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個倔強女孩的抗爭

奧黛麗·赫本傳:用靈魂親吻世界 作者:席音


一個倔強女孩的抗爭

CHAPTER 1

極少有人知道,二戰(zhàn)時期的荷蘭是怎樣的情形。它是整個歐洲被德軍占領(lǐng)最久的國家之一,最先被侵略,最后被解放。

奧黛麗的少年時期便在這里度過。漫長的戰(zhàn)爭時光里,沉默的阿納姆小城目睹了這個女孩磕磕絆絆的成長,看著她如何拋下貴族的身份,以一個普通女孩“艾達”的身份,于戰(zhàn)火中求生,綻放出玫瑰般動人的色彩。

磚木無言,卻永恒地銘刻了她來過的痕跡。

年少的奧黛麗骨子有一股倔強,她像一頭無所畏懼、野蠻生長的小獸,越是承受重壓與禁錮,便掙扎得越激烈,宣告著她的靈魂永遠自由。

這種倔強在后來的時光中偶爾也會展現(xiàn)出來,一生都未消失。只是那時候,她已經(jīng)學(xué)會了用完美的微笑與溫柔,來掩藏內(nèi)心的倔強不安、特立獨行。

她十一歲開始練習(xí)芭蕾舞,一接觸便喜歡上了。對奧黛麗來說,那段時光是痛苦的,充斥著父母的爭吵、父親的漠視和不告而別,外界動蕩不安,與母親兄長顛沛流離,每一天她都涌動著萬千情緒,卻被迫壓抑著不能表露。

惶恐、憤怒、求而不得、悲傷痛苦,她的情緒需要一個出口,而舞蹈是最好的方式。

藝術(shù)是能讓人忘卻憂愁的,我們可以在精神的世界里得到圓滿。所以,藝術(shù)家往往感性敏銳,生于憂患,卻有著溫暖的靈魂。奧黛麗也是如此,如非后來的意外,她本該成為一名出色的芭蕾舞者。

芭蕾讓她找到了依傍。所以,她用十二萬分的堅持來對待自己鐘愛的事物。沒有什么能逼迫她放棄,哪怕是蔓延在身邊的戰(zhàn)火也是一樣。

這是獨屬于一個小女孩的倔強。

紛亂的時光里,她已經(jīng)學(xué)會了苦中作樂。一有時間,她就會把附近的小孩子聚在一起,在寄住的外祖父家里跳芭蕾。他們都是小小年紀的奧黛麗的學(xué)生。

“我的學(xué)生什么年紀的都有?!倍嗄曛?,她還能帶著懷念、無比清晰地回憶起當時的細節(jié),那給她帶來了微小卻永恒的快樂?!懊可弦还?jié)課收五分錢?!眾W黛麗說。

對于她的這份“事業(yè)”,外祖父是最大的支持者和贊助人。他甚至還把家里的大廳改造成了芭蕾舞房,專門在墻邊裝上跳舞時候扶著的把桿。漂亮的大理石地面曾經(jīng)是尊貴富有的象征,現(xiàn)在,是奧黛麗和學(xué)生們的舞蹈場所。

所幸還有親人,無私關(guān)懷著她。

CHAPTER 2

少年時為數(shù)不多的安穩(wěn)時光很快過去了。德軍在歐洲大陸橫行無忌,到1944年,大多數(shù)歐洲國家?guī)缀醵家褱S陷。為了支撐軍隊的開銷,所有淪陷區(qū)的百姓都必須向德軍提供食物、財產(chǎn),甚至是勞動力。

而此時,荷蘭爆發(fā)的大規(guī)模肺結(jié)核,使一切雪上加霜。

奧黛麗一家的生活早就處于崩潰邊緣,如今急轉(zhuǎn)直下。吃不飽肚子已經(jīng)習(xí)以為常,而奧黛麗不能忍受的是精神上的一點兒依憑也要被苦難奪走。

原本的舞鞋早在日復(fù)一日的練習(xí)中損壞,但也沒有新舞鞋可以穿。為了能繼續(xù)跳舞,才十幾歲的小姑娘,便做出了一個忍受痛苦的堅定抉擇——就算是穿著木頭削制的舞鞋,也要繼續(xù)跳舞。

