡急退兵。左右諸將,見于禁向前,各引兵擊之,繡軍大敗,追殺百馀里。繡勢窮力孤,引敗兵投劉表去了。

曹操收軍點將,于禁入見,備言青州之兵,肆行劫掠,大失民望,某故殺之。操曰:“不告我,先下寨,何也?”禁以前言對。操曰:“將軍在匆忙之中,能整兵堅壘,任謗任勞,使反敗為勝,雖古之名將,何以加茲!”乃賜以金器一副,封益壽亭侯;責夏侯惇治兵不嚴之過。又設(shè)祭祭典韋,操親自哭而奠之,顧謂諸將曰:“吾折長子、愛侄,俱無深痛,獨號泣典韋也!”眾皆感嘆。次日下令班師。[點評25]

不說曹操還兵許都。且說王則赍詔至徐州,布迎接入府,開讀詔書:封布為平東將軍,特賜印綬。又出操私書。王則在呂布面前極道曹公相敬之意。布大喜。忽報袁術(shù)遣人至,布喚入問之。使言:“袁公早晚即皇帝位,立東宮,催取皇妃早到淮南。”布大怒曰:“反賊焉敢如此!”遂殺來使,將韓胤用枷釘了,遣陳登赍謝表,解韓胤一同王則上許都來謝恩;且答書于操,欲求實授徐州牧。操知布絕婚袁術(shù),大喜,遂斬韓胤于市曹。陳登密諫操曰:“呂布,豺狼也,勇而無謀,輕于去就,宜早圖之。”操曰:“吾素知呂布狼子野心,誠難久養(yǎng)。非公父子莫能究其情,公當與吾謀之?!钡窃唬骸柏┫嗳粲信e動,某當為內(nèi)應(yīng)?!辈傧玻碣涥惈曋戎卸?,登為廣陵太守。[點評26]登辭回,操執(zhí)登手曰:“東方之事,便以相付?!钡屈c頭允諾,回徐州見呂布。布問之,登言:“父贈祿,某為太守。”布大怒曰:“汝不為吾求徐州牧,而乃自求爵祿!汝父教我協(xié)同曹公,絕婚公路,今吾所求,終無一獲,而汝父子俱各顯貴,吾為汝父子所賣耳!”遂拔劍欲斬之。登大笑曰:‘將軍何其不明之甚也!”布曰:“吾何不明?”登曰:“吾見曹公,言養(yǎng)將軍譬如養(yǎng)虎,當飽其肉,不飽則將噬人。曹公笑曰:‘不如卿言。吾待溫侯,如養(yǎng)鷹耳:狐兔未息,不敢先飽,饑則為用,飽則飏去。’某問:‘誰為狐兔?’曹公曰:‘淮南袁術(shù)、江東孫策、冀州袁紹、荊襄劉表、益州劉璋、漢中張魯,皆狐兔也。’”布擲劍笑曰:“曹公知我也!”[點評27]正說話間,忽報袁術(shù)軍取徐州。呂布聞言失驚。正是:

秦晉未諧吳越斗,婚姻惹出甲兵來。

畢竟后事如何,且聽下文分解。

呂布在歷史中是一個被否定的人物,然而在文學中,在讀者頭腦中,卻又并不完全是被否定的人物。這就是文學的力量吧?

為什么呂布能得到讀者的這份寬諒呢?第一,他驍勇善戰(zhàn),幾乎無人能打敗他,對于力量的崇拜,是人的本能;第二,他和貂蟬,英雄美人,是至死不渝的愛情至上主義者;第三,無論如何,是他殺掉了惡貫滿盈的董卓,為民除害;第四,轅門射戟,是呂布一生中的峰頂之作,救了劉備一命。包括他不殺劉備家小,包括他憐妻惜女,都說明他的性格中不是太壞的一面。加之他四肢發(fā)達,頭腦簡單,極易上當,陳登幾句話一說,主意就變了,甚至為曹操把他視作“饑則為用,飽則蕩去”的鷹犬,沾沾自喜。大概中國人害怕莫測高深,就比較喜歡這個單線條的呂布了。

《資治通鑒》卷六十二,記述了他轅門射戟的過程,這是正史,而非演義。由此可見他不是一個毫無心術(shù)的人,也會用計的。而此計之荒誕,很帶有呂布的性格色彩,以一箭而定乾坤,曠古未聞,而此兒戲一般的主意,居然成功,說明呂布是有把握為劉備解除厄難的。

