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豬籠草是怎樣捕食的呢?

植物知識趣味小百科 作者:王平輝|繪畫:李倩,趙景宜,武加杰,趙帥通


小朋友,我們都見過蟲子吃草,可是,你見過吃蟲子的草嗎?在亞洲的熱帶地區(qū),就生活著這么一種食蟲植物。這種植物擁有一副獨特的吸取營養(yǎng)的器官——捕蟲囊,捕蟲囊像個下半部稍微大一些的圓筒,因為形狀像豬籠,所以我們給它取了個很形象的名字:豬籠草。

豬籠草在我國的產地海南又被稱作雷公壺,意指它像酒壺。這類不從土壤等無機界直接攝取和制造維持生命所需營養(yǎng)物質,而依靠捕捉昆蟲等小動物來謀生的植物被稱為食蟲植物。那么,豬籠草是如何捕捉昆蟲的呢?

原來,豬籠草的捕蟲囊的構造比較特殊,它的內壁上約有100萬個消化腺,能分泌大量無色透明、稍帶香味的酸性消化液,昆蟲接觸到這種消化液之后,就會中毒,從而全身麻痹。平時,捕蟲囊內總盛有半囊左右的消化液。同時,在捕蟲囊的內側和邊緣部分有許多蜜腺,能分泌出又香又甜的蜜汁,用來誘惑昆蟲。當捕蟲囊敞開蜜罐蓋時,便會招來許多貪吃的小昆蟲,一旦小蟲掉進蜜罐里,囊蓋馬上自動關閉,昆蟲很快中毒死亡。不久,所有的肢體都被消化成豬籠草的營養(yǎng)物。接著“蜜罐”蓋又會打開,等待捕捉下一個獵物。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