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導言 千古流芳的晏子

晏子的智慧 作者:劉波 著


導言 千古流芳的晏子

(一)晏嬰生平及其影響

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嬰(?—公元前500年),春秋時期齊國萊地夷維(今山東省濰坊市高密)人,姓晏,名嬰,字仲,謚號為平,又稱“晏平仲”“晏平”。由于其人影響甚大,當時有尊稱男子為“子”之俗,兼之晏嬰以高超的智慧、高潔的品格贏得了生前身后的名望,故如同孔丘被尊稱為“孔子”一樣,晏嬰也被世人尊稱為“晏子”。本書則稱其本名晏嬰。

晏嬰像

晏嬰系齊國上大夫晏弱(即晏桓子)之子。齊靈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56年),晏弱病死,按照“世卿世祿”制的傳統(tǒng),晏嬰襲父爵繼任為上大夫。晏嬰歷事齊靈公(公元前581年—公元前554年)、齊莊公(公元前553年—公元前548年)、齊景公(公元前547年—公元前490年)三代國君。從靈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55年)齊晉之戰(zhàn)晏嬰勸止靈公起,至景公四十八年(公元前500年)晏嬰去世止,晏嬰侍齊長達56年之久,其中,景公時為國相就達20余年(始相之年不詳)。晏嬰的政治生活,主要是在齊景公時期。他輔政力行節(jié)儉、謙恭下士,以有政治遠見、外交才能和作風樸素著稱于時,政績卓著,既是“三朝元老”,也是繼姜尚(太公)、管仲之后齊國的一代名相,并且是齊國歷任相國中最具傳奇色彩的一位。

晏嬰之世,處于春秋時代的末期,這是中國古代社會發(fā)生大變革、大動蕩的時代,社會各方面都在發(fā)生著深刻的變化,以各國最高統(tǒng)治者為首的“公室”舊貴族日趨腐敗衰落,逐漸為新興勢力——大夫等“私門”所覬覦。隨著“私門”政治、經濟地位的提高和宗法血緣關系的破壞,他們迫切要求取得統(tǒng)治權力,向衰落中的公室舊貴族展開了奪權斗爭。齊國這一情況更為明顯。此時相距春秋時代的第一位霸主齊桓公已有近百年的時間,齊國拯救周王室、抵御外族入侵(“尊王攘夷”)、扶助小國、體恤百姓帶來的各國擁戴已經成為過去,一匡天下、九合諸侯的黃金時代已成歷史,晉國的軍隊一度進攻到了齊國的都城臨淄,國君莊公甚至被大臣崔杼弒殺??梢哉f,齊國正處于國勢日薄西山、國事內憂外患的時期。晏嬰愛國憂民,頭腦機敏,博聞強識,善于辭令,勇義篤禮,他內輔國政,屢諫齊國君主,主張為政以德,以禮治國,輕賦省刑,以民為本,實施仁政德治,竭心盡力拯救內憂外患的齊國;在對外交往中,他反對侵伐戰(zhàn)爭,主張“外歸其義”,富有靈活性,又堅持原則,出使不受辱,捍衛(wèi)了齊國的國格和國威,在諸侯和百姓中享有極高的聲譽。他的智諫省刑、賑濟災民、二桃殺三士、出使楚國、力行廉潔等故事更是膾炙人口、廣為流傳。

晏嬰于齊景公四十八年(公元前500年)去世。晏嬰去世多年后,齊景公仍然時常念叨說:“再沒有人能像晏嬰那樣經常批評我的過失了?!弊鳛橐晃灰猿绺呷烁聍攘Χ骨嗍贰⒘鞣及偈赖恼苋?,除了景公之外,同時代的孔子、墨子、魯國國君昭公等人,都給予了他很高的評價。

