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序言——文學(xué)的意義

英國文學(xué):中古到伊麗莎白時期 作者:(美)威廉·約瑟夫·朗恩 王小平


第一章 序言——文學(xué)的意義

沿著大路前行,讓心靈把你引導(dǎo)。

——喬叟《真理》[1]

前行,前行,你們這些高貴的英國人——

跟隨你們的精神。

——莎士比亞《亨利五世》

第一節(jié) 貝殼與書本

一天,一個孩子和一個男子在海邊散步。孩子找到一個小貝殼,湊到耳邊。忽然,他聽到了聲音——陌生、低沉、悅耳的聲音,仿佛貝殼還記得它的故鄉(xiāng)大海的低語,正在重復(fù)這些低語。孩子聽著,滿臉驚奇。顯然,貝殼里有來自另一個世界的聲音,孩子興奮地傾聽著的就是另一個世界的音樂和神秘。

這時,男人走過來,給孩子解釋說那不是什么陌生的聲音,人的耳朵聽不到的聲音會被珍珠貝殼的曲面捕捉到,閃亮的虛空里滿是不計其數(shù)的回聲的低語。讓孩子驚奇的不是一個新世界,而是人們未曾留意的那個和諧融洽的古老世界。

我們一開始研究文學(xué),就會有這樣的體驗。這種體驗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簡單的愉悅與欣賞,另一方面是精確的分析與描述。要是耳朵喜歡一首好歌,心靈喜歡一本好書,至少,當時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一個新世界,一個充滿夢想與魔力的地方,完全與我們自己的世界不同。我們最主要的事情是進入并享受這個新世界,因為書籍好而熱愛它們。分析它們、闡釋它們,我們所得的快樂少,但是同樣重要。

每本書后面都活著一個人,而這個人身后是一個民族,民族之后是自然與社會環(huán)境,這些環(huán)境的影響被無意識地反映出來。如果這本書是要傳達整個民族的信息,上述各因素是我們必須知道的。總之,我們?nèi)缃癫粌H要享受文學(xué),還要理解文學(xué)。既然確切地定義文學(xué)不可能,那么第一步就是確定它的一些基本特征。

第二節(jié) 文學(xué)的藝術(shù)特征

文學(xué)最為重要的特征是所有文學(xué)作品的根本的藝術(shù)性。所有的藝術(shù)都是以美和真來表達生活的?;蛘哒f,藝術(shù)就是這個世界上存在的美和真的映像。就像貝殼的巧妙曲面能夠捕捉到我們的耳朵一般聽不到的聲響與和諧一樣,世界上存在的美與真也要靠敏感的心靈展示給我們,否則人們就會視而不見。路邊有一堆干草,恐怕一百個人路過,也只會看到汗流浹背的辛勞和一堆干草??墒牵幸粋€過路客就停歇在一個羅馬尼亞的草場邊,姑娘們唱著歌曬干草,過路客面對此情此景,看得深刻。我們眼里只有一堆已死的干草,而過路客在其中看到了真和美。他把所見所思寫進了一首小詩,詩中,干草這樣講述它們的故事:

昨天我是花朵,

我已飲下我最后的一滴甘露。

姑娘們唱著歌送我死亡;

月亮低下頭看著尸布里的我,

我最后一滴甘露的尸布。

昨天還安駐在我內(nèi)心的花朵

必然是要給明天的花兒讓路。

姑娘們,也是,唱我去死的

也要為姑娘們讓路

要來的姑娘們。

當我的靈魂,她們的靈魂也要

負著逝去歲月的芳香。

明日這邊走的姑娘們

不會記得我曾開花,

因為她們只看見新放的花朵。

然而我負著芬芳的靈魂將帶回,

當作一種記憶,給女人的心

她們的少女時光。

那時她們會后悔當初

唱著歌送我死亡;

蝴蝶們將為我死哀傷

我?guī)ё吡?/p>

陽光的親切記憶,低沉的

溫軟的春日絮語。

我的氣息像孩童的學(xué)語般甜美;

