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麻痹癥
中學時,我的兩個同學開始戀愛,他們戀愛的時間很長,一直到大學畢業(yè),并且分配到一個城市,算來有八年的戀愛史,可惜,工作不久兩人就分手了,都說沒感覺了。
戀愛這事,也會過期作廢嗎?不管開始的時候,有多少歡樂,多少希望,多少海誓山盟,多少感動與不眠之夜,到了一定的時間都會褪色嗎?愉悅消失了,希望沒有了,原來的信誓旦旦也變得不重要了。這是多么讓人失望的事呢!
張小嫻說,最初的愛情最客氣。這句話應該是從富蘭克林的話中演變而來的,原話是:“愛是由禮儀來表現、來接受。所有的愛情,最初都在盡力展現禮儀?!睈矍榈拿篮?,與最初的禮儀分不開,男女雙方開始都以高標準的禮儀要求自己,只做對方喜歡的事,只說對方愛聽的話,許多人性的美都會在愛的初期展示出來,比如,忍讓、寬容、理解,還有不厭其煩的問候,禮貌的傾聽等等??梢哉f為了達到相愛的目的,兩人是費盡心思行盡禮儀。美好愛情的開始與這些禮儀分不開。
比如說,平時公交車上,不讓座的年輕人,戀愛的時候會讓;平時吝嗇的人,會大方地給乞丐錢;平時邋遢的人,戀愛的時候,會注重儀表,變得干凈起來等等。愛情的美麗與純粹,顯示著人類應有的美德,也包涵著人們應該走入的境界。如果人們都以戀愛的標準要求自己,那世界的美好是不言而喻的。
只要雙方都想將愛進行到底,最初的愛情,絕不會有無禮的行為發(fā)生。可是無論怎樣美好的想法,在經過了一段時間后,都會演變成從有禮到無禮的過程。不再有溫柔的話語,過去的甜言蜜語突然變成粗話的時候,說明愛情已經進入了維持的階段。
誰都知道,相愛是無比的幸福,禮儀使愉悅的狀態(tài)保持了相當長的時間,可這并不能說明幸福是牢固的,人往往是不滿足于現狀的,人心是致力于發(fā)展的,得到幸福與保住幸福是兩碼事,日子一長幸福就不可能穩(wěn)固,禮儀的簡略是最初的表現,但實質上是感覺的退化。這就像戀愛初期一樣,愛的濃與淡是能從禮儀上看出來的。
人的感覺是在不知不覺中變化的,誰都不會在意這種微妙的變化,但它確實存在,而且破壞著既有的幸福感。比如一件東西,沒得到之前,覺得很重要,得到的開始階段非常珍惜,后來慢慢地就不再感覺到擁有這件東西的快樂,失去了可能會痛苦,但絕對不會是沒得到之前那么痛苦。當一個人的快樂不再那么強烈,他的向往會有意無意地發(fā)生轉移,去發(fā)現或尋找能讓他更快樂的東西。
不管愿意與否,幸福感經不起時間浸泡,泡走一些魅力,也泡淡一些真誠。以前相愛的人,是不會輕易結束愛情的,但愛情的年齡與人的身體年齡一樣,走起下坡路來就無法約束,你越想遏止老得越快,吃什么補品都不管用,那是內在的變化,而不是表面的現象。當愛情老了,淡淡的味道,不會太冷也不會太熱,只兩條路,不是分手,就是進入婚姻。但這種時候,大多數人會自覺地選擇分手。因為愛已到期,雙方都不會像從前那樣盡心竭力地、費盡心思地完成這個緣分。念一份恩情,但誰都會意識到,等待他們的是苦果,枯萎的花就讓它隨風而去,勉強對兩人都不好。
當愛情結束,回想起最初的禮儀,誰都會有受騙的感覺,實際上,每一份感情都帶著缺點,誰都想盡力做好,可是誰又能做到最好呢?
我們身邊的幸福也是這樣,幸福生活長久持續(xù),而我們卻越來越感覺不到幸福的存在,在別人看來你是優(yōu)越的,但你內心里卻有許多不滿,這說明可能患上了幸福麻痹癥。幸福感是源自內心的,它會改變或消減,需要我們時時提醒自己,并且及時調整心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