大思想家孔子是晏嬰的同時代人,不輕易許人,對于晏嬰卻愿以兄視之。他多次說晏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補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大意即:“他關心民間疾苦、救民于苦難而不自夸,德行高尚足以彌補齊國三代君主的過失而無人可比,晏子真可稱得上是君子啊!”他又稱贊晏嬰“善與人交,久而敬之”,是有道義的人。魯昭公也贊揚晏嬰的“仁德”。墨子更尊崇地說:“晏嬰‘為人者重,自為者輕,先民而后身,薄身而厚民’?!笨梢婈虌氲墓?jié)儉主張對墨家也有一定影響。戰(zhàn)國時期的另一思想家孟子也贊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顯?!?sup>

后世的人對晏子都非常崇敬,對于他的足智多謀、剛正不阿、做官廉潔、敢于直諫和高風亮節(jié)都表示了深深懷念。

西漢中期大歷史學家司馬遷對晏嬰敬佩仰慕有加,這位“太史公”在其“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文史巨著《史記》中為晏嬰作傳時,將他與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齊國另一名相管仲并舉,合寫成《管晏列傳》。此后,世人便多將管、晏二人并稱。

司馬遷以充滿敬愛之情記載了一個鞠躬盡瘁、為官廉潔、足智多謀、節(jié)儉自律的開明君子形象,在《管晏列傳》的結尾處司馬遷禁不住贊嘆說:“假令晏子而在,余雖為之執(zhí)鞭,所忻慕焉?!笨磥?,司馬遷完全為晏嬰的高尚品格所打動,從而激動不已地高呼:“假如晏嬰還在世的話,哪怕讓我司馬遷為他執(zhí)鞭駕車,做個車夫,也是我高興和向往的??!”仰慕之情,表露無遺。

西漢后期學者劉向在為《晏子春秋》作的《敘錄》中,曾經稱贊晏嬰“盡忠極諫道齊,國君得以正行,百姓得以附親”。劉向亦將晏嬰和管仲相提并論,也對晏嬰非常推崇。

三國時期的政治家諸葛亮,在他的《梁甫吟》中贊道:“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理。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國相齊晏子?!?/p>

北宋大文學家蘇轍在《晏子傳論》中對晏子與管子這兩位齊國名相作過比較,認為:“管子以桓公霸,然其家淫侈,不能身蹈禮義。晏子之為人勇于義、篤于禮,管子蓋有愧焉?!?sup>

清代詩人鄧性在《晏嬰遺?!妨粝铝诉@樣的詩句:“當年清節(jié)勵狐裘,諷諫功高誰能儔。咫尺計桃三士冢,累累同是古荒丘?!痹谶@首詩中,表達了作者對晏嬰機智聰明,能言善辯的歌詠和對先人深埋荒丘的悼念之情。清代另一位詩人崔振宗在《吊晏嬰冢》詩中這樣寫道:“匹馬空郊淚欲傾,蒼煙遠近暗荒城。交游海內生平遍,衰草斜陽哭晏嬰?!痹娙诵凶咴诿C;囊?,此時,夕陽西下,歸鴉點點,怎不使他黯然神傷。他看到路邊晏嬰的荒冢在昏暗的傍晚顯得更加荒涼,不由想起晏嬰高貴的人格和死后如衰草一樣的荒蕪,不由得淚水漣漣。這首詩表達了無數人遙對荒冢,對晏嬰無限追思的懷念之情。清代文學家姚鼐認為“晏子之賢,無愧儒者”,給予了晏嬰很高的評價。

近代大儒俞樾評價道:“當晏子時,齊多故矣,而卒有以自全?!彼J為晏嬰巨大的人格力量使惡其剛直之節(jié)的“小人”也“不能不服其廉潔之行”。

晏子像

晏嬰的事跡,最早見于文字記載的是《春秋左傳》(左丘明為孔子《春秋》專門撰寫的解說之著),該書共有23處關于晏嬰事跡的記載。

此后,《韓非子·內儲說上七術第三十》《呂氏春秋·先識覽觀世》《新序·節(jié)士第七》以及《墨子》《孟子》等書和《史記》卷六十二《管晏列傳》、卷三十二《齊太公世家》、卷六十四《司馬穰苴列傳》等的相關篇章,均有晏嬰諷諫言辯事跡的生動記載;至于《晏子春秋》一書的相關記載,13處與《春秋左傳》相同,也可參考。