我飲下一切大地的豐收,

造就我靈魂的芬芳

這會超越我的死亡[2]。

詩的第一行“昨天我是花朵”寫得很美。讀者讀了這一行,再看到干草,不會想不到花朵的美麗。而這種美,若非詩人發(fā)現(xiàn),是不會進入讀者眼睛的。所有的藝術(shù)作品都是一種揭示,都同樣新穎而令人快樂。因此,建筑可能是最古老的藝術(shù)。然而,我們擁有的建造匠人要比建筑師多得多,建筑師的木石作品揭示著普通人看不到的美和真。因此,在我們的文學(xué),這種以言辭表述生活,呼喚我們美感的藝術(shù)行當里,寫作的人很多,而藝術(shù)家稀少。廣義上講,文學(xué)恐怕只是書寫下來的民族的記錄,不僅包括民族的詩歌和小說,也包括民族的歷史和科學(xué);狹義地說,文學(xué)是生活的藝術(shù)性記錄,我們的大部分寫作被排除在外,就像我們的大部分房屋不是藝術(shù)性的建筑,只不過是躲避風(fēng)雨嚴寒的掩體而已。有時候,一本科學(xué)史或科學(xué)著作也可能會被認為屬于文學(xué),但是那時我們肯定已經(jīng)不考慮它的主題,不考慮它表述的事實,而只考慮它表述的美了。

文學(xué)的第二個特征是其暗示性。文學(xué)面對的不是我們的理性,它面對的是我們的情感和想象。它的魅力不在于其字面意義,而在于它能喚醒我們內(nèi)心的某些東西。當彌爾頓詩中的撒旦說:“我自己就是地獄。”他沒有陳述事實,只是以這三個特意選擇的詞(英語中這句話包括三個詞——譯者)打開了一個猜測與想象的整體世界。浮士德一見到海倫就問:“就是這張臉發(fā)動了一千艘戰(zhàn)艦嗎?”他并沒有陳述事實,也不期望回答。他打開了一扇門,我們的想象穿過這扇門進入了一個新世界,一個音樂、愛情、美人和英雄的世界——希臘文學(xué)的燦爛世界。這種魔力就在言辭里。莎士比亞形容年輕的俾隆時說:

在這樣靈敏和雅致的話語中

年老的耳朵忘卻了自己的故事,

他肯定沒有意識到,他的這兩句話不僅很好地描述了自己,也為一切文學(xué)定了一把標尺。文學(xué)讓我們暫時從現(xiàn)實世界逃離,到想象王國里享受片刻的休憩。一切藝術(shù)的職責在于愉悅而不是教導(dǎo);也只有愉悅我們的文學(xué),才能在每個讀者靈魂深處構(gòu)建起丁尼生在他的《藝術(shù)宮殿》中所夢想的“高貴的快樂之屋”,才能不枉文學(xué)的稱呼。

文學(xué)的第三個特征直接源于前面所講的兩個特征,就是文學(xué)的永恒性。人類不能僅僅靠面包而長久生存。盡管世人匆忙奔走,汲汲于物質(zhì)財富,世界卻不情愿美好的事物就此消亡。就這一點來說,人們珍視歌曲勝過珍視畫作和雕塑。當然,如今打著文學(xué)旗號的書籍和雜志正如洪水般從出版社涌出來,永恒性已經(jīng)成為一種我們不可企及的特性了。但是書籍過多,并不是像我們猜測的那樣始自今日。400多年前,卡克斯頓從弗蘭德斯帶來了第一家印刷出版社,在西敏斯特修道院的旁邊開了一家小店,宣揚說他的商品“物美價廉”。那時,書籍過多的問題就出現(xiàn)了。其實這個問題或許出現(xiàn)得更早,在卡克斯頓出版社出現(xiàn)1000年以前,羊皮卷的數(shù)量已經(jīng)多得令亞歷山大大帝圖書館忙碌的學(xué)者們無法應(yīng)付了。而如今,我們一個星期的出版物,亞歷山大大帝的學(xué)者們花一個世紀都抄不完,因此永恒好像已經(jīng)不可能。今天的歌曲或者故事在未來似乎也不可能還令我們快樂。然而,文學(xué)就像發(fā)大水的河流,它以兩種方式自我澄清——泥沙沉入河底,浮渣泛到水面。一旦我們認真檢視公認的構(gòu)成我們的文學(xué)的那些作品,清澈的溪流就已經(jīng)清除了渣滓,兩個我們稱為文學(xué)標準的東西就這樣出現(xiàn)了。這兩個標準決定了文學(xué)的永恒性。

