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為什么一定要絮絮叨叨

你好 親愛的小孩 作者:李響


為什么一定要絮絮叨叨

祁 智

我從來不認為,今天寫作的成果,能夠傳之久遠。在我看來,誕生經(jīng)典的時代,早就一去不返。但寫作者也從來不因為這一點,就放棄寫作。我相信,很多人對我的觀點深信不疑。換句話說,如果寫作者,都在為流傳一百年、一千年甚至更久,而動筆、敲打鍵盤,那就顯得很可笑和可怕。一顆星高懸夜空,念念不忘的,一定不是永恒照耀。

這么一來,我們對今天越來越烈的寫作,就可以理解了。越來越烈?是的,我從來沒有看到什么時候,有今天這么多的寫作者,有今天這么多的寫作成果。而且,寫作者的隊伍,還在迅速擴大;寫作者的成果,還在迅速增多。難道不是嗎?看那么多載體,圖書、雜志、報紙、網(wǎng)絡,甚至博客、微博、QQ空間、微信公眾號……在此之上,活躍著學者、作家、詩人、業(yè)余作者、自由撰稿人、寫手、段子手……

要說這些寫作者,是為了經(jīng)典而寫作,他們自己都不會相信。但如果寫作不是為這個,他們?yōu)槭裁??為了養(yǎng)家糊口?顯然不是。寫作者中的絕大多數(shù),如果依靠寫作生存,則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夢。事實上,很多寫作者衣食無憂。為了成名?顯然也不是。可以瞬間網(wǎng)紅的途徑很多,哪里需要寫作這般費勁費心?事實上,很多寫作者,作品既出,并不到處傳播,只是自我欣賞,或者三兩知己共享。

寫作如果不是為了這些,那為什么寫作?

我想說的是,在我——至少在我,寫作的全部目的,在于傾訴。在一個節(jié)奏很快、生活很雜、頭緒很多的時代,自我和內心往往被擱置一邊。這就像一個箱子,塞滿了迎來送往的衣服,每天讓我們衣冠楚楚,但一個初心,被壓在箱底。不想起,根本想不到;驀然想起,摸索很久;找到了,感慨萬千。情郁于其中,自然要發(fā)乎其外。當想把感想訴諸于文字,就成了一種寫作的欲望。

我想,與我同想者,一定不在少數(shù)。否則,我們無法解釋寫作的目的。我們生活的時代,無法深刻闡述,但至少能夠有情表達;無法萬眾矚目,但至少能夠顧影自憐;甚至,無法幸福永遠,但至少能夠一晌貪歡。所以,我們或長吁,或短嘆,或豪言,或壯語,或高歌,或低吟。

難道不是這樣嗎?

所以,讀到李響老師的作品,我很高興。這個七尺男兒,相貌堂堂;漂亮的眼睛,時常迸發(fā)出激越的火花,又不經(jīng)意地閃過憂郁和悲憫。我唯心地認為,有這樣的長相,一定會善于表達、敢于表達、樂于表達。事實也的確如此。他在學校組織各種活動,在微信上秀書法,在公開課前的儀式上朗誦、領誦詩歌。一個特級教師,當然要有才藝、有素養(yǎng),但僅此解釋,遠遠不夠。只能說,這是他傾訴的一種方式。誰說傾訴一定要“西皮二黃”?操胡琴、吹嗩吶,甚至,閉目晃腦、手指在腿上隨著唱腔節(jié)奏彈跳,不也是傾訴?

但我還是以為,李響老師會登場的。畢竟,唱念做打,更為直接。果然,有一段時間了,他毫無城府地宣告要寫詩,自喻為“理想教育詩行”,計劃寫100首。

我自作聰明地以為,李響老師的100首,可能是短詩。100首,不僅是大數(shù)字,還是長時間,等于長途跋涉,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堅持得了,得需要足夠的準備、裝備、儲備。所以,選擇短,不失為捷徑。我沒想到,他每一首都不肯短。這個人當一回事了。這就像一個執(zhí)拗的旅人,腳下路途遙遠,卻一步不少,唯有日夜兼程。

是這樣的。李響老師,面對親愛的孩子,緩緩蹲下,深深凝視。一個偉岸的父親,用柔情的母親的語氣,像不由分說的教師,傾訴、傾訴、傾訴。對一個親愛的孩子,他有足夠的耐心,細心。于是,100次傾訴,變成了100首詩。他把一個個字,栽成一棵棵樹,開出漫山遍野的花。

花開,是樹不肯停歇的寫作,也是樹喋喋不休的傾訴。

李響老師,你傾訴吧。我們傾聽,即使你絮絮叨叨。

祁 智

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

著名兒童文學家

書香江蘇形象大使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