史載晏嬰“長不滿六尺”,即身高約合今天1.4米,雖然身材并不高大,但他卻頭腦發(fā)達、智力超群。更為重要的是,晏嬰敢于勸諫、克己奉公等充滿智慧光芒的事跡,以及力行節(jié)儉、以民為本、以德治國的開明措施,為萬民所敬仰。有關晏嬰的一些小故事被后人傳為佳話,兩千多年過去了,仍為齊國故地的民眾津津樂道,在民間至今仍廣為流傳,成為我國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川劇《晏子使楚》VCD封面

在山東省出土的漢代畫像石中,就有“二桃殺三士”等內容。晏嬰一生的傳奇經歷,亦被后世搬上舞臺廣為流傳,例如四川等地的《晏子使楚》等川劇劇目;還有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等文學作品,演繹其事。敦煌俗賦中的《晏子賦》被鄭振鐸先生在《中國俗文學史》中譽為“幽默和機警的小品賦”中的“一篇出色之作”,長期流傳于民間,是一篇對民間文學創(chuàng)作產生過深遠影響的代表作品。這篇賦作以晏嬰使楚故事為題材,改動為晏子使梁,以新增夸張的情節(jié);其通俗活潑的語言,再現了晏嬰幽默機智的性格、超群絕類的才華以及卓爾不群的個性特征。今天,晏嬰的故鄉(xiāng)——山東省齊河縣晏城鎮(zhèn)還在出產六星級“晏嬰春酒”等以晏嬰命名的地方特色產品,寄托了當地人民對晏嬰的敬佩與懷念之情。

(二)《晏子春秋》

晏嬰去世后,有人根據他生前的言行整理為《晏子春秋》,贊頌了晏嬰的美好品德和聰明才智。傳世本《晏子春秋》成書于戰(zhàn)國時代末期,真實作者已不可考,一般認為是“戰(zhàn)國時期學者搜集有關齊國著名政治家晏嬰的言論和行動的記載而編輯成書的”,是后人專門記敘晏嬰思想、言行、事跡的一部著作。該書是中國最古老的傳說故事集,或者說是一部民間故事集,也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短篇小說集以及一部優(yōu)秀的先秦散文集。西漢時期歷史學家司馬遷評論說:“吾讀《晏子春秋》,詳哉其言之也。”《晏子春秋》以晏嬰為中心,一事一記,各事之間既有聯系又各自獨立,形成一個個的小故事,是晏嬰的言論及軼事的匯編。統(tǒng)而觀之,《晏子春秋》又可以看成是一部晏嬰傳。

《晏子春秋》書影

《〈晏子春秋〉詞類研究》書影

《晏子春秋譯注》

《白話晏子春秋》書影

在筆者看來,《晏子春秋》記載的晏嬰政壇軼事之多,以及其所蘊含的才智之豐厚,不僅是集晏嬰一生智慧之大成,而且堪稱中國傳統(tǒng)智慧的經典著作。因而該書為古往今來的許多政治家備置案頭,朝夕研磨。如果說《論語》為處世之書,《孫子兵法》為攻戰(zhàn)之書,《韓非子》為統(tǒng)治之書,那么,《晏子春秋》就是當之無愧的智慧之書。

《晏子春秋》刻本書影

民國版《晏子春秋音義》書影

貴州人民出版社版《晏子春秋全譯》書影

《晏子春秋》書名始見于《史記·管晏列傳》。根據司馬遷的記載,在漢武帝時就有《晏子春秋》一書流傳;《漢書·藝文志》則稱《晏子》,列在“子書”部中,奉為“儒家者流”的首篇,認為是晏嬰所作。至今仍有人持此觀點。