第三節(jié) 文學(xué)的標準

文學(xué)的標準之一就是普世性。文學(xué)面對的是最廣泛的人類興趣和最簡單的人類情感。盡管我們會談到民族文學(xué),如希臘文學(xué)、條頓文學(xué),也盡管每種文學(xué)都有源于其民族特性的一些表面特征,然而事實是好的文學(xué)不會受國界限制,除了人類的邊界,沒有別的邊界。文學(xué)關(guān)注的是人類基本的激情和情感——摯愛與仇恨,歡喜與悲傷,恐懼與信仰——這是我們?nèi)祟惐举|(zhì)的基本部分。文學(xué)反映這種情感越多,就越能在每個民族的人心中得到回應(yīng)。只要是當了父親的人,讀了那個揮霍無度的兒子的故事肯定不會無動于衷;世界上英雄的人們恐怕都會承認荷馬的精妙筆法;看到邪惡的人恐怕就會在《約伯書》里找到回應(yīng);疼愛自己子女的人們肯定也會被俄狄浦斯和李爾王感動。所有這一切都屬于一個規(guī)律的事例,那個規(guī)律就是無論是一本書還是一首歌曲,只有面對普遍的人類興趣所在,才會永恒。

標準之二是文學(xué)是純粹個人化的,可以以一個不確定的詞“風(fēng)格”來表示。在修辭學(xué)里,我們會找到關(guān)于風(fēng)格的機械性定義,風(fēng)格是“思想的完全表達”或者“表達思想的特殊方式”等。在更深的層次上,風(fēng)格就是人,也就是一個作家個性的無意表達。就像在一面鏡子里一樣,作家一個人的靈魂就能反射出整個人類的思想和情感。沒有一面鏡子是無色的,總會給它的映像染上一定的色彩。因此,作家在詮釋人類生活的時候,總會有意識地染上他自己思想的色彩。每一本永恒的書或多或少都會有這兩類特征:主觀和客觀、普世化和個人化,也就是民族的思想與感情染上作家自己生活與體驗的色彩而反映出來。

第四節(jié) 學(xué)習(xí)文學(xué)的目的

學(xué)習(xí)文學(xué)除了有閱讀的快樂,讓我們的想象進入一個新天地自由馳騁之外,還有一個很確定的目標,那就是認識人。人從來都是有雙重性的:不僅有表面,還有內(nèi)心;人不僅是做事者,還是做夢者。要認識人,無論是哪個時代的人,我們知道的要比他們的歷史更多,才能認識他們。歷史記錄人的事跡,人的外在行為。然而每一個重大行為都源于一個理想,要理解這一點,我們必須閱讀人的文學(xué),他的理想就記錄于此。例如,我們閱讀了盎格魯-撒克遜人的歷史,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是海上的流浪人,是海盜、探險家、猛吃豪飲的人;我們也會了解他們的棚屋、風(fēng)俗習(xí)慣,還有他們侵擾和劫掠的地方。這些當然很有趣??墒牵f到這些古老的先輩,我們大多數(shù)人還是不知道我們最想知道的事情——不僅僅是他們的所作所為,還有他們的所想所感,他們?nèi)绾慰创?,他們喜歡什么,害怕什么,他們尊崇人與上帝的什么品性。一旦我們由歷史轉(zhuǎn)向文學(xué),我們立刻就會知曉一切了。這些硬漢不僅僅是戰(zhàn)士和海盜,他們就像我們一樣,他們的情感會在后代人的靈魂里立刻得到回應(yīng)。一讀到他們的吟游詩人的歌詞,我們肯定會為他們對自由和大海的狂熱的愛而感動;讀到他們熱愛家園,我們就會柔腸寸斷;讀到他們對首領(lǐng)誓死忠誠,我們就會熱愛國家。他們選出首領(lǐng),把他托在盾牌上以示服從。仰視著他們稱為一切的父的上帝,在女士面前我們就會更加自尊,在生活的憂傷和困頓面前憂郁、謙遜但自信。吝嗇的歲月給我們留下了少而又少的詩歌的斷簡殘篇,可是我們一旦讀到這些,所有這一切還有許多更加強烈的感情就會穿越我們的靈魂。

任何時代任何民族都是這樣。要理解他們,我們不僅要讀他們的歷史,這記錄著他們的事跡;還要讀他們的文學(xué),這記錄著使他們的事跡成為可能的夢想。亞里士多德說“詩歌比歷史更加嚴肅和富于哲學(xué)性”,歌德也說文學(xué)就是“教化整個世界的”。這的確是高明的見識!

