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閬
作者介紹
潘閬,自號(hào)逍遙子,人稱潘逍遙,大名(今屬河北)人。曾居錢塘。他因與武臣王繼恩交結(jié),繼恩下獄,他亦被拘捕。真宗赦釋,任以滁州參軍?!端问贰ね趵^恩傳》有云:“有潘閬者能詩詠,賣藥京師,繼恩薦之,召見,賜進(jìn)士第。尋察其狂妄,追還詔書?!眲t他其實(shí)并未成進(jìn)士,所以南宋陸子遹就把他的詩和楊樸、魏野同刻,皆以“高節(jié)”稱之,即把潘閬亦看成處士,王禹偁《寄潘處士詩》亦說“賣藥先生白布衣”。但文瑩《湘山野錄》記潘閬曾參預(yù)盧多遜擁立秦王趙廷美之謀,因而被拘,卻非事實(shí)。他的詩集中混入了唐崔國輔的《古意》,詩中有云:“妾有羅衣裳,秦王在時(shí)作?!笨赡芤虼艘鹫`傳。
他的《逍遙集》現(xiàn)存只一卷,但他在宋代卻頗有詩名,宋代畫家許道寧曾畫過《潘閬倒騎驢圖》,而為郭若虛記入《圖畫見聞志》中。他對(duì)賈島很推崇,其詩孤峭處可能受賈島的影響。五律如《望湖樓上作》的“孤舟依岸靜,獨(dú)鳥向人閑”,淡而遠(yuǎn),但“孤”對(duì)“獨(dú)”,“靜”對(duì)“閑”終嫌太對(duì),太對(duì)亦是一種毛病?!跺X塘秋夕旅舍感懷》的“片心生萬緒,孤枕轉(zhuǎn)千回。敗葉聲如雨,狂風(fēng)響似雷”,片心一聯(lián)上下句無變化,敗葉一聯(lián)以狂風(fēng)比雷也比得笨。
賀裳《載酒園詩話》錄潘詩《渭上秋夕閑望》的“殘陽初過雨,何樹不鳴蟬”和《落葉》的“幾番經(jīng)夜雨,一半是秋風(fēng)”的名句后說:“余觀此種句法,體輕意淺,亦猶蕉衫葛屨,可以御暑,而非履霜具也。后乃一變?yōu)闂?、劉,正如久處蕭寺孤村,又羨玉樓金屋,勢(shì)必然耳?!?/p>
歲暮自桐廬歸錢塘晚泊漁浦1
久客見華發(fā)2,孤棹桐廬歸3。新月無朗照,落日有余暉。漁浦風(fēng)水急,龍山煙火微4。時(shí)聞沙上雁,一一背人飛。
1 桐廬,今屬浙江杭州市。錢塘,今杭州。漁浦,在今浙江蕭山西南,其對(duì)岸即杭州的六和塔。
2 華發(fā),花白的頭發(fā)。
3 孤棹(照zhào),孤舟。棹,本指搖船的用具,這里指船。
4 龍山,在杭州南,一名臥龍山,為天目山分支。
說明
前六句皆寫所見,第七句忽用一“聞”字,暗示雁聲來自背后,便覺境幽神遠(yuǎn),有聲無象,亦更與“歲暮”相應(yīng)。
劉攽《中山詩話》稱此詩“不減劉長卿”。
落葉
片片落復(fù)落,園林漸向空。幾番經(jīng)夜雨,一半是秋風(fēng)。靜擁莎階下1,閑堆蘚徑中2。谷松與巖檜3,寧共此時(shí)同4?
1 莎,草名,其塊根稱香附子。秦韜玉《貴公子行》:“階前莎球綠不卷?!?/p>
2 蘚,泛指青苔。
3 檜,亦稱圓柏。泛指柏樹。
4 寧共,豈共。
說明
方回《瀛奎律髓》卷十二云:“三四有議論,五六只是體貼。尾句卻有出脫,不如此非活法也?!币馑际乔傲浣葬槍?duì)正題,至尾句則脫出正題,遂見變化之妙。紀(jì)昀評(píng)云:“五六稍率?!笔?。這兩句實(shí)無甚區(qū)別;上句既寫落葉滿階,下句應(yīng)當(dāng)從疏空或飛揚(yáng)上來對(duì)。
九華山1
將齊華岳猶多六2,若并巫山又欠三3。好是雨余江上望4,白云堆里潑濃藍(lán)。
1 九華山,在安徽青陽西南。山有九峰,原名九子山,李白游江漢,見九峰如蓮華(花),改名九華。
2 華岳,華山,亦稱西岳。在陜西華陰南。中峰叫蓮華峰,東峰叫仙人掌,南峰叫落雁峰,世稱華岳三峰。崔顥《行經(jīng)華陰》:“岧峣太華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弊髡摺哆^華山》詩亦云:“高愛三峰插太虛?!?/p>
3 巫山,在四川巫山縣東,即巫峽。上有望霞、翠屏、朝云等十二峰。
4 好是,最好是。
說明
首兩句見巧思,第三句寫看山的最理想時(shí)間和角度,末句將空間和色澤糅合得十分和諧,那個(gè)“潑”字的強(qiáng)烈效果,卻是畫家無能為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