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在南京度過的學生時代
1.從幼稚園到小學
1923年夏天,來到南京的傳萊在三姐的安排下走進了中大實驗學校的幼稚園。從此一直到小學畢業(yè),傳萊就在三姐的照顧下,開始了以中大實驗學校為家的學習和生活。
幼稚園就在中大實驗學校內,離三姐的宿舍也不遠。每天早上,三姐都要牽著傳萊的手,先穿過一條長長的走廊,來到學校后院的操場和寬大的運動場,再走到操場的西側,那里的一座兩層小洋樓就是杜威樓,也就是幼稚園了。幼稚園秉承美國教育家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理論,有寬敞的大教室和小木桌椅,也有光滑的地板和高高的滑梯。傳萊喜歡和小朋友們在大教室里盡情玩耍,也喜歡和老師小朋友一起玩“搶椅子”的游戲……
一年后,傳萊走出幼稚園大門,成了中大實驗學校一年級的小學生,短暫的幼稚園生活結束了,但無論是三姐每天領著他穿過長長走廊的情景,還是在幼稚園里快樂的玩耍,都留在了傳萊的記憶中。
中大實驗學校一向以嚴格管理學生著名,小學生陳夢熊雖然還是一個懵懂又頑皮淘氣的小男孩,卻也親眼看到,當一個學生隨便打別的同學時,學校就要罰他戴上“紅袖子”,也就是紅布箍。有了這樣明顯的標志走在秩序良好的實驗學校校園里,可想而知打人者會是什么樣的心境。當哪個學生罵人時,他就要接受肥皂水漱口的處罰,這對罵人的學生來說,想來也一定是十分不好受。
這樣嚴格的幾乎不近人情的管理,無疑對小學生陳夢熊有很大的影響。對此他也曾回憶說:“上小學的時候,學校管理比較嚴格,對于違反紀律的學生還要懲罰……這對我也有較大的影響,讓我從小養(yǎng)成了不打人、不罵人的好習慣?!?/p>
除了對學生嚴格管理,中大實驗學校也十分注重學生的學習和各類豐富多彩活動的開展,因此也讓許多外地的學生慕名來到這所學校。而傳萊的同學中更有來自遙遠的東南亞華僑學生和愛踢足球的朝鮮學生。
對于貪玩的小學生陳夢熊來說,中大實驗學校的校園生活留給他印象最深的還是學校里開展的各類活動。記得最清楚的,是學校里每個學期都要舉行的學生成績展覽和歌舞演出,在當時被稱為“懇親會”。
對于成績展覽,傳萊似乎印象不深,因為他一向認為,自己小學時的成績平平。因此他只記住了中大實驗學?!皯┯H會”演出的兒童歌劇《葡萄仙子》和《月明之夜》等。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兒童歌劇很受同學們的歡迎,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兒童歌劇的成功演出,全都離不開中大實驗學校的音樂老師、傳萊的三姐陳郇磐。
傳萊還記住了音樂課學習的《織布歌》、《神衣曲》、《鋤頭歌》、《神圣勞動》等歌曲,這自然也是因為這些歌曲都是在三姐的音樂課上學習的原因。
在南京上小學期間,傳萊還有一個必不可少的“活動”,就是經常由三姐郇磐帶著坐上火車去上??赐改?。到了節(jié)假日或是周末,陳家的三女兒就會帶上她的三弟和四弟坐上開往上海的火車。3元一張票的三等車廂,對于中大實驗學校的音樂教員陳郇磐來說,是既不鋪張又不顯得寒酸。
而對于小學生陳夢熊來說,這一切似乎都是不重要的。他最感興趣的是在火車上吃飯。在往返于南京和上海的火車上,傳萊最喜歡的就是吃火車上的盒飯或蓋澆飯。每當三姐把咖喱炒飯或是蛋炒飯端過來時,即便只是在座位上吃,傳萊仍是十分高興,他只覺得,那香噴噴的炒飯真是好吃極了……
在南京,在三姐的身邊,雖然貪玩好動,卻不打人不罵人守規(guī)矩,這就是當年南京中大實驗學校的小學生陳夢熊。因此陳夢熊院士稱小學時的自己淘氣、懵懂,學習成績平平……
1930年的全家福,前排左一為陳夢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