經過劉向的整理,《晏子春秋》分為內篇、外篇兩個部分,共八卷(即內篇之《諫上》《諫下》《問上》《問下》《雜上》《雜下》,外篇第七、第八),共二百一十五章,詳細地敘述了晏嬰在齊國歷經靈公、莊公、景公三朝的生平軼事,以及各種傳說、趣聞。這二百一十五章的內容約有200個小故事,這些故事相互聯系和補充,完整地刻畫出豐滿明快、栩栩如生的卓越政治家晏嬰的形象,具有較高的文學性和藝術性?!蛾套哟呵铩芬粫?,以晏子為中心人物,主題集中,語言簡練、明快、幽默和風趣,人物對話富有人物性格特征,情節(jié)生動,結構完整,尤其是洋溢于人物語言中的幽默感,不但使事件意趣盎然,而且增加了語言的辛辣和犀利,強化了諷喻性。其中不少內容還善于運用比喻的手法,而且一些寓以生活哲理的比喻,后來成為獨立的語言、成語或典故。如“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三個家喻戶曉的成語出自《晏子春秋·內篇雜下第九》,“牛山下涕”典故出自《晏子春秋·內篇諫上第十七》等,對后世有較大的影響。

南京圖書館藏《晏子春秋》刻本

可以說,《晏子春秋》一書內容幾乎全部記敘晏嬰的立身行事,是研究晏嬰的重要文獻之一。清代以來,王念孫、張純一、蘇輿等多位學者對《晏子春秋》進行過???,傳世有王念孫的《讀書雜志》、張純一的《晏子春秋校注》、清末蘇輿的《晏子春秋校注》等著作,均有參考價值。近人吳則虞將上述的校勘成果整合后,編為《晏子春秋集釋》一書。該書中專辟有《晏子事跡》一節(jié),將晏子的事跡分為家世、傳記、政事、遺跡、評論等五個方面,是解放后大陸研究《晏子春秋》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吳則虞《晏子春秋集釋》書影

漢代《晏子春秋》殘簡照片

《賢智宰相》書影

1971年,安徽省阜陽市西漢汝陰侯夏侯灶之墓出土了《晏子春秋》殘簡;1972年,山東省臨沂市銀雀山漢墓出土了《晏子春秋》以及《孫子》《孫臏兵法》《六韜》《尉繚子》《管子》等多種殘簡,其中,《晏子春秋》有16章;1973年,河北省定縣漢墓出土了《晏子春秋》《儒家者言》《哀公問五義》《文子》等多種殘簡;等等。這些《晏子春秋》簡牘的出土,震動了學術界,一度被懷疑或斷言是偽書的《晏子春秋》被學術界重新審視考辨。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經商承祚、羅福頤、顧鐵符、張政烺、朱德熙、曾憲通、裘錫圭、吳九龍、駢宇騫、李均明等先生集體整理,釋文首先發(fā)表于銀雀山漢墓竹簡整理小組的《銀雀山漢墓竹簡(壹)》一書,之后見于吳九龍的《銀雀山漢簡釋文》(文物出版社,1985)一書。這一相關辨?zhèn)蔚难芯砍晒€有裘錫圭的《考古發(fā)現的秦漢文字資料對于校讀古籍的重要性》(《中國社會科學》1980年第5期),吳九龍的《〈晏子春秋〉考辨》(《中國歷史文獻研究》第2輯,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88),等等。

1988年,駢宇騫根據新出土漢簡《晏子春秋》,對吳則虞的《晏子春秋集釋》的相關部分作了新的??保霭媪恕蛾套哟呵镄a尅芬粫?,也很值得一讀。

(三)各地的晏嬰墓與祠廟

為了紀念晏嬰這位著名政治家,后人在各地修建了紀念性的晏嬰墓與祠廟,成為當地著名的古跡。

(1)山東省的晏嬰墓

據史料記載:“晏嬰墓在齊子城北門外。晏子云:‘吾生近市,死豈易吾志!’乃葬故宅旁,人曰‘清節(jié)里’。”《青州府志》記載:“慕容德登營丘,望晏子冢,顧左右曰:‘禮,大夫不逼城而葬,平仲死近城,其有意乎?’晏謨對曰:‘臣先人,儉以矯世,卒豈易地葬乎?’?!薄杜R淄縣志》則記載:“晏子祠在城西北晏子墓前,清康熙五十二年建?!?/p>

