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忠誠謙卑燃燒自己火炬精神令人敬仰
方軍
這部傳記文學記錄了一位將軍的成長歷程。王世昌將軍以新中國早期潛艇指揮員的身份,回顧了我國潛艇部隊建設中一些鮮為人知的事情;作為“將軍作家”,他展示了火樣的激情;作為關心下一代先進工作者,他創(chuàng)立了全國首家潛艇博物館、海軍兵器館,人們稱贊他是永遠燃燒自己的火炬。
由于在大連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工作的關系,我與王將軍有了近距離的接觸,拿到王將軍的傳記文學文本后,我懷著崇敬的心情,閱讀著他今天與昨天的故事。
正如一位大書法家為他撰寫的題詞那樣:“劍光沖星斗,文光射日虹。”他的激情人生豐富多彩,他是文武雙全的將軍,他是燃燒著的火炬,無窮地揮發(fā)出正能量,他無私地燃燒著,照耀著自己前進的路程,也給他人帶去光明與溫暖。他令人敬仰,令人欽佩,他的生命光芒四射。
將軍原籍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是一位戎馬一生的共產(chǎn)黨人。1947年,他16歲的時候,就參加了由共產(chǎn)黨領導的東北民主聯(lián)軍(后來轉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歷任指導員、軍事聯(lián)絡員、潛艇艇長、潛艇支隊副支隊長和旅順海軍基地裝備部副部長、后勤部部長、基地副司令員(海軍少將)、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社會上他也有著多個身份:北京國際經(jīng)濟研究會研究員、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遼寧省作協(xié)理事、大連市文聯(lián)副主席(現(xiàn)任顧問)、大連市作協(xié)副主席(現(xiàn)任顧問)、東北文學基金會會長。離休后,將軍的炬光、奉獻見諸于社會各界,同樣贏得了一片喝彩聲。
王世昌將軍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與敵人面對面地戰(zhàn)斗,經(jīng)歷了遼沈戰(zhàn)役、平津戰(zhàn)役、萬山群島戰(zhàn)役及剿匪運動,品嘗到戰(zhàn)斗的艱辛與勝利的快樂。建國后,他成為新中國早期為數(shù)不多的潛艇指揮員,而且一直在潛艇部門工作了25年。劉少奇、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曾為他所在的潛艇題詞,按照毛主席的指示,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走下潛艇之后,王世昌相繼擔任海軍旅順基地裝備部副部長、后勤部部長以及基地副司令員。當時五十出頭的他,爆發(fā)出兩股激情,一是工作崗位上他身體力行,在部隊倡導雷厲風行的工作風氣,倡行現(xiàn)代科學管理;二是起早貪晚利用工作之余進行文藝創(chuàng)作,點燃了創(chuàng)作激情,將一部部小說和影視片以及一首首歌曲奉獻給社會。他的歌詞作品受到音樂界人士的高度贊賞:那首唱遍整個海軍潛艇部隊的旋律激昂的《我駕著潛艇出航》(作曲朱齊典),詞作者便是王世昌;由鐵源、呂遠、劉詩召等人作曲,宋祖英、孫維良、楊赤等分別演唱的《大連迎賓曲》,為大連音樂界所認可和稱贊,也為大連眾多市民所熟悉。一步步地努力,一步步地攀登,他的文學作品經(jīng)常獲得省、市及部隊的獎勵,立過二等功,成為中國作協(xié)知名軍旅作家。提起“文革”中的不平遭遇,王將軍笑曰:“人生難免一時受點兒委屈,遇到不公平的事,權當歷史跟你開個玩笑嘛,你是什么人就是什么人?!?/p>
從崗位上退下之后,王世昌既是指揮員又是戰(zhàn)斗員的形象依然閃爍著光彩,為共和國后來人獻出余熱,即便處在耄耋之年依然精心運作未竟之業(yè)。
王世昌離休后的足跡,更多的是走進了青少年的心靈。他成為大連關心下一代老干部革命傳統(tǒng)報告團的成員、沙河口區(qū)關工委顧問、社區(qū)政治輔導員。他創(chuàng)建了全國第一個海軍兵器館,又創(chuàng)建了全國第一個、世界第二個潛艇博物館;他出任了全國第一個少年軍校的校長,并與北京少年軍??傂:献?,成為總校的一個訓練營地,將把少年軍校辦得更有風采。鑒于王世昌對青少年一代教育方面的奉獻,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與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共同向他授予了“全國關心下一代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能把王將軍的大半生閃光的經(jīng)歷記錄下來,并且介紹給后人,無疑是奉獻出一份財富和一個無價的珍寶,人皆愿意為此效力。
他還說,我雖然結束了部隊的生活,可是我心中的夢想和未來正在進行,我還有新的事業(yè)要去做,我的生命要伴隨事業(yè)向前延伸。他談起了康熙大帝:“清朝這個皇帝有作為啊,歌詞中講他要再活500年,很有志氣豪氣!我不是康熙大帝,但我一定會在晚年有夢想有追求,一生活得充實、活得有意義、活得精彩紛呈?!?/p>
王世昌最喜歡吟誦這樣一首詩: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他頗有體會地談起這首詩。他說,這首《龜雖壽》是東漢著名文學家、軍事家、政治家曹操創(chuàng)作的一首樂府詩,富有哲理,闡發(fā)了詩人的人生態(tài)度。
3筆調淋漓,有一種真摯而濃烈的感情力量。寫這一首詩時,曹操已年過五旬,剛剛擊敗袁紹父子,平定北方烏桓,滿腔激情壯志,樂觀自信,十分感動人心。
王世昌跟大家講,對這首激情澎湃的詩,自己很有同感,曹操這首詩應當成為老年人的座右銘,它太動人心弦,太振奮人心!之所以能夠流傳至今,就是因為它具備鼓舞人的力量,激勵人們老當益壯,自強不息,不甘平庸,繼續(xù)奮發(fā)有為,去做暮年的英雄!
與人談起白居易、陶淵明兩位古代名人,王世昌頗有感慨。他說,人的一生不會一帆風順,不能遇到挫折打擊就退隱山林,逃脫塵世,改變志向,躲進世外桃源,并改變過去的扶正疾邪的戰(zhàn)斗鋒芒。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貫穿著他一生愛國正義、崇拜英雄、傲岸人生的品格,所以他比較贊賞曹操、陶淵明的詩作與情操。
“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王世昌雖然脫下戰(zhàn)袍,可是他依舊在關注中國的強軍之夢,任何一項來自軍隊尤其是海軍潛艇部隊的喜訊,都會讓他大聲擊掌,都要令他憑窗眺望、心潮激蕩。此外,他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坐在寫字臺前,接著打來的電話,迎送著客人,熱心于社會事務的發(fā)展與聯(lián)絡,對青少年教育等益民項目傾注熱心和力量。將軍還時常深入生活,創(chuàng)作新的文學作品。他說:“對于國強民富奔小康,要多想著點兒,這是中國老百姓的夢,也是我的夢,為了這個夢想我要多做一些好事!”
“暮年不減風云趣,百萬雄兵彩墨中。”這是著名作家姚雪垠為王世昌老將軍的題詞。題詞一直掛在將軍家中客廳的正面。觀題詞,更讓人回憶起王世昌將軍的足跡,仰視他崇高的思想境界。懷著崇敬的心情來記錄王將軍的歷史經(jīng)歷,是作者的榮幸,讓我們一起走進王世昌將軍的昨天與今天,感受他精彩的生活經(jīng)歷和情操。
(作者系大連市政協(xié)原副主席,現(xiàn)為大連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