第五節(jié) 文學(xué)的重要性

有一種很流行的怪論認為文學(xué)像所有的藝術(shù)一樣,只是一種純粹的想象的發(fā)揮,就像一本新小說,雖然令人愉快,卻沒有任何嚴肅的或者實際的意義。其實,沒有比這種說法更加荒謬的了。文學(xué)保存著民族的理想,而理想——愛情、信念、義務(wù)、友情、自由、敬畏——是人類生活中最值得保留的部分。希臘人是了不起的,然而在他們的杰作之中,我們珍視的只是幾個理念——顯現(xiàn)于脆弱的石雕之中的美的理念,體現(xiàn)于長存不滅的散文與詩歌之中的真的理念。其實,希臘人、希伯來人,還有羅馬人都是這樣,他們的理想保存在他們的文學(xué)之中,這造就了他們,也決定了他們對后世的價值。我們的民主——所有英語民族引以為榮的東西——就是一個夢想。它不是立法議會廳里那個有時令人生疑,有時叫人沮喪的景象。民主是一個自由平等的人類可愛的永久的理想,這個理想被視為最珍貴的遺產(chǎn),珍藏在從希臘人到盎格魯-撒克遜人的文學(xué)里。我們所有的藝術(shù)、科學(xué),甚至發(fā)明都是完全基于理想之上的。因為在每一種發(fā)明的后面,都隱藏著屬于貝奧武甫族類的人類征服自然的夢想。我們所有的科學(xué)和發(fā)現(xiàn)后面都有一個不朽的夢想:人類“會像神靈一樣,分辨善與惡”。

總之,我們的整個文明、我們的自由、我們的進步、我們的家園以至我們的宗教,都穩(wěn)固地奠基于理想之上。大地之上,除了理想長存,別無他物。因此,怎樣強調(diào)文學(xué)的實際意義都不為過,人、城市、政府、文明都會消亡,而文學(xué)把理想一代一代傳遞下去。只有記住這一點,我們才會贊賞虔誠的穆斯林,他們把每一張有字的碎紙片都撿拾、珍藏起來。因為有可能紙上有真主安拉的名字,而理想太重要,忽視不得。

小結(jié)

雖然我們還沒有定義我們的研究目標,現(xiàn)在我們至少已經(jīng)了解了一點,已經(jīng)做好了準備。文學(xué)是以真與美的言辭表述生活的,它是人類精神、思想、情感、希望的書面記錄。它的特征有藝術(shù)性、暗示性和永恒性。它的兩個標準是普世性和個人化。其目標,除了讓我們快樂,還可以讓我們理解人,不是理解人的行為,而是理解人的靈魂。文學(xué)保留著民族的理想,而理想是我們的文明的根基。文學(xué)是能夠占據(jù)人類心靈的最重要和最令人愉悅的科目之一。

閱讀書目

Bibliography.General Works.Woodberry's Appreciation of Literature(Baker & Taylor Co.);Gates's Studies in Appreciation(Macmillan);Bates's Talks on the Study of Literature(Houghton,Mifflin);Worsfold's On the Exercise of Judgment in Literature(Dent);Harrison's The Choice of Books(Macmillan);Ruskin's Sesame and Lilies,Part I;Matthew Arnold's Essays in Criticism.

Essays.Emerson's Books,in Society and Solitude;Dowden's The Interpretation of Literature,in Transcripts and Studies(Kegan Paul & Co.),and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Literature,in New Studies in Literature(Houghton,Mifflin);The Study of Literature,Essays by Morley,Nicolls,and L.Stephen,edited by A.F.Blaisdell(Willard Small).

Criticism.Gayley and Scott'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Methods and Materials of Literary Criticism(Ginn and Company);Winchester's Principles of Literary Criticism(Macmillan);Worsfold's Principles of Criticism(Longmans);Johnson's Elements of Literary Criticism(American Book Company);Saintsbury's History of Criticism(Dodd,Mead).

Poetry.Gummere's Handbook of Poetics(Ginn and Company);Stedman's the Nature and Elements of Poetry(Houghton,Mifflin);Johnson's The Forms of English Poetry(American Book Company);Alden's Specimens of English Verse(Holt);Gummere's The Beginnings of Poetry(Macmillan);Saintsbury's History of English Prosody(Macmillan).

The Drama.Caffin's Appreciation of the Drama(Baker & Taylor Co.).

The Novel.Raleigh's The English Novel(Scribner);Hamilton's The Materials and Methods of Fiction(Baker & Taylor Co.).


[1]所有引文,除注明外,均為譯者翻譯?!g者

[2]選自《蒂姆博威扎的吟游詩人》第一集,第73頁。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