晏嬰墓在齊國故城宮城北門外,大城西南部,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qū)永順莊南約300米,與桓公臺南北相對。經勘探,現存晏嬰墓于平地孤聳,系后人所建紀念性墓冢,墓高約11米,南北50米,東西43米。墓前立有一座“齊相晏平仲之墓”石碑,系明代后期神宗萬歷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五月由欽差山東巡撫等處地方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尹應元所題。此外,還立有清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重修碑兩座。

晏嬰墓

1981年,淄博市政府在晏嬰墓四周修筑灰色八棱磚墻224米,南面開門,顯得幽靜而雅致。1982年秋,摹刻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古代圣賢傳略》所刊晏平仲像與《史記·管晏列傳》中晏嬰傳略石碑,置立于墓前。文曰:

事齊靈、莊、景公,敢于犯顏直諫,匡正國君之謬,尚節(jié)儉且能力行,身為輔宰,食不重肉,妾不衣帛;性機敏,善辭令,奉使楚國,臨大節(jié)而不辱。晏子死后墓于故宅旁。

上述修繕,使得作為“臨淄八景”之一的晏嬰墓更為當地增添了一道風景線,游人到此,倍增“古冢遺跡懷晏相”之感。

(2)山東省的“晏城”及“晏嬰祠”“晏公廟”“晏嬰宅”“晏嬰?!?/p>

山東省德州市齊河縣晏城鎮(zhèn),歷史悠久,系山東省著名古鎮(zhèn)之一。該鎮(zhèn)系晏嬰采邑,故得名“晏”;時人筑城修宅,謂之晏城,是齊國唯一以晏嬰姓氏而取名的城鎮(zhèn)。唐朝開始設鎮(zhèn)。晏城地處要沖,是濟南通往北京的必經之路。史書記載,晏城鎮(zhèn)“北依禹疏九河之漯川,南望古四瀆之濟水,地勢平坦,土地肥沃”。1684年,康熙皇帝東巡時曾在晏城鎮(zhèn)東馬寨停留,地方官員即在康熙皇帝接見群臣處建堂紀念。清初詩壇盟主錢謙益,曾臨晏城鎮(zhèn)憑吊懷古,賦有《晏城》一詩,詩曰:“采地遺者誰?相國齊晏子。千駟不匡君,二桃能殺士。激彼梁丘生,浮白為之起?!鼻宕娙瞬樯餍型窘淉R河,賦有誦晏城的詩作《從十里望抵晏城》,詩云:“春塍雨潤少飛沙,別取林坳一道斜。紅袖倚門桃傍井,又緣迷路得看花?!苯娙恕⑼砬迮e人郝金章亦賦《晏嬰城》一詩,詩云:“一領狐裘三十年,敝車羸馬世稱賢。不因湫隘辭湯沐,為戀塵囂近市廛。屨踴猶能諫苛政,尼溪何竟沮封田。景公千駟難圖霸,淚灑牛山已枉然?!?/p>

晏城鎮(zhèn)隔黃河與省會濟南相望,人杰地靈,歷史上出現了一代代英雄名士,除了晏嬰之外,較著名的還有春秋時的無鹽女鐘離春等。晏嬰的鄉(xiāng)人在晏城鎮(zhèn)修建了“晏嬰祠”“晏公廟”“晏嬰?!钡?,成為了晏城鎮(zhèn)著名的古跡。

山東某高校的“晏子”杯辯論賽

晏城鎮(zhèn)北建有晏嬰祠,鎮(zhèn)南建有晏公廟,歲時祭祀。清代,當地人對晏嬰祠進行了重建,其構造奇特,至新中國成立時尚存。乾隆皇帝東巡至此,見晏嬰祠而感慨萬千,專為晏子作詩數首,其中《晏嬰祠》曰:“彰君賜固服桓子,執(zhí)彼鞭猶慕史遷。羸馬敝車一時耳,晏城千古屬斯賢?!碑數孛癖娛来鄠鳎坛擎?zhèn)原筑有晏嬰宅,供其臨時下榻。晏嬰宅旁有一金華古井,據《太平寰宇記》記載,其井之水“甘冽異常,合膠入藥良”。