她是多么熱愛舞蹈,熱愛用舞蹈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以肢體說出那些不能言語的情緒!只有最極端的熱愛,才能讓人在無路之中走出一條路來,哪怕是選擇在刀尖上舞蹈,也義無反顧。

小人魚為了愛情選擇行走,每走一步便承受錐心的痛苦。奧黛麗年少的愛情,便托付給了她最喜歡的舞蹈,即便穿上木舞鞋折磨自己的肉體,也要得到靈魂的解放。

這個選擇,便是在追求自己精神的圓滿。

我理解她的倔強,而那時的人更理解她的選擇,因為,自由的靈魂都殊途同歸。

二戰(zhàn)時期,音樂家梅西安創(chuàng)作了自己的四重奏曲《時間盡頭》。這大概是全世界最奇特的四重奏,既不是弦樂曲,也不是鋼琴,而是一個不倫不類的組合——小提琴、單簧管、大提琴、鋼琴。如此古怪,稍懂古典音樂的人都要搖頭,但這卻是一部真正的傳世之作。

這首曲子,誕生于離奧黛麗所在的荷蘭阿納姆千里之外的納粹集中營。第一次表演,也是在集中營中。

演奏者都是梅西安在獄中的難友,他尋來尋去,只找到了小提琴、大提琴和單簧管演奏者,而他則負責彈奏一架殘缺的鋼琴。

在最惡劣的環(huán)境里,用最簡陋的樂器,卻不妨礙他們奏響人類的靈魂之音?!稌r間盡頭》并不是一首挽樂哀歌,在令人窒息的死亡氣氛里,你可以從中聽到愛,聽到每個人都在絕望中等待希望的信念。

高尚的靈魂,永不放棄,永遠美麗;倔強的骨頭,便是被焚化,也會變成一縷青煙直沖九霄,而不是淪入污沼。

就像《泰坦尼克號》中,巨輪沉沒前依然在大廳動情演奏的樂隊,與駐足欣賞的乘客一樣,總有些人會在時間盡頭,選擇一條精神救贖之路。

藝術(shù),便是人類靈魂的最終皈依之處。

精神的世界,殊途同歸。奧黛麗雖然年少,但已經(jīng)學(xué)會了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在廢土一般的環(huán)境里開出精神的花朵。

她是這樣不肯服輸,從不向生活和苦難妥協(xié)。

CHAPTER 3

納粹的鐵蹄令歐洲低頭,卻不能讓這片土地上的人民俯首帖耳。

哪怕奧黛麗還是個小姑娘,也一樣在反抗納粹上付出了自己的力量。若說她是一個斗士,也是不為過的。

多年后,很多人都會問她一個矛盾的問題:你是否幫助過盟軍抵抗納粹?你的父母是不是法西斯?

這兩個問題,她都坦然地回答——是的。也許在許多人看來,曾經(jīng)支持過法西斯的父母是奧黛麗的污點,但事實上,在法西斯剛出現(xiàn)時,人們也不過把它當成了一個新興的、進步的政黨,在當時吸引了許多精英加入。但戰(zhàn)爭爆發(fā)后,她的父母沒有迫害過任何人。

戰(zhàn)爭中,他們也不過是曾經(jīng)做出錯誤判斷的平凡人罷了。

而在奧黛麗的眼中,納粹是她永恒的敵人。

她在外祖父家長大,舅舅和表哥是比父親還要親近的人。因為母親家族被懷疑有猶太血統(tǒng),不僅奧黛麗和媽媽東躲西藏、膽戰(zhàn)心驚,舅舅與表哥也被納粹殺害了。

