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媽媽說
聽媽媽說,要是依爸爸的意思,就要一個孩子。
理由是:他和媽媽都是獨子,自己遠在新疆,老人全靠媽媽照顧,經(jīng)濟也不富裕,多張嘴養(yǎng)活不起。
老二是媽媽舍不得,硬留下來的。
到了我,連媽媽都準備不要了。
當然,這其中也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媽媽覺得這次又是個女孩。
在那個提倡多生孩子光榮的年代,想隨便扼殺一個生命,是不被允許的!必須夫妻雙方及各自的單位領(lǐng)導(dǎo)簽字蓋章,才能做人工流產(chǎn)手術(shù)。
爸爸當時遠在新疆,支援西北建設(shè)。一封要求流產(chǎn)的申請信,從安徽寄到新疆,得半個月;找單位簽字、蓋章,差不多又要半個月;再寄回安徽,將近兩個月就過去了。我在媽媽的肚子里也就已經(jīng)三個月了,再想把我弄走,可不容易啊。
媽媽這么屈指一算,做了個英明的決定:這孩子留下吧!
當然,我想在媽媽的心里,還有一個真正不忍把我割舍的原因。
一九五四年,十九歲的她跟爸爸初戀,兩年后爸爸去了新疆,當時已有十二年。其間,結(jié)婚生子,都是爸爸利用一年一次的探親假,坐三天四夜的硬座來,再坐四天三夜的硬座回去。
媽媽只去過讓她魂牽夢縈的新疆一次,就是有了我的這次!
媽媽記得,下火車時,她的腳腫得像個饅頭,把皮鞋的帶子都掙斷了。在火車站,看到那么多平時只在畫兒上見過的、穿著民族服裝的維吾爾族人,她問爸爸:
“怎么有那么多演員呢?”
媽媽記得,在那荒涼而寂寞的戈壁灘里,有一群像爸爸一樣年輕而有夢想的青年,在新中國的感召下,想讓鐵路穿過沙漠,把沙漠變成綠洲。他們沒有米,沒有面,只有土豆。為了招待遠道而來的媽媽,還特意給媽媽做了白高粱米,結(jié)果把她的牙硌掉了一顆。
媽媽還記得,因為從遙遠的安徽來了個美女,小伙子們都紛紛找各種理由來看她一眼。盡管她已經(jīng)是別人的妻子,兩個孩子的母親。
那是媽媽跟爸爸的甜蜜回憶,她怎么舍得把我割舍掉。
生我的那天,媽媽自己到醫(yī)院,在醫(yī)院門口的小賣部買了兩根油條、一碗豆?jié){。
時至今日,她都覺得生孩子是女人自己的事,男人不在身邊是理所當然的。
剛吃完一根油條,媽媽突然覺得要生了,趕緊一口把碗里的豆?jié){喝了,拿著另一根油條,向醫(yī)院跑去。
媽媽只看了一眼我黑緞子一樣的頭發(fā),就因為妊娠高血壓休克了,并從此落下了血壓高的毛病。
也就是在那天,已經(jīng)八十歲高齡的姥爺有了他的第三個外孫女——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