今天,齊河縣開辦有“齊河晏子精密鑄造有限公司”“晏子春秋旅行社”等企業(yè),出產六星級“晏嬰春酒”等名優(yōu)特色產品,與臨近的淄博市臨淄區(qū)街道“晏嬰路”、山東省某高校舉辦“晏子”杯辯論賽一樣,寄托了當地人民對晏嬰的敬愛與懷念之情。

(3)廣東省的“晏侯廟”

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qū)蓮下鎮(zhèn)程洋崗村有一座祭祀晏嬰的“晏侯廟”。該廟建于明代后期神宗萬歷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后歷經多次修復?,F廟門是1925年修建的,門額由該村文士蔡乃秋手書。尤為寶貴的是,該廟內有牌坊一座,為明萬歷年間建廟時建筑,拜堂上書“作中流之砥柱”,為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遺跡。

程洋崗的晏侯廟是廣東省潮汕地區(qū)目前所能見到的唯一一座“晏侯廟”。此外,江蘇省常州市白云渡口在清代時也存在過“晏公廟”,但是否也是祭祀晏嬰,現已無據可考。

(四)晏子的獨特智慧千古流芳

晏嬰同時代的思想家孔子認為:“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就是說君子應該是仁、智、勇三位一體的,有著一顆仁慈之心,有著高超的人生智慧,有著勇敢堅強的意志。晏嬰視民如子,愛及野骨,以一己之力養(yǎng)五百家之眾,可謂仁;一直能夠從容面對各種誘惑與考驗并選擇正確方向,權謀策略,出類拔萃,可謂智;面對強大異國充滿敵意的君臣、手持血跡斑斑屠刀的叛逆而不懼,可謂勇,堪稱當世英雄。如此,晏嬰三項基本品德均具備,堪稱君子。在晏嬰的仁、智、勇三種基本品德中,尤以“智”表現得最為突出,這也奠定了他作為“智者”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

入秦漢之世,《韓詩外傳》《說苑》《新序》《列女傳》諸書的記載,都描繪了晏嬰的機智和幽默。蔡琰(文姬)在頗具幽默意味的《短人賦》中,更是稱頌了晏嬰的膽略和“辯勇”。

南北朝時的《劉子》一書,率先將“晏嬰之智”與“孔丘之圣”“管仲之謀”“仲舒之博”“子云之美”相提并論而又加以區(qū)別,重點突出了晏嬰作為一位“智者”的基本特點。此后,晏嬰作為“智者”的形象更加突出,甚至于超過了他本質上是一位政治家。如唐代的楊夔著《二賢論》評說管、晏之異同,強調晏嬰以機智幽默的才華“獨立于讒諂之伍,自全于紛擾之中,人無間言,時莫能偶”;明代文學家楊慎在《晏子春秋總評》中認為“當時諷諫之妙,惟晏子得之”;清代學者馬骕著《繹史》,評價晏嬰“詼諧”,稱贊晏嬰為“滑稽之所以雄也”。所謂“諷諫之妙”“滑稽之雄”,正是晏嬰“智者”形象的重要表現。晏嬰的這一“智者”形象一直沿襲至今。

在中外歷史以及民間故事中,像晏嬰一樣充滿智慧的智者不在少數,如伊索(古希臘寓言中的人物)、曹操、諸葛亮、包拯、阿里巴巴、劉基(伯溫)、徐渭(文長)、阿古頓巴(藏族)、巴拉根倉(蒙古族)、阿凡提(維吾爾族)、陳二郎(土家族)、阿一旦(納西族)、毛拉則?。ňS吾爾族)等等。但是,正如明代狀元楊慎在《晏子春秋總評》中所說:“當時諷諫之妙,惟晏子得之”,指出了晏嬰智慧的獨特性??梢哉f,與“奸絕”的曹操相比,晏嬰的智慧充滿浩然正氣;與充滿浩然正氣、疾惡如仇的包拯相比,晏嬰的智慧又充滿人性的光輝;與充滿人性光輝,號稱“智絕”的諸葛亮相比,晏嬰的智慧充滿幽默和靈氣;與充滿幽默和靈氣的“滑稽大師”東方朔相比,晏嬰這位鄉(xiāng)人前輩的智慧又充滿了思想性、戰(zhàn)斗性的深沉和力度,表現出一種既含著哀怨,又含著莊重的諷刺意味,莊重的詼諧,可以算得上是滑稽一派(戰(zhàn)國時代“九流十家”之一)的開山鼻祖了。晏嬰以智慧的方式,影響了齊國的三代國君和臣民,并使國勢下降的齊國保持了在列國中的影響,成為中國式智慧人物的化身和代表,受到人們的尊敬和愛戴。