可她失去的親人還不止他們。

她有兩個同母異父的兄長,他們也很關(guān)愛自己的小妹妹,小時候的奧黛麗是他們的小尾巴,常常跟在他們身后探索這個未知的世界。

而戰(zhàn)爭讓一切都不復(fù)存在。大哥亞歷克斯被軍隊強征入伍,從此失去了音訊;二哥伊安被強征為苦力,后來成了反戰(zhàn)人士,奔赴在抗戰(zhàn)的道路上。

從此,年少的小姑娘心中便種下了同樣反戰(zhàn)的種子。憑借著一腔勇氣和寧折不彎的性子,她做了很多成年人都做不到的事情。

那時的奧黛麗還在藝校上課,學(xué)習(xí)舞蹈和音樂,哪怕是在戰(zhàn)火連天的阿納姆,媽媽也沒有放棄對她的教育。借這個機會,奧黛麗和自己的同學(xué)偷偷在私下表演,募集捐款送給反抗軍。

她在一個小小的隱蔽舞臺上,跳著自己最喜歡的芭蕾舞。這一次,舞蹈不再單單是她寄托情緒的方式,更承載著千斤重的家國責任。她沒有別的東西了,阿納姆的家早已被查抄,昔日貴重的黃金寶石、珍珠首飾也遺失殆盡——更何況,那些本就不屬于一個小女孩。所以,她只能拿出自己最寶貴的才華,盡其所能地為反戰(zhàn)付出。

觀眾們就在臺下看著孩子們的舞蹈。他們哪怕精神是歡愉的、快樂的、放松的,也絕不能表現(xiàn)出一絲一毫來。因為任何表達肯定和欣賞的方式,譬如禮貌的鼓掌、激烈的喝彩,都可能引來納粹的關(guān)注。他們只能悄悄地、沉默地欣賞著一場場隱秘的精神盛宴,然后悄悄地把錢塞給表演完的孩子們,再默默離去。

做這一切,都是有風(fēng)險的。

但奧黛麗從沒有因為風(fēng)險而退縮過,那個她一生中最簡陋無比、不能聲張的舞臺,是她最愛的舞臺。在成名后的多次采訪里,她都堅持這個說法,她說,自己一輩子最愛的觀眾,就是那些在表演結(jié)束后不鼓掌的觀眾。

——那些觀眾,曾經(jīng)見證了一個小女孩的倔強勇敢,曾經(jīng)與她站在一條戰(zhàn)線上。

募集來的錢要交給反抗軍,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是聰明的孩子們有自己的辦法,奧黛麗他們從觀眾那里籌集了錢,就悄悄地塞進自己的舞鞋里面,然后假裝成天真爛漫的普通兒童,去跟反抗軍的聯(lián)絡(luò)人見面。

他們可能在公園里匯合,也可能在公交車上碰面,然后假裝不經(jīng)意地將募捐來的錢款交給對方。

這樣的場景聽來是沒什么驚奇之處的,與影片里諜影重重的緊張刺激全然不同,但在德軍高壓統(tǒng)治的時期,這就是在槍口前舞蹈。

一旦被發(fā)現(xiàn),只有死亡。

可年少的奧黛麗似乎從沒有怕過。她做了自己的反抗,而在后來的一生中,她都有資格在別人的詢問面前昂首挺胸地說:我曾經(jīng)為反抗納粹付出過行動。

哪怕那時候她還是個小女孩。

有評論家曾經(jīng)說過,勇敢的荷蘭人為了幫助盟軍,甚至情愿付出生命的代價。而奧黛麗就是如此,此刻來自母族的血液在她體內(nèi)流淌,家仇國恨,讓她一直不曾屈服。

她一直是這樣的女人。即便后來的許多年里,她學(xué)會了從容不迫、優(yōu)雅獨行,學(xué)會了在聚光燈前偽裝自己,學(xué)會了用溫柔的態(tài)度化解一切問題,那個倔強的靈魂,卻依然沒有遠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