[點評1]袁術(shù)總以為自己老子天下第一,其實在諸侯中,只是三流角色。他的謀士,自然也就等而下之了。

[點評2]呂布和袁術(shù),利字當頭,倒都是本質(zhì)上的現(xiàn)實主義者。

[點評3]呂布每次都聽陳宮的,獨這一次他自計自議,自作主張。這樣刻畫人物,就不會犯簡單化的毛病了。不要以為一根筋的人,永遠一根筋。

[點評4]一個毫無心術(shù)的人,居然用計?而此計之荒誕,曠古未聞,虧他想得出來。而此兒戲一般的主意,居然僥幸得逞,成為歷史一段美談。由此可見,現(xiàn)實世界,變化萬千,無一定必然之規(guī)律,可能變?yōu)椴豢赡埽盐兆優(yōu)闆]把握,到嘴的肉,飛了,天上掉餡兒餅,事屬荒唐,但未必是神話。有許多必然性,不一定必然,有許多偶然性,倒瞎貓碰上死耗子。所以,隨機應(yīng)變,因勢利導,是處理矛盾、解決矛盾的重要一環(huán)。

[點評5]熱鍋上的螞蟻劉玄德,能緩一步,也是求之不得。

[點評6]“布大怒”,因何而怒,怒從何來?看來這廝頗有演戲天分。

[點評7]心,怕是涌到喉嚨口了!

[點評8]“呵呵大笑”這四個字,寫出一個活靈活現(xiàn)的呂布。

[點評9]解和只是一箭之功,呂布端的可愛!那紀靈肯定心里罵街:你呂布開什么高級玩笑?

[點評10]《三國演義》之所以成為世界性的讀物,就在于它是一部極其生動、極其形象地闡明各種計謀的教科書。西方人好決斗,東方人好謀和,時間在我們一邊,世界在我們一邊。即使這一箭不中,你放心,袁術(shù)和劉備也是打不起來的。

[點評11]這個無主見的呂布,事事需謀之于人。獨是轅門射戟,他倒不找誰商量,好勝之心,英雄本性吧?

[點評12]陳宮絕頂聰明,但他必置劉備于死地的做法,說明此公在把握斗爭的大方向上,至少犯有主次不分、樹敵過多的錯誤。因曹操而遷怒劉備,顯然他不是早年相與曹操的陳宮,他的被《三國志》省略的歷史,可能非一般人物。如下文中出現(xiàn)的陳登,按劉備評價:“若元龍文武膽志,當求之于古耳,造次難得比也。”《先賢行狀》也說:“太祖每臨大江而嘆,恨不早用陳元龍計,而令封豕養(yǎng)其爪牙。文帝追登功,拜登息肅為郎中?!笨磥恚坏┻M入時間黑洞,遂成萬古之謎。

[點評13]此人可惜英年早逝,不然,三國又該生出多少故事。子如此,父當不弱。

[點評14]出爾反爾,馬上改變主意,也太快了些。四肢發(fā)達者,頭腦必簡單,不過,放在呂布身上,也有其從善如流的一面。

[點評15]又壞在感情色彩過于強烈的張飛身上。我們經(jīng)常見到這種仗特殊關(guān)系,不顧約束,任意而為的特殊人物——不聽招呼,不計大局,逞一己之能;賭氣冒險,輕率行動,泄一時之忿,以為自己做了好事,結(jié)果把事情搞得很糟的例子,不勝枚舉。與其責怪這類二百五,還不如責怪這類二百五的保護人,禍根在這里。

[點評16]自古以來,馬在冀、魯、豫地區(qū),從來都是稀缺資源。

[點評17]好容易經(jīng)營的一小塊地盤,就這樣斷送在兄弟的手下,張飛丟掉的小沛,不過彈丸之地,將來好大一方荊州,還要被關(guān)羽喪失殆盡呢!所以說,軍國大事,一旦摻入感情因素,有百害而無一利。劉備自己不也為報弟仇,傾國東征,而把蜀漢斷送了嗎?

[點評18]凡領(lǐng)袖人物,用謀士,信謀士,而不須言必聽,計必從,要有自己的決斷。這種決斷出于全局的通盤考慮,出于事業(yè)的長遠打算,更出于政權(quán)的基礎(chǔ),也就是人心向背的民意?!笆煜轮摹睂σ晃粍?chuàng)國者來說,那是最大的失敗了。

[點評19]當初要他倆斗,此刻勸他倆和,計謀是不能拘泥于一式的,隨機而變,此時一,彼時一也。

[點評20]這些謀士,只是職業(yè)性地忠誠于他的雇傭者,并不太計較什么政治主張和派別的。這等人,倘若良知泯滅,很可怕的。

[點評21]這在當時,是不算怎么一回事的,直到漢唐以后的道學先生們,才假正經(jīng)起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