金盾出版社出版的連環(huán)畫《晏嬰》封面

就今人的眼光看來,晏嬰這位著名歷史人物的生平事跡充滿了傳奇色彩,他面對當時公室衰落、大夫崛起的社會現實,順應歷史向前發(fā)展的趨勢,懷抱遠大濟世救民的理想,以較為廣博的視野、恢宏的胸懷、睿智的頭腦、善辯的言辭,不畏強暴、堅持道義、敢于勸諫、勇義篤禮,為齊國社會的進步,為春秋時期中華民族的文明發(fā)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他的正直機智、克己奉公、臨危不懼、忠誠為國、舉薦賢才、孜孜求索的精神,尤其是在外交內政事務中表現出的剛柔相濟的風范,堪稱當時齊人甚至當今國人的精英和驕傲;他創(chuàng)建的豐功偉績,古今推崇,有口皆碑。

晏嬰的美德嘉行,時時、刻刻、事事、處處都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可謂大智而不巧偽,其德令人欽慕,深得世人稱頌??梢哉f,晏嬰生平事跡的無限智慧與優(yōu)秀品德已經成為了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寶貴遺產與全人類極珍貴的精神財富。在與時俱進、以德治國、構建和諧社會、共奔小康未來的當代中國,晏嬰生平事跡的無限智慧與優(yōu)秀品德,極強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廉政奉公、民本愛民、和而不同、德治禮治、和平外交、不辱國格、社會救助等一系列思想,不僅值得學術界深入研究與整理,而且具有很強的現實借鑒意義。

《淮南子·主術訓》說:“眾智之所為,無不成也。”晏嬰的一生,料事如神,是一部充滿了“眾智”——大智慧的教科書,社會各界如能夠從中汲取有益的智慧營養(yǎng),運用于做事,則“無不成也”。

為了有助于社會各界有興趣的朋友從我國傳統(tǒng)智慧故事中有所啟發(fā),豐富自身的見識,增強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凝聚力和愛國主義精神,全面提高素質,本書以晏嬰言行故事為例,由導言、正文、相關參考文獻、后記四部分組成。其中,正文又由為政之道、為臣之道、為人之道(含人生哲學、為友之道、為夫之道等三個組成部分)、用人之道、勸諫之道、外交之道、生活之道等七章組成,概括晏嬰當時運用于為人處世、治家治國、知人論事的智慧,并在文中結合古今中外涉及社會眾多領域的事例,將這些智慧引申到官場、戰(zhàn)場、市場、職場、情場、名利場等多種場合。我國文圣孔子有“溫故而知新”之謂,西方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公元1561—1626年)有“讀史使人明智”之言。閱讀晏嬰的智慧故事,對于感悟經典的歷史智慧,領略我國智者的豐富情感和個性風采,從中得到一些智慧的啟迪,應是有益的。

  1. 康燕,王川,注釋.孟子·公孫丑章句上.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4:48
  2. 蘇轍.晏子傳論·欒城集.見:舒大剛,曾棗莊,整理.三蘇全集.北京:語文出版社,2001
  3. 楊寬.戰(zhàn)國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528
  4. 吳則虞.晏子春秋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82
  5. 趙翼.陔余叢考.第3冊.北京:中華書局,1963:774775
  6. 楊夔.二賢論.見:全唐文,卷八百六十七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