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瑩先生的話
——你肯定喜歡這本書
我和袁傳寬先生相識于60年前。我們是住在一個大門里前后院的鄰居,他是我小弟弟的發(fā)小,他的妻子又是我在原北京師大女附中任教時的學生。光陰似箭,當年那個聰明的小男孩,轉(zhuǎn)瞬間成了滿頭白發(fā)的袁教授。但我們?nèi)韵駨那耙粯?,情同姐弟?/p>
袁先生的這本集子未讀之前,我以為數(shù)學家寫的一定是很專業(yè)的東西,我怕是看不懂了。孰料書中講述的都是大師級學者專家的故事,有作者的親歷,有別人的回憶,有作者對一些資料的加工整理。每位大師都被寫得個性鮮明,栩栩如生,給人印象深刻清晰。一個數(shù)學家寫的書,能讓“門外漢”感到震撼,受到感動,實不多見!大師們驕人的成就令人肅然起敬,或許會感到望塵莫及,但大師們的精神魅力,卻強烈地吸引著讀者的心向大師靠攏。
書中的大師們多是天才、奇才,個個稟賦不凡。然而天賦高只是一個人事業(yè)成功的一個因素,一種可能。這些大師們的共同特點是刻苦勤奮,因為只有勤奮,天賦才能轉(zhuǎn)換成超人的智慧和才能;沒有勤奮,天賦便會夭折。書中所述仍健在的大師中,最年輕的是斯戈特。當年這個窮學生,忍受著刻苦研究和艱難生活的雙重巨大壓力,9年的廢寢忘食,9年的鍥而不舍,才收獲了驚人的成果。美國“國家公園之父”繆爾,深入巨石滾落野獸出沒的高山峽谷,歷盡非常人可想象能忍受的磨難,完成了他探索大自然奧妙的偉業(yè)。華羅庚先生的勤奮,更是我國盡人皆知的。我本人當年在清華大學數(shù)學系讀書時,就不只一次聽到前輩數(shù)學家們對華先生勤奮用功的贊嘆:每天清晨5點之前,華先生就已坐在科學館的閱覽室里讀書了。當然,勤奮又有天才,那就更容易產(chǎn)生聯(lián)想和頓悟,有所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但晶體管之父肖克利的智商沒有達到天才的指標,也沒影響他成為大師??!所以在天才的大師們面前,普通的讀者不必自慚形穢,更不要怨天尤人,只需反省一下,自己勤奮刻苦的程度是否達到了大師級的水平。
大師之所以成為大師,還有一個機遇問題。有才華的青年,被教師或同行發(fā)現(xiàn),被提攜相助,這也是天才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樊先生得到了馮祖荀教授的引導點撥;華羅庚先生得到了熊慶來教授的破格聘用;歐拉受到了伯努利教授的賞識與栽培,成名后又提攜推舉年輕的拉格朗日;斯戈特得到了哈爾默斯教授的鼎力相助;馮·諾伊曼教授對圖靈由衷的贊賞,使世界認識了由圖靈引入的計算機的基本概念;肖克利求學時得到摩爾斯教授的教誨,工作時又受到凱利博士的重用……大師們甘當人梯的光輝品質(zhì)、獎掖后進的博大胸懷,大師培養(yǎng)的學生又成為大師的良性循環(huán),薪火相傳,世代因襲,實在是渴望成才的人所向往的沃土。
三句話不離本行。我是一個中學教育戰(zhàn)線上的老兵,遇到的中學生成千上萬。幾十年來,那么多的高考狀元、天才少年和“奧數(shù)”、“奧物”等等國際競賽的金牌得主被各名牌大學爭相錄取,如今他們都在什么地方,從事什么工作,創(chuàng)造了多少光輝的業(yè)績?他們當中很多人,早已達到或超過當年大師們?nèi)〉皿@人成果的年齡,我們卻沒能聽到他們發(fā)出的足以震撼世界的聲音,享受到他們?yōu)槿祟愖鞒龅呢暙I。中國不缺乏聰明的、天才的青少年,卻缺乏拔尖的人才,缺乏知名的科學家和教授,缺乏大師級的人物。對這個老生們不得不常談的難題,袁傳寬先生的這本集子會有振聾發(fā)聵的作用。我希望大學和中學的校長、老師、家長和學生都來讀讀這本書,品味那些大師自己成才的艱辛,學習他們培育別人成才的熱忱,尋找我們造就不出大師的癥結(jié)所在。
我相信,不管你是大名鼎鼎的教授,還是默默無聞的中學生,都會從這本書里各取所需,都會喜歡這本書。